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技术及其在防治美国白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重要寄生蜂,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容易、寄生率高等特点。在辽宁省大连市、丹东成功进行了大规模人工繁殖,并连续两年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大面积防治美国白蛾,防治效果明显,有效地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自然界自控能力,持续控制效果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自1979年传入我省,现已有19年。国务院及农、林两部高度重视,对我省美国白蛾防治提出指示和要求。省政府成立了“辽宁省封锁扑灭美国白蛾指挥部”,组织疫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防治,取得了明显...  相似文献   

3.
预防美国白蛾传入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Hyphanriacunea(Drury)〕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它适应性强、繁殖快、防治难度大。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山东地区首次发现,1982年传入山东省威海,1984年在陕西省武功县境内的5702厂发生。近几年,美国白蛾发生区域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植物检疫试验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美国白蛾科研总结会”于1982年3月5~8日在沈阳召开。林业部北方森林植物检疫所、辽宁省美国白蛾防疫站、辽宁省植保站、辽宁省森保站等十六个单位,二十九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美国白蛾生物学、生态学及防  相似文献   

5.
美国白蛾是严重危害林木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疫情暴发危害大等特点。2006年美国白蛾入侵石家庄新乐市,经过不断扩散,到2013年,石家庄市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已达17.21万亩,涉及正定、新乐等18个县(市)区的141个乡镇(办事处)、835个村(街道)、190个小区。  相似文献   

6.
席路军 《国土绿化》2012,(11):42-43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美国白蛾原发生于北美洲,20世纪40年代末传播到欧洲和亚洲,1979年首次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1981年传播到山东省荣成市。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对林木、农作物为害严重的害虫。本文针对滦县美国白蛾为害,从其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等方面对美国白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防治措施,以期对美国白蛾防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对林木、农作物危害严重的害虫。本文针对山东省2008~2009年度出现的大面积的美国白蛾危害,从其分布特征、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美国白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防治措施,以期对美国白蛾防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的美国白蛾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体上实现了封锁压缩疫区、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控制疫情大扩散的目标,确保不发生大的灾害。但由于受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气候变化、物流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美国白蛾在发生面积和发生范围上呈现上升趋势。该文通过对辽宁省美国白蛾防控效果分析,提出加大生物防治力度、开展专业化防治、实行联防联治和强化疫情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利用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Drury)的蛹期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 Chouioia cunea防治美国白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对人工繁蜂技术和田间放蜂技术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杨静 《国土绿化》2008,(1):54-54
美国白蛾原生于北美洲,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力强、传播快、危害严重等特点,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六大工程治理害虫之一。辽宁省锦州市1987年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疫情,以后每年均有发生。发现美国白蛾的最初几年,由于缺乏对该害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大面积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和菊酯类药剂进行防治。这些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畜禽中毒死亡。经过多年探索,锦州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无公害防治美国白蛾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的美国白蛾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全面封锁压缩疫区、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控制疫情扩散的目标,确保不发生大的灾害。多年来,辽宁省美国白蛾成功防治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展美国白蛾防控要紧紧依靠政府支持,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全面推广无公害防治,始终坚持联防联治,积极开展专业化、社会化防治。  相似文献   

13.
辽宁美国白蛾发生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1987-1991年对全省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虫情观测的结果表明:在辽宁省美国白蛾第1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27日左右,发生期20-30天。第2代高峰期在7月31日前后,发生期15-20天。利用期距法和回归法进行发生期预报,实践证明预测结果与害虫发生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1987—1991年对全省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虫情观测的结果表明:在辽宁省美国白蛾第1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27日左右,发生期20—30天。第2代高峰期在7月31日前后,发生期15—20天。利用期距法和回归法进行发生期预报,实践证明预测结果与害虫发生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徐津红 《中国林业》2010,(14):48-48
面对美国白蛾防控的严峻形势,山东省高密市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把美国白蛾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一是严格落实责任。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指挥的市级美国白蛾防控指挥部,与各镇(街、区)、有关部门单位签订美国白蛾防控责任书。二是搞好宣传发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虫试验马喜英(丹东市森防检疫站118000)美国白蛾(只叩hantriaon。。ea)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食性杂、繁殖力强,被列为我国7大森林害虫之一。这了寻求一种简便易行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丹东市引进了日本生产的人工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市发现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后,害虫扩散蔓延到山东、陕西、河北、天津和上海。美国白蛾繁殖量大,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扩散速度快,暴发时常食尽叶片。近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月23日讯:1月1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2017年第2号、第3号公告,公布2017年全国美国白蛾疫区和撤销的美国白蛾疫区。美国白蛾疫区涉及11个省(区、市)的558个县级行政区,撤销的美国白蛾疫区涉及1个省的2个县级行政区。2017年美国白蛾疫区为:北京市15个区;天津市16个区;河北省10个地级市126个县(市、区)及2个省直管县级市;内蒙古自治区1个县级行政区;辽宁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不同寄主幼树的适生性,科学保护林木、防控美国白蛾。[方法]以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及栽植的8种树(家榆、胡桃楸、旱柳、白桦、水曲柳、长白落叶松、山槐、紫椴)为实验对象,室内饲养并测定美国白蛾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幼树叶片后的生长发育和营养效应指标。[结果]取食家榆和胡桃楸的美国白蛾幼虫存活率较高,其次是水曲柳、旱柳和紫椴;取食长白落叶松的较低,其次是山槐。取食家榆和胡桃楸的美国白蛾幼虫体重、体长、头壳宽数值较高,其次是水曲柳、紫椴;取食山槐的较低,其次是白桦。取食胡桃楸、家榆、水曲柳的美国白蛾幼虫化蛹率、羽化率数值较高,发育历期较短,其次是紫椴;取食长白落叶松和山槐不能化蛹,取食白桦、山槐、长白落叶松的不能羽化且发育历期较长。美国白蛾幼虫对家榆、胡桃楸、水曲柳取食量较大,其次是紫椴、旱柳;取食家榆和胡桃楸的幼虫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换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是紫椴、水曲柳;幼虫对山槐和白桦的取食量较低,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换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幼虫食物消耗率与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换率结果相反。[结论]家榆和胡桃楸较适合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其次是水...  相似文献   

20.
苏北主栽树种对美国白蛾发生及幼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美国白蛾在江苏省北部地区近期的发生情况.选择苏北地区主要栽植行道及经济林木(杨树、泡桐、悬铃木、樱花及桑树),研究树木种类对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苏北的发生及危害有加重的趋势.美国白蛾幼虫的体重、发育历期及存活率与所取食的树种有明显的相关性.悬铃木、杨树、桑树及樱花均为美国白蛾易感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