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粮食自给率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关系到国内粮食的生产、消费乃至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和繁荣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粮食自给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从粮食的需求量、供给量出发,分析了中国粮食自给率存在的隐患,最后提出了稳定粮食自给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自给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更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82-4984
给出了粮食自给率的定义,以及确定我国粮食自给率为95%的基本背景;通过对中国1980~2006年26年的数据计算,得出中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分析了现阶段保持粮食自给率95%这一目标的合理性;最后对粮食自给率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现有的粮食自给率水平和粮食需求,对中国未来粮食单产发展和未来粮食自给率进行探讨,结合国际粮食市场出口情况,提出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是一个西部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全市对粮食的需求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对天水市粮食产需现状、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增产潜力等方面运用调查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市粮食生产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初级阶段,大量先进实用粮食增产措施未能普及,粮食生产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需要能够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切实保证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到位,充分挖掘耕地资源、气候资源、技术措施、耕作制度、结构调整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增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的潜力。为实现到2020年天水市人均粮食占有量不低于395 kg、区域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可以为西部半干旱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分析与对策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面小康食物与营养消费目标,以及湖南省自1949年以来人口的动态变化,对湖南省人均粮食需求量、人口总数和粮食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395~405 kg之间,202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435~445 kg之间。预测2015年湖南省总人口为7 150万,2025年为7 350万。2015年湖南省共需粮食3 267万t,2025年共需粮食3 684万t。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模型提出粮食自给率影响因素的模型,并以中国1984~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耕地面积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较小,而资本和劳动力的影响较大。同时,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是积极的。最后,提出保障粮食自给率的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进农业生产制度;增加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7.
粮食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粮足则国安。我县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农业县,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37亩,年产粮食约6.1万吨,粮食需求总量约12万吨(含饲料粮)、粮食自给率仅为50%,维护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经济角度看,粮食生产效益低于大多数的经济作物,与农业特色产业相比,则差距更大。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稳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8.
王艺  刘民培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1):178-184
对粮食的范围及粮食自给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中国粮食自给率的概况;其次结合中国整体粮食自给率状况,研究了近年海南省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从粮食产量和消费量两个角度对海南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从提升自然灾害的防范力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安排合理的种植结构、引导居民的消费结构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海南省粮食自给率的建议,予维持海南省粮食安全以参考。  相似文献   

9.
昭通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地区,粮食生产科技应用率不高,粮食单产低、缺口大,人均占有粮食少,粮食安全形势严峻,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140.59万t、人均有粮仅257.5kg,比全国平均380kg少122kg、比全省平均342kg少84kg。2008年初,我市又遭受了50年不遇的冰冻雪灾,致使全市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大春播种节令推迟,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市、县、乡、村四级,举办百万亩大春粮食科技样板,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小春损失大春补,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对1996-2006年10a间新疆人口-耕地-粮食复合系统进行的动态分析为基础,选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10年新疆总人口及人均粮食消费量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耕地.粮食复合系统基本平衡;预测至2010年,新疆总人口将达到2217.74万人,人均粮食消费量162.45 kg/人.新疆的粮食总产量除了能够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粮食需求外,可调出余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结合1991要2011 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粮食出口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 现,粮食贸易政策对我国粮食出口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1995 年和1996 年实施的粮食出口政策对粮食出口量产 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2008 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粮食出口控制措施对粮食出口量也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汇率和人 均粮食产量对我国粮食出口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国际粮价对我国粮食出口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是最早实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省份之一。在20多年的建设中,吉林省商品粮基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中遇到了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在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应从强化商品粮基地的粮食供给能力、增强商品粮基地的区域经济整体功能、实施商品粮基地重点支持政策、加快商品粮基地的流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9年来,对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政策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如责任主体与粮食收购主体分离,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未明确,收购贷款与利息补贴等没有明确或细化等相关问题;以及在操作方面存在诸如粮食品种差价不合理,执行主体和委托收购库点关系不顺,收购点库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政策效果的进一步发挥。从优化政策设计、提高执行效果、完善配套措施三个方面,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江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江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建立粮食流通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发挥粮食消费对粮食生产的引导作用、构建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判断我国饲料粮消费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本研究结合饲养规模和结构变化,科学测算了主要动物性产品的饲料粮转化系数,并采用需求法对我国饲料粮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进行了重新测算。结果表明:1)肉类产品单位耗粮数量明显高于鸡蛋、牛奶和水产品,其中猪肉最高。从饲料粮转化系数来看,我国耗粮型家畜比重逐步减少,节粮型产品产量迅速增长,畜禽产品供给结构逐步优化。2)养殖规模对不同畜禽品种的影响差异较大,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单位耗粮数量高于散养户,肉牛、肉羊、蛋鸡和奶牛规模化养殖更加节约用粮,肉鸡中等规模养殖耗粮最低。3)2000—2020年我国饲料粮消费先快速增长后有所下降,2020年7种动物性产品生产预计消耗3.06亿t饲料粮。从结构来看,生猪饲料粮消费量最大,但其占比由2000年的57.54%下降至2020年的42.89%。从空间格局来看,我国饲料粮消费量大致呈“东高西低”。  相似文献   

16.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庆市1999-2007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粮食平衡系数、距平系数和粮食盈缺量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40个区县的粮食盈缺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区县未来粮食的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重庆市耕地总量不容乐观,人口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波动却十分明显,三者的变化直接导致人均粮食生产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以全国为参照,重庆市与全国人均粮食占有率比较接近,一直被划为中国的产销平衡地区.预计到2030年,重庆市的粮食供求可达到基本平衡.但从市内看,不同区县的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应对不同地区的耕地实行分区管制原则,以确保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空间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粮食产量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最为显著.除农业从业人口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均衡,但与粮食产量关联度较高,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仍有较大的利用宅间.农业从业人口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不是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和粒宽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长和粒宽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在育种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本文测算了1987-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波动指数、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农业政策变化、生产性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国家粮食保护政策、增加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