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4.
较高的茎秆糖含量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品质和适口性,本研究选用7个茎秆糖含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Ⅱ配置21个组合,对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自交系中,Y53-164、YXD053-646和98A-04糖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提高杂种后代的茎秆糖含量,但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的组合差异。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但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存在着显著的显性与上位性效应。控制茎秆糖含量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变异71.07%是由遗传控制的,但狭义遗传率不高(40.11%)。对茎秆糖含量的选择不宜早代进行,利用茎秆高糖自交系作为亲本并广泛测配有助于茎秆高糖杂交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个玉米6×6双列杂交系列中15个组合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中千粒重、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和出籽率等籽粒产量有较大的正直接作用,并且以前两者最为重要这表明在玉米育种中,通过对这些性状的改良,并协调好千粒重与穗行数等的关系,可望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更好的了解北方早熟春玉米区玉米(ZeamaysL.)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和性状遗传规律,为杂交种组配和种质改良提供亲本和育种策略,选用在生产及种质改良中常用的12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杂交组合,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对主要穗部性状进行鉴定,按照改良griffingⅣ双列杂交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穗粗、容重、籽粒行数等性状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而产量、穗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K12、丹340和黑选169对提高产量的效应明显,P138在提高后代容重方面优势显著,含有地方种质的早熟材料龙抗118、大粒黄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穗部长度。 相似文献
7.
8.
12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设计,研究了该所选育的12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构成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所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自交系绵689、绵112、绵196、棉906多数产量性状GCA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部分亲本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差异大,可作为改良自交系和选育二环系的基础材料。遗传参数结果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GCA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的GCA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八个玉米综合种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玉米综合种的双列杂交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在各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单穗粒重和单穗重受加性和非加性两种遗传效应的共同作用,穗行数,行粒数以非加性效应为主,穗长和百粒重侧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0.
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玉米根系性状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选择指标,本试验对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根系性状在不同亲本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不同亲本之间,根系性状的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组配出根系发达的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基础。同时根系性状中气生根条数、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能稳定遗传,其转育及早代选择有效。相关分析表明气生根条数与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土壤中根条数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可作为玉米育种根系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