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企业现在实行的分级承包经营责任制,就其承包内容看,仅限于生产和经济技术指标范围内,而在分配制度上并没有和企业承包期的经济效益挂起钩来。不分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基本上是采取基本工资加奖金的分配办法。这种分配办法限制了企业承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今年,翁牛特旗实施四项措施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注重工作方法。一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牧户;二是对已经划定的自留山和分包到户的责任山,要稳定不变;三是对现在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和林木,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等形式,按人口将权益明晰到户。  相似文献   

3.
乌兰察布盟察右后旗白音察干乡郑海村农民高应明,一人承包一千多亩荒沙种树种草,一年见成效,收入一万三千元,成了三村五里闻名的林业专业户。郑海村西北是个风沙口,入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三明市现有山林的80%以上属于乡村集体所有,80年代在完成林业“三定”的基础上,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基本原则,推行林业股份合作制,组建林业股东会,负责集体林的生产管理,实施山林管护承包,集体管理明确以村级为主,有效地激励了林区群众的造林护林积极性,促进了林业快速发展。但是,十多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林业实施分类经营,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呈现,特别是集体林普遍存在着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翁牛特旗广德公乡郝家窝铺村农民康富,从1981年开始承包350亩荒山、荒沟,搞小流域治理,治山闸沟,植树种草,已得收益,在贫困山区开始走上了致富道路。1981年全家人均收入达到676元,成了当地拔尖的富裕户。康富所在的郝家窝铺村,过去是个山多沟多、干旱缺水的穷山村。1981年,旗里决定在这里开展小流域治理,以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康富看准了开发建设荒山这条路,积极申请承包治理小流域,经批准当年承包了306亩荒山。1983年又承包了一条面积为44亩的荒沟。四年来,他带领全家六口人(全是  相似文献   

6.
他名叫李文,是个40多岁的汉子,家住商都县大南坊子乡泉卜子行政村,全家6口人。 10年前靠吃国家救济粮、返销粮的大锅饭打破了,农村实行了承包到户的生产责任  相似文献   

7.
专业户之友     
林业专业户温银福,家住达拉特旗高头窑乡乌兰牧业村。他今年59岁,全家5口人,5个劳力。1980年,乌兰牧业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时,他主动承包1,000亩流沙并把家迁到沙梁,搭起了小茅庵。这里地处库布图沙漠南缘,是干旱少雨,土壤瘠薄的风口地带。几年来,他在这里带领全家老小早出晚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以卢青林为代表的7户农民,联户承包了高丽沟小流域。这7户农民共有39口人,其中男劳动力12人,女劳动力7人,分有口粮田42亩,牛、马9头,车6辆,1985年人均收入266元。因有剩余劳动力,故有条件承包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高丽沟小流域总面积为5409亩,其中天然次生林3314亩,人工落叶松林521亩,人工幼林104亩,荒山宜林地938亩,规划果园120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武川县安字号乡集体曾在一片处于风沙口和洪水侵蚀区的荒滩上植树造林,试图抵御风沙洪水灾害。但栽下的树因管理不善,七死八伤不成器。当时,建国以来曾五次进京献艺,受到毛主席接见,周总理赞扬的蒙古族民歌手张二银虎买下了这些残树,承包  相似文献   

10.
石玉祥是哲里木盟乌日根他拉农场的职工,全家6口人。现在他家告别了以往贫穷的生活,成了造林的致富户。 1988年,石玉祥开始承包造林200亩,被列为农场的造林专业户。为了合理利用土  相似文献   

