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罕坝气候特点与樟子松育苗技术田旭朝(河北林业学校,石家庄050061)樟子松(Pinussvlvestrisvar.mongolica)原产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大兴安岭山区阳坡及海拉尔一带的沙丘地区。喜光、耐寒、耐干旱贫瘠。塞罕坝引种成功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类型与生长量关系的研究初报黎承湘,张学丽,刘淑玲,刘亚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阜新123000)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天然分布边远、面积小,是人工引种栽培较晚的树种。但是,由于对土壤、气候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在1992年秋从白城市林科所内原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种子园中采收种子、次春播种育苗的5a生实生苗里,选出了具有杂交种生长优势的樟子松×长白松(P.sylvestrisvar.mongolica)优良天然林杂种26棵和樟子松×黑松(Ptabulaformisvar.mukdensis)优良天然杂种3棵。  相似文献   

4.
孙岩  艾国 《林业科技》1995,20(4):13-14
应用有序聚类法分析樟子松苗期生长节律孙岩,王立新,李秋梅,魏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管局)艾国,王世鑫(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哈市松江胶合板厂)樟子松(PinussylustrisVar.monglica)是速生的常绿针叶树种,它具有耐干旱、耐寒、耐瘠薄...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一穴双株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一穴双株造林试验研究徐志和(辽宁林校海阳实验林场113317)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已取代于油松成为辽宁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1972年我们搞了樟子松一穴双株和单株的造林对比...  相似文献   

6.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要气候因子的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原产地、引种地沙地樟子松林的天然更新情况调查,选取可能影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气候因子,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逐步判别结果表明,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平均气温(X1),1月平均降水量(X6),1月平均蒸发量(X10),无霜期(X13)。并依据判别结果对阻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两点人工促进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为害樟子松防治指标研究刘慧智,董蔚,赵旭达,李树田,肖艳(铁岭市森防检疫站112000)(辽宁省森防检疫站)(昌图县森防检疫站)(康平县森防检疫站)(辽宁省森防检疫站)樟子松(Pinusoylvestrisvar.mongolica)是铁岭市酉...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风沙风蚀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王继宏,杨凤英(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局)(省林业厅)近年来山西杨树丰产林局在樟子松引种成功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对在半干旱风沙风蚀区采取抗旱抗风害樟子松造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相似文献   

9.
油松×樟子松杂交种培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樟子松(PinussyivestrisL.var.mongolicaLitv)杂交种的培育方法、形态特征、生长状况及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白玉花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也称海拉尔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为欧洲赤松(PinussylvestrisL.)分布至远东的一个地理变种。树高达30米,胸径70厘术,树干通直。大树树皮...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种源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种源试验的研究庞志慧,王伟(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117114)樟子松Pi。usSylyjestr。s、a。·mons叨uca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及小兴岭北部。辽宁省的樟子松大多是人工栽培,范围较广。该树种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省中部东西两山,选具有代表性,早年引种樟子松的两个点。从气象、土壤因子分析,并与当地油松及与原产地和雁北引种的樟子松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初步证明,樟子松继续南移到我省中部已经成功。建议可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影响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硬枝和嫩枝扦插的内在因子(母树年龄、插穗来源以及采条时间等)和外在因子(激素种类、浓度、扦插基质、营养液及温湿度等)进行了广泛研究,选出了樟子松扦插的最佳处理方法,其硬枝扦插成活率达63.3%,嫩枝扦插成活率达78%。扦插成活苗的大田移植成活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松科植物,我国解放前仅有少量栽培,解放后人工造林发展迅速。樟子松材质较松软,富松脂、耐水湿和耐腐,易加工,可供建筑、造船、桥梁、水闸板、桩木、车辆、电杆及制造穴具等用材,使得樟子松引种栽培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樟子松在我国特别是三北地区引种的必要性,又从樟子松的历史分布、生物学特性、土壤因素、气候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樟子松引种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环境因素中的诸气候因子是决定樟子松引种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枯死的起因与防治初步探讨宋晓东(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123203)樟子松过去一直被人们作为抗旱抗寒耐瘠薄的先锋树种,在三北风沙区大规模栽植。然而近几年,在最早进行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章古台,却出现了部分较大树龄的树木枯枝死亡的现象,引起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优良林分遗传增益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文生  吴济生 《林业科技》1999,24(1):15-16,54
对樟子松(Pinussywestris)优良林分进行表型选择的作用在于改变下一代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从而提高群体某些性状的平均水平。群体的表型平均数在不同世代间发生改变,这种改变量就是选择响应,它反映了遗传增益的大小,也是评估樟子松优良林分选...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引种到辽宁已半个多世纪,2009年和2010年,我们在省内就樟子松发展问题开展广泛调研,通过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辽宁省樟子松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直干桉的选择育种与遗传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干桉的选择育种与遗传参数李淡清(云南省林科院)直干桉(EucalyptusmaideniiF.Muell),某些分类学家认为它是蓝桉的一个亚种(E.globulussspmaideniiKirkp.),现已引种到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如坦桑尼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樟子松天然分布区、成功引种区及西藏主要人工造林区的气候生态指标和樟子松生长的土壤条件,结果表明:除阿里地区因降雨量不足,空气相对湿度小不宜引种外,拉萨市、山南市、日喀则市的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平均温度、极端温度、光照、风速等气候生态指标,以及土壤条件均能满足樟子松生长发育的需求,引种樟子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