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国家、社会对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法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完善,但在不同时空、区域内,不同的执法机构对这些法律的适用没有统一系统的规范,在这些法律的适用上有些混乱和交错现象。现就盗伐林木行为的概念、定性和处罚依据等具体法律适用问题,谈谈个人见解,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2.
林地流转纠纷表现形式多样,法律适用过程中问题突出。林权制度改革要求林地流转纠纷的法律适用应以行政纠纷优先、民事赔偿优先以及刑事责任优先为原则。探寻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权属不明,合同效力问题以及流转主体杂乱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方面剖析,找出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法律适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林权争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或权益的归属发生的争执或异议。一般是指权利人对其享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时.因受他方干涉而发生的民事纠纷.林权争议一般时间跨度长.牵扯面广.涉及人员众多.如不及时解决纠纷.不仅造成森林的破坏.影响林业生产秩序.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森林法对林权流转概念的若干规定,分析评价了规范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 刘某,男,45岁,系北京市某地的木材加工厂厂主.因业务往来刘某认识了当地一农民王某.一次,王某找到刘某,称自己能够从山里搞来木材,问刘某要不要.刘某的厂子因加工正需要要大量木材于是刘某便对五某说要,但是必须有全法手续,并交代了需要木材的规格、树种和价格等.  相似文献   

6.
朱伟 《森林公安》2005,(5):32-33
警察留置盘问权的法律渊源来自我国〈人民警察法〉第九条,由于法律规定较笼统、公安机关执法民警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留置盘问在适用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对此,各级公安机关纷纷加强了对留置的规范管理,出台了许多措施.非法留置现象基本得到了控制.但随之而来的现象是,执法民警为保证留置盘问过程中不出错误,而故意规避留置手段的使用.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执法民警在正确认识留置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留置的分辨应用能力,通过改善和规范留置使用程序,以充分用好、用足法律规定的警察留置盘问权,发挥留置盘问在维护现阶段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晗 《绿色科技》2014,(1):234-235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是通过法律规定,对于那些属于集体的森林、林木以及林地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内容是要分山到户,确定林农对林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以及相关林木的使用权。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权流转相关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涌 《中国林业》2008,(21):53-53
毁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毁林包括盗伐、滥伐等一切违法人为因素造成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被损害的行为;狭义的毁林是指行为人违法进行开垦、采石、采脂等活动而损害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毁林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9.
生长在海边的红树林,在抵御台风、抵挡海浪对海岸的冲刷和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海上森林”之称。红树林中的大部分组成树种都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我国红树林目前仅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的沿海滩涂,资源非常稀少,应该得到重点保护。近年来,濒海房地产的开发,沿海工业园区和其他项目的建设,一些群众进入红树林内捕鱼、捞虾、捉蟹或放牧,承包商大量围海修建海水养殖塘等行为,致使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局部消亡。据统计,从1999年10月到2000年4月仅半年多时间内,在广西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与人类》2005,25(10):33-33
(1)1998年9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永胜县实际,参考试点县经验,制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地勘查技术操作方法和步骤.其主要内容包括勘查范围、内容,相关资料的收集,行政区划界线的认定,宗地界线的区划界定,宗地编号规则等.  相似文献   

12.
丽水地区林地资源市场配置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地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正视林地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本文在介绍丽水地区林地资源流转的历史、规模与结构、双方属性及程序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就林地便条以流转评价中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友观调控若干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6年起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经历了探索和实践2个阶段。文中介绍了云南省林改探索中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所做出的一系列工作和成绩。分析了林改实践中存在的集体林地比重较大,公益林的落实较难,部分林地存在权属争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问题。阐述林改实践中采取的高位强势推动,深入调查研究,落实林改经费,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纠纷调处,强化技术培训,依法依规操作,加快林产业发展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木采伐与林地管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砍滥伐林木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林木采伐缺少—个既切实有效又简单可行的监督管理办法。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是深化林业制度改革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避免山林权属争议、制止乱砍滥伐林木案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同时探讨了珍贵树木、古树名木采挖、迁移措施,提出了林地管理中正确处理好耕地和林地的关系、突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保障农民的土地产权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林木采伐权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 《林业科学》2009,45(5):132-136
林木采伐权是权利主体根据依法取得的采伐许可的规定而享有的按照法定方式对林木进行采伐获得收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林权处分权能的一个表现.我国有关林木采伐的制度中,还存在立法不完善、商品林的林木采伐权的限额制度过于严格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不足.因此,只有明确林木采伐权的物权地位、完善林木采伐的法律制度并建立高效的林木采伐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林木采伐权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09年底,楚雄市基本完成了林改的主体改革任务,全市1 5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发生了林地林木交易行为,共涉3772宗林地,交易林地面积达13 691 hm2,目前林权交易中尚存在着流转体系尚未成熟,林权流转服务平台未完全进入角色,林权交易操作程序不规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藉此,提出做好林权流转前的引导机制,防止农民失地,依规收费,在林权流转中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服务机制,加强动态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灰色系统理论及预测进行了简述,并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从1981~2006年每相隔5a的有林地面积数据为例,对灰色系统理论应用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林权流转评估现实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农的市场经济观念不断增强,林权交易的数量显著增多,林权评估问题由此受到各方重视。在林权流转及林权评估等基本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评估的重要性,指出林权流转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举措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以期为我国林权交易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行森林地租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我国现行林地使用制度中的不合理之处为林地产权不清,同时指出解决林地产权不清的途径是:界定产权,并在我国实行森林地租制度。实行森林地租制度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最后阐述了在实行森林地租制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栅格图像配准、矢量数据建立和编辑、地图布局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征占林地可行性报告中图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