11.
包字上山林业发展凉城县永兴公社石咀子大队,是一个背山面坡的丘陵山区,风沙大、水土流失相当严重。1958年以来,虽然造林4千多亩,但是荒山荒坡植被很差,农业生产一直发展缓慢。去年,这个大队根据县委的决定,把荒山荒坡包给社员,一年就造林2100亩,相当于前20多年造林面积的一半。泉子沟队社员马四,全家11口人,除承包砖窑和耕地外,去年秋季就造林40亩。在承包荒山荒坡的同时,他们还把原有的4千多亩林地包给社员经营管护。对现有的幼林,是承包一亩新裁一亩,幼林全部归己。对散生树木按材作价,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尤溪县各级领导和广大林农群众不断探索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1986年建立了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为特征的村级股份合作林场,促进了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1996年,以“押金管护承包”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3年以落实“山有其主,林有其主”,明晰山林权属,也就是集体的山和林通过分、包、租、转等多种形式落实到村民或其他经营实体。通过改革,尤溪县林业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非公有制林场蓬勃发展的新格局。随着林改的深入,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林木生产周期长,收益慢,林业再生产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本文就林权抵押贷款解决林业生产资金不足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她中等个子,年届花甲,头发花白,一口牙齿所剩无几,一脸深深的皱纹可以读出她饱经风霜的入生,一身粗布衣裳,能使你永远记住她是一位普通的山村老太。她叫文霞香,家住桃江县石井头乡松柏村晴山洞的深山沟里,可就是这位普通的山村老太,干出了一件被人们誉为奇迹的大事。那是1988年的秋天,文霞香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要求:承包晴山洞的4800亩插花荒山,逐年绿化。这一消息,不亚于在晴山洞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没有多久,文霞香要求承包荒山的报告引起了县政府、县林业局领导的重视。一个以县区乡三级领导组成的考察组来到了又推香家。…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融资政策体系,着力破解林权抵押贷款难题,促进林权抵押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达257亿元,比2010年增长4.5倍,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中独占鳌头,带动273万户林农精准脱贫,初步摸索出一条强林升值、促农增收、助力脱贫的路子。一、夯实林权管理基础我市坚持"分山为主、分股不分山"的方式,用3年时间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集体林确权面积6118万亩,发放林权证590.4  相似文献   

15.
阳家山综合治理脱贫阳家山村是管头乡的一个偏僻小村,仅10户、65口人。1984年以前,这里缺水、没电、不通公路,全村人均收入百元左右,口粮150余公斤。近年来,他们坚持家家户户承包荒山,综合治理,走以林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的路子,全村户均承包荒山...  相似文献   

16.
上午八点,这位绿海荡舟的林业专业户吴荣,就象他一年四季不分风雨寒暑准时上工那样,遵约到了。他在玉溪市北城区是小有名气的,那不仅是因为他去年承包育苗造林得了三万元钱,更主要的还是他在发展林业上做出的成绩。去年,他包下了东风水库的绿化任务,合同规定育苗一百万株,植树成活二十万株,他实际培育出各种树苗一百七十万株,栽树验收成活率达百分之百,名副其实地成了林业万元户。四月底我们访问时,问他是怎样成为林业万元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天,喀喇沁旗小牛群乡白石台沟村张忠林、刘振廷、张林等九户社员主动申请承包治理坷垃流域的9000亩荒山,在乡、村党组织支持下,这九户社员已进山筹建山庄窝铺,准备在冬季到来之前,全部搬上山去。这九户社员共56口人,有34口人准备进山。为支持群众从事开发性生产,村党支部给他们解决了盖房所需檩木,为他们修筑了16华里的山间道路。  相似文献   

18.
郝特劳是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宝门嘎查牧民.十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通过治理、开发、利用沙滩,逐步摆脱厂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早在1984年,郝特劳一家6口人生活非常艰难,年人均收入仅在200元左右.穷则思变,他徒步10多公里,几经周折,在苏木营业所借回贷款2000元,又把家中牛羊卖掉,凑了6500元钱,向自己承包的1300亩沙滩宣战了.他买回了铁丝网和木桩,与妻子起早贪黑在沙滩上挖坑、栽桩、拉网,手上磨起了血泡,身上布满了蚊虫叮咬的疙瘩.饿了啃几口玉米馍,渴了喝几口冷水.一干就是40多天,才围封上了  相似文献   

19.
永州市1982年山林定权发证后,一部分山地承包给林农经营后,保护好的蓄积量有所增加,保护差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被砍掉,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市委、市政府通过调查,根据林业生产周期长、收益慢、培育难、破坏易、分散经营,很难形成商品优势的实际,在乡、村推行山权不变,林权属林场股东共有,林木收益按股分红,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林业股份合作共有制。既有用材林股份制林场,也有经济果木林股份制林场。在引导发展股份合作制林场的过程中,坚持依托集体,尊重群众首创,不拘一格,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群众拥护、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武川县厂汉木台乡林业专业户范瑞,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1984年,全家收入上万元,成了全乡第一个勤劳致富的万元户。范瑞今年48岁,全家9口人。1983年,他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积极造林、育苗,林木成活率达75%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