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黄河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期流量,围堰水位等水文要素测报,预报方案,为截流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并通过实践证明,预报精度高,为枢纽工程的成功截流,修定截流措施及抛投材料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结合班谷大坝工程实例,提出截流方案采取上游单戗立堵截流方案,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合理的截流戗堤设计思路,同时系统探讨截流戗堤施工过程,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特克斯河山口引水枢纽工程三个截流方案的优化试验研究,得到部分护底方案是可行的,获得了截流过程龙口的水流特性,确定了不同龙口宽度时抛投料的化引直径和合理的抛投强度,为工程截流的实施堤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合理的多属性水文预报组合决策方法,为提高水文预报的精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水文预报的特点,提取了水文预报中的4个决策属性指标,利用主观权重和熵权结合的方法确定属性指标的综合权重。将模糊物元理论和信息熵引入水文预报研究领域,利用模糊物元理论处理水文预报中的模糊信息,然后结合信息熵对属性进行集结,按照集结后方案的相对贴近度进行择优排序,建立了基于模糊物元的多属性水文预报组合决策方法。【结果】应用该组合决策方法对断面各时间点的预报模型进行择优,得到了断面在某一时间段与实测值更为接近的预报值。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报方法能够择优得到各方案预报值相对误差较小的最优值,有效地提高了水文预报精度,将预报结果至少提升了1个等级。【结论】所构建的基于模糊物元的多属性水文预报组合决策方法,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及较广的适用性,为水文预报精度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黄河班多电站枢纽导流明渠的截流设计及实际应用,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导流明渠截流设计及实际应用中的导流方式、进度控制、围堰设计标准、截流水力学参数、单戗平立堵法戗堤填筑、粘土闭气、块石护坡的施工技术、不同龙口的水力计算方法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可为类似大、中型水利水电截流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贾连章 《甘肃农业》2004,(12):103-103
碌曲阿拉山电站枢纽工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施工 ,其一是截流前三闸水下部分施工 ,其二是溢流坝、副坝施工 ,中间主要的联系环节是施工导流和截流。本文笔者结合在施工中通过现场考察并联系有关理论知识编写的组织施工设计 ,并已经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 ,本文从地质、水力计算等方面论证了截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长期水文预报的研究现状、研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的评述 ,指出中长期水文预报应充分考虑水文要素时空变化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点 ,利用非线性方法 ,并通过多种方法的耦合来提高预报效果。认为预报应建立在坚实的物理成因基础上 ,并应进行中长期水文预报要素及其影响因子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水文资料整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是日常水文计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水文工作整编合理性分析的执行能够为国家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水体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价值资料.另一方面,在水文资料整编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一些资料存在的错误等,从而为水文资料纠的纠错、错误提供及时的改进措施,对促进水利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长期水文预报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中长期水文预报的研究现状、研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的评述,指出中长期水文预报应充分考虑水文要素时空变化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利用非线性方法,并通过多种方法的耦合来提高矛盾效果。认为预报应建立在坚实的物理成因基础上,并应进行中长期水文预报要素及其影响因子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案优选模式,以丰富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法。【方法】建立了多模型洪水预报情形下的优选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证据可信度的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进行洪水预报方案的优选,采用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水箱模型和陕北模型进行多模型洪水预报的优选,并以东洋河为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在对东洋河洪水进行预报时,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水箱模型和陕北模型的可信度(m(Mi))分别为0.758 7,0.906 6,0.838 4和0.859 1,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案由优到劣的次序依次为:萨克拉门托模型、陕北模型、水箱模型、新安江模型,因此认为采用萨克拉门托模型对应的预报方案为最优预报方案。【结论】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案优选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