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据普查统计,2012年浦北县稻飞虱发生面积为35566.66 ha,成灾面积为3320.00 ha,分别占全年水稻播种面积的97.00%和9.05%;经防治后挽回稻谷18634.56 t,实际损失稻谷3307.76 t。与大发生的1990年相比,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增1.93%和45.96%,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分别增38.12%和57.20%。1发生特点:1.1灯下始见期早,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虫量大。  相似文献   

2.
黎平 《广西植保》2015,28(2):43-45
<正>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系统性病害,由种子带菌,随风雨、流水传播,一旦侵染危害、发生流行,很难有效防控。据普查统计,该病2014年晚造在浦北县全县范围内普遍发生,发生面积4060.03ha,成灾面积33.33ha,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360.9t。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为害之重为近20a来罕见。为今后更好地指导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控工作,现对其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袁秀萍 《广西植保》2015,28(2):34-35
2013年都安县14个乡镇的中晚稻发生严重的稻瘟病,发病面积2733 ha,因穗瘟绝收面积20ha,是都安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笔者分析了导致2013年都安县中晚稻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三是农民防治不到位。提出了选择种植抗性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把好用药关,做到有效防治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1333 ha左右。在2007年以前,该县水稻钻蛀性螟虫以三化螟发生为害为主,之后的几年,二化螟与三化螟混合发生,但出现了二化螟发生逐年加重、三化螟发生逐年减轻的格局,到2012年,全县水稻三化螟发生面积只有1067 ha,二化螟发生面积达6700 ha,占种植面积的31.4%,已取代三化螟成为全县水稻主要的钻蛀性螟虫,并有进一步加重发  相似文献   

5.
梁玉娥  王克林 《广西植保》2007,20(Z1):77-79
稻飞虱是我区水稻主要虫害,其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是当前水稻生产的大敌。在我区近年每年发生程度都在中等偏重以上,今年早稻发生程度5(6)级(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比去年及历年偏重。2007年早稻种植面积0·867ha,发生面积2·048ha,比去年增135·77%;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  相似文献   

6.
李雄立 《广西植保》2000,13(1):32-34
1  1999年稻瘟病发生概况  百色地区 1999年稻瘟病严重发生。发生面积 3.5万 hm2 ,成灾面积 4186 hm2 ,绝收面积 990 hm2 ,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 1.37万 t,其中以中稻为主的德保、凌云、乐业、田林、隆林和早玉米加晚稻 (其生长发育进度与中稻基本相同 )的靖西等县尤为严重。  经统计及与前 8a ( 1991~ 1998年 ,下同 )平均值比较 ,全地区 1999年稻瘟病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2 8.5 6 %,比 8a稻瘟病发生面积的平均值多 1.8倍 ,所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也是最高 ;成灾面积 4186 hm2 ,占 1991~ 1999年成灾面积总和的 97.2 %;绝收面积 99…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荆州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3·67万hm2左右,其中早稻7万hm2,中稻18·67万hm2,晚稻8万hm2。病虫害是妨碍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抓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对促进荆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稻瘟病是荆州市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对水稻品质要求的提高,优质稻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由此稻瘟病也越来越严重,给本地的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发生特点荆州市稻瘟病平均每年发生面积约6·67万hm2,占种植面积的20%左右。其发生的主要特点是:一是…  相似文献   

8.
<正>随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属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水稻11.3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以2014年发生最为严重。现就随州市2014年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1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1发生面积大、损失重统计显示今年我市稻瘟病的发生面积为3.05万hm2,全市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  相似文献   

