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西走廊位于北方半湿润农区到半干旱草原牧区的过渡带,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带,该区气候多变,形成了较为脆弱的农牧复合系统,作者通过研究表明河西走廊种植业“三元”结构的现状,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种植业结构问题,以此做出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温室气体源/汇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种养情况导致农业系统呈现碳源或碳汇两种情况。分析农业系统中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依据。本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测算了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20个县市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缓慢上升状态。农业碳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为凉州区和甘州区,占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的31.74%。从种植业与养殖业来看,河西走廊地区种植业为碳汇,碳吸收量达1.41×108 t,养殖业为碳源,碳排放量达4.17×107 t。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净碳排放量呈现起伏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系统向碳汇转变。在种植业中对农业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子为种植规模,在规模稳定发展区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机械化程度,在规模较小的区域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用电量;在养殖业中对规模较大区域和养殖业占比较高区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养殖规模,关联度在0.90以上。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表现为从随机分布到显著聚集的过程,农业碳排放重心缓慢向东南方向转移,但仅在张掖市内迁移。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98年从东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谷子新品种--巨谷,经过多点试种,表现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用途广等特性.目前,已在河西走廊推广种植200hm2左右,是较为理想的粮饲兼用型谷子新品种,对推动河西走廊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退耕还草战略,大力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和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中段农业气候资源特点与林农复合生态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中段农业气候资源特点与该区农业结构的关系,重点研究了该区林农复合生态体系的结构功能、在改善系统微环境和系统外生态环境方面的特殊效应以及经济效益等,提出了在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发展以林农为主的复合型生态农业是适合该区生态环境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树军 《中国农垦》2011,(11):16-17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但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人均的1/3,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与农业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而分布在河西走廊的甘肃农垦16家农牧企业,地处河灌区的下游和偏远之地,干旱缺水更是严重制约着垦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已是甘肃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同区农业生产的现状,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大同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结构和区划布局,研究了农牧结构关系,分析了农产品生产结构和区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同区的实际,提出了大同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河西走廊农民的增收与农村经济的繁荣。基于此,本文拟在分析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通径系数法分析了农业生产的8个基本构成因素:种植业投入、养殖业投入、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粮食作物面积、经济作物面积、人工草地面积、人均家畜数量及商品畜数量对6个农业效益如种植业产值、总收入、净收入、养殖业产值、总收入、净收入的重要性。发现不仅各构成因素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效益因素,认为在河西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系统中,发展经济作物、扩大人工草地、重视家庭畜牧业,走多种经营、农牧并举的道路,才能提高促进农业生产总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环经济的"5R"原则,文章选取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减量投入、资源环境安全4类16个参评因子构建了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从2000-2010年河西走廊地区循环农业总体发展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因素;张掖市和河西走廊的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低于甘肃省和定西市,其中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和资源环境安全指标是造成河西走廊和张掖市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坚持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其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文章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域,首先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梳理了河西走廊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四重机制助力河西走廊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的农业是以种植业(植物)和养殖业(动物)为主的“两元结构”农业忽视了对菌业(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中因产品过剩而出现的“卖难”问题,实际上是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结构性过剩”,而成本高、效益低、毁林种粮、毁草种菜、垦荒种粮等问题,则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需要反微生物(菌业)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来,把目前农业的“两元结构”体系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元结构”体系,让三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毓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44-144,146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油菜后茬复种大葱丰产栽培技术是该区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大胆创新和探索,为甘肃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保障。介绍了该项栽培技术,以期为其在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推广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干旱缺水是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河西农户节水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分析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可以为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和转变农户用水观念提供理论支持。依据对河西绿洲灌区武威的农户调查资料,应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从促进农户对节水技术的理性认知、加快土地整合以形成规模经营、政府积极引导与扶持农户选择节水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掖市甘州区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市甘州区是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蔬菜产区,在甘州区适度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对探索解决设施农业与大宗农作物互相争地的矛盾、转变设施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构筑河西走廊设施农业新优势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辨识和明确结构优化的基本策略基础上,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MOLP)方法,以农业生产纯收入、蛋白质产量和降水利用率最高作为目标函数,对国家"八五"攻关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种饲草作物小黑麦,大力发展畜牧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形成农牧系统良性循环结构,将提高旱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应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中药材,形成粮经饲结合型种植制度,提高种植业的效益;适当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农林牧综合发展。结构优化后农业年纯收入可达195.8万元;蛋白质年产量达26.2万kg;降水利用率提高到86.07%。  相似文献   

16.
天祝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高原夏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全县以山地为主,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对农牧业生产影响比较大。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天祝县发展迅速,有利于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自然风险,有利于加强农业保护,稳定农民收入,助推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戈壁农业是利用河西走廊地区的戈壁滩等非耕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农业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在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加快发展戈壁农业,把金昌戈壁农业打造成融入河西戈壁农业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构建基础设施完备、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当前金昌市农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盐池县20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盐池县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蓄、保、用"结合,高效利用降水;农林牧耦合和可持续发展;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草地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等对策,来提高盐池县农业生产,促进群众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是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示范省份,张掖市绿洲循环农业模式被甘肃省确定为河西走廊地区推广的主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玉米制种-养牛-粪尿还田"等7种具体模式,带动了张掖市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和论述了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加强市场体系和农业信息网的建设 ,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实施节水灌溉、种子工程、沃土工程等措施 ,全面开创河西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