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群高热病的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明 《养猪》2006,(6):23-24
猪高热病主要指一些猪群在夏、秋季发生的以高热、皮肤发红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猪高热综合征,几乎都为多病原混合感染。自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和猪场不同程度地受到猪高热病的危害。自2006年5月份入夏以来,东南及中南一些省份的猪场再次遭受该病的侵袭,大部分发病猪场的发病率为10%~90%,死亡率为20%~80%。现将此次高热病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1发病症状发病猪群大多出现高热(40℃~42.5℃)、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等症状,死亡猪只呈明显的败血症变化。此外,在不同的猪场还伴随着不同的其它症…  相似文献   

2.
<正>猪高热综合征的是由多个病原家族交叉感染所致。2009年,建平县多个猪场发生猪高热综合征,在防控猪高热综合征疫情过程中,针对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诱因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为饲养环境恶劣,猪体抗病能力极度虚弱是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主要诱因。后来的防控研究证明,只要认真落实猪场安全体系建设,开展科学饲养,采取分段投料,合理喂料,并进行特异性免疫和敏感药物的保健,猪高热综合征是可防、可控的。1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发生猪高热病应如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雄 《养猪》2006,(6):25-26
2006年5月份至今,我国华东、中南、华北等地区部分猪场的猪群发生了以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后期下痢,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猪高热综合征),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50%,甚至9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猪界谈“热”色变,许多地区的猪场业主和技术人员处于极度恐慌状态。由于大部分猪场的病猪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防治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当猪场发生猪高热病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消毒猪高热病主要由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4.
代广军 《养猪》2009,(3):57-59
2006年夏季发生、波及全国多个省份的猪高热综合征,给许多农村养殖户和规模猪场造成了重大损失。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底,受有关单位的邀请,笔者以“猪高热综合征在规模猪场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为题,先后在广东河源,湖北宜昌,辽宁丹东,陕西西安,河北石家庄、廊坊、保定、邯郸和唐山以及河南省各地,共举办了96场(次)的技术讲座。有关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国内许多文献资料都有介绍,本文就不再详细叙述,仅将笔者对数十个规模化猪场发生猪高热综合征后所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旋总结如下,以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5.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程长且病死率高,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会给养猪业带来重大损失。此外,若养殖人员不重视防疫工作,或猪场环境较差的猪场发病严重。同时,仔猪断奶后,也偶尔发病。对于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治疗,一般性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好,如果发病后乱用药治疗,则会使猪的死亡率更高,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高热病组方"治疗该病效果显著。文章主要介绍了"高热病组方"治疗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5月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的不少猪场发现部分生长肥育猪、保育猪和母猪体温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疫病。尤以保健意识差,免疫不健全的猪场发病更为严重,统称猪高热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1当前猪高热综合征流行形势与特点2008年4月份以来,南方6省部分地区的一些猪群先后不断发生高热综合征,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发病猪多见于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这些猪群饲养环境恶劣,滥用抗生素和乱打疫苗严重;部分常发生蓝耳病的规模猪场也有发生,只是疫情较为缓和一些;  相似文献   

8.
菏泽某猪场出现了一种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对发病猪场进行实地走访并采集典型发病猪病料。采用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等方法鉴定,结果从发病猪体内分离到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呋肟、先锋噻肟、氨苄西林钠高敏,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中敏,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通过对病猪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阳性,表明该猪场暴发的无名高热综合征是由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9.
郭延敏 《动物检疫》2011,(12):67-69
菏泽某猪场出现了一种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对发病猪场进行实地走访并采集典型发病猪病料。采用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等方法鉴定,结果从发病猪体内分离到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呋肟、先锋噻肟、氨苄西林钠高敏,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中敏,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通过对病猪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阳性,表明该猪场暴发的无名高热综合征是由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0.
<正>猪"高热综合征"是指因各种致热因素所引起患猪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便秘、尿少而黄、混浊,严重的病猪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一般感染后35 d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蔓延至大部分猪群。目前,"猪高热综合征"是我国养猪生产中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一些发病猪场患猪的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5 d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蔓延至大部分猪群。目前,"猪高热综合征"是我国养猪生产中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一些发病猪场患猪的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保育猪、小猪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份以来,安微、江苏、湖南部分地区的许多猪场爆发了“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病、倒卧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病猪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哺乳仔猪发病率不变,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大部分发病猪患猪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特点及病原本病主要发生在散养、中小型规模猪场。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季,一旦发病多呈爆发流行。以体质量在20~80 kg的猪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的仔猪和部…  相似文献   

12.
华东某地区发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6的5月底开始,华东某地区的许多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猪高热综合征流行形势与特点 1.发病多见于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这些猪群饲养环境恶劣,滥用抗菌素和乱打疫苗情况严重;部分常发生蓝耳病的规模猪场也有发生,只是疫情较为缓和一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流行的以高热、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为特征的高热综合征造成了母猪、育肥猪大批死亡和淘汰,造成猪场非常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大量抗生素和合成药物的滥用,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结合中草药在预防和控制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中的应用实践,将该病发病不同时期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进行总结,以期为猪无名高热病的中医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猪群中,许多临床实践证实蓝耳病病毒是罪魁祸首,但不是唯一的病原,猪瘟也是该病的主要原发病原。在发病的疫区有的规模猪场由于猪瘟与伪狂犬病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搞得好,猪群并没有发生高热病,即使有的猪场发生了疫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当前要想完全控制好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控制好蓝耳病之外,必须首先要把猪瘟控制好。  相似文献   

16.
在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猪群中,许多临床实践证实蓝耳病病毒是罪魁祸首,但不是唯一的病原,猪瘟也是该病的主要原发病原。在发病的疫区有的规模猪场由于猪瘟与伪狂犬病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做得好,猪群并没有发生高热病,即使有的猪场发生了疫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也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当前要想完全控制好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控制好蓝耳病之外,必须首先要把猪瘟控制好。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份以来,安徽、江苏、湖南等部分地区的许多猪场暴发了“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病、倒卧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病猪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哺乳仔猪发病率不变,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高达到50%~90%,给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最近,国内部分省市先后发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即人们常称的“猪无名高热”。此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明显,使许多猪场猪只死亡,损失惨重。近来,我们反复进行各种治疗方法的对比试验,摸索出一套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治疗“猪无名高热”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推荐给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我们连续3年对南阳市猪高热综合征病例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检、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了其流行原因,制定出综合防控方案,研制出有效治疗药物,对控制该病取得了明显效果。1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发生疑似猪高热综合征的25个猪场(户)为调查对象,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存栏猪总头数、本次发病头数、死亡头数、疫苗来源及免疫程序、饲料、环境、疾病来源、发病因素、临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了猪高热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发生高热病的猪群中.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猪瘟是造成高死淘率的主要因素。在发病的疫区有的规模猪场由于猪瘟的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做得好.猪群并没有发生高热病,即使有的猪场发生了疫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也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些事实提示我们.猪瘟控制好了.高热病等“混感综合征”就能很好地控制,所以,防控猪瘟仍是头等大事,它是养猪行业内位于第一位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