9.
2013—2014年在韶关曲江区水稻田里开展了9%吡唑醚菌酯(稻清)微胶囊缓释剂CS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防效试验,结果显示:9%吡唑醚菌酯(稻清)CS对穗颈穗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发病率防效达80.75%~93.85%,病指防效达85.90%~95.01%,9%吡唑醚菌酯(稻清)CS在用药剂量为100mL/ha时最佳,明显高于对照药剂75%三环唑和32.5%苯甲·嘧菌酯SC常规剂量的防治效果;施用9%吡唑醚菌酯(稻清)CS后,可挽回产量损失率达4.00%~42.71%,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0.
杨珊  聂祖平 《植物医生》2009,22(1):38-39
水稻是平塘县重要的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75%,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水稻生长期高温高湿,穗期易受阴雨、低温、秋风危害,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突发性强,来势猛。危害大,常年发生面积667hm^2,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为了控制和减轻稻瘟病的危害,探索稻瘟病综合防治新措施。笔者在2007年进行了水稻多品种混播栽植抗稻瘟病试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广东省2010-2019年各地稻瘟病的发生情况,结合地域方位、稻瘟病发生面积、水稻种植面积等,对广东水稻主栽县(市、区)进行了稻瘟病级别划定。结果显示,广东稻瘟病重发区主要集中在粤北。另外,粤西湛江、茂名、阳江和云浮等部分地区呈点状重发分布;零星发生区主要集中在粤东、珠江三角洲和粤西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2.
黄天明 《广西植保》2007,20(4):29-31
天等县地处桂西南。1965年就有玉米霜霉病的发生,面积约40多公顷。经1965、1966 2a调查,全县有3个乡镇5个村发生,面积60多公顷,可见20世纪60、70年代玉米霜霉病是本县夏、秋季玉米的重要病害,对玉米良种繁殖与制种威胁很大,在病区对粮食生产也造成重大损失。1966年向都镇中和村秋种玉米123·3ha,受害面积达55·4ha,占种植面积44·9%。发病轻的病株率1%~5%,一般重病田病株率10%~30%,少数40%左右,个别70%左右。其中坡庄屯有一块面积0·25ha左右的外省山西老农玉米高产样板田,因发病严重而翻犁重新播种,但第2次苗的病株率仍高达75%,最后仅收玉…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GPS和GIS定位、系统监测和普查等方法,首次明确了南充市稻瘟病的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探明了19年来稻瘟病始见期和始见地(初始侵染源)、流行高峰期和趋势等特点。明确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始见期与发生程度的关系,即始见期越早,重发可能性越大;稻瘟病在田间存在4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5月底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 2。导致稻瘟病重发的内因是水稻品种抗稻瘟能力的降低或丧失、稻瘟病病菌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加与更强致病力的小种出现;外因是温度适宜和阴雨寡照偏多。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16.
桂平市地处广西东南部,种植模式是一年三熟(即稻-稻-马铃薯或冬菜).由于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复种指数大,非常有利各种病虫害的大发生,2007年就暴发了稻纵卷叶螟、稻飞虱,2008年稻瘟病大发生.该市近几年的稻瘟病发生有上升的趋势,而2008年的稻瘟病则是30a来最重的一年,发生面积达6.53万ha,给粮食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是咸宁市水稻上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咸宁地处鄂南,属山区丘陵地带,年降雨量1500mm左右,降雨充沛,露雾重,非常有利稻瘟病的发生。近年来,稻瘟病年发生面积2.59万hm2~6.06万hm2次,自然损失3 765.5t~10 510.4t,其中穗颈稻瘟病发生面积1.11万hm2~2.68万hm2次,自然损失2452.6t~5855.6t。为抓好稻瘟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威胁极大的流行性病害,其发展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近年来该病在昭平县一些品种组合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叶瘟、穗颈瘟的大流行,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4.00%~48.41%,造成了水稻产量局部严重损失,由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县的产量损失总体上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以下,稻瘟病的综合防控在实践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研究总结稻瘟病暴发成灾的原因,掌握稻瘟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建立相关应对机制,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对水稻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南宁市邕宁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例在10%~15%。但是,2011年晚稻穗颈瘟发生严重,受害严重的田块颗粒无收,是近20a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笔者根据调查监测结果,现对其重发生原因作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观测区稻瘟病轻发原因分析李仲惺(浙江温州市病虫测报站,325006)稻瘟病是历年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特别是早稻,病害发生面积大,发病品种多,危害重。如何控制稻瘟病的危害,是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站水稻病虫观测区,常年早稻面积约246hm2,是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