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1年生观赏葫芦品种亚腰葫芦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夏末秋初1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光照的时间变化,初始荧光(F0)、相对可变荧光(Vj)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的能量(DI0/RC)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 abs)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季节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对浙江杭州西郊阳坡、平地、阴坡三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雷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雷竹林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温度、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且都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其中Fv′/Fm′、ΦPSII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分布,在中午强光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值,ETR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中午达到一天的峰值;林地覆盖与经营时间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著,经覆盖处理后,雷竹的SPAD、ΦPSII、Fv′/Fm′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PAM-2500型叶绿素荧光仪对秋季自然生长的草决明1d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秋季时刻变化对草决明的荧光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草决明的Fo、Fm、Fv/Fm这3项参数的变化趋势一致,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d中的不同时刻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12:00这3个参数均达到最小值。而ETR的变化趋势与其他荧光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反,在12:00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以尖萼报春苣苔(Primulina pungentisepala)、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翔鸟报春苣苔(Primulina‘Flying Wings’)和启明星报春苣苔(Primulina‘Venus’) 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自然干旱法比较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延长,仅尖萼报春苣苔干旱30 d时初始荧光(Fo)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Fo无显著变化。尖萼报春苣苔、翔鸟报春苣苔和启明星报春苣苔最大荧光(Fm)与0 d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而永福报春苣苔Fm则在干旱45 d显著低于0 d。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尖萼报春苣苔和翔鸟报春苣苔分别在干旱30 d和15 d显著上升,启明星报春苣苔在干旱45 d显著下降。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基本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永福报春苣苔、翔鸟报春苣苔与启明星报春苣苔均在干旱15 d与45 d显著下降,而尖萼报春苣苔在干旱15 d与30 d显著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呈先升高后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尖萼报春苣苔在干旱15 d和30 d显著上升,干旱45 d则显著下降,永福报春苣苔在不同干旱时间内均显著上升,翔鸟和启明星报春苣苔仅在干旱15 d与45 d显著上升。光化学淬灭(qP)的变化趋势中,尖萼报春苣苔与永福报春苣苔无显著变化,翔鸟报春苣苔和启明星报春苣苔则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葎叶蛇葡萄品种东岳红为试材,将一年生扦插苗移栽于花盆中,设置4个不同梯度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东岳红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东岳红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Fv/Fo下降,Fo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先缓慢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4种含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山含笑、阔瓣含笑、金叶含笑和峨眉含笑幼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及其与光照(PAR)、气温(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含笑幼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春季日变化小,各个时刻的测定值均大于0.75,荧光参数Fv/Fm在春季与其PAR、Ta和RH均无显著相关性。4种含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夏季的日变化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低值(0.75)出现在12:00~14:00之间。深山含笑和阔瓣含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与夏季的Ta和RH均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但金叶含笑夏季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与PAR和Ta呈显著负相关。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日变化趋势和测定值看,深山含笑、阔瓣含笑和金叶含笑的光合机构在夏季12:00~14:00均受到可逆性胁迫影响。峨眉含笑夏季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与Ta和RH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且Fv/Fm的测定值在一天中各个时刻均低于0.75,表明其光合机构在夏季受到不可逆性胁迫影响。峨眉含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秋季日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低值(0.72)出现在14:00,且与RH呈显著正相关,其它3种含笑的Fv/Fm在秋季的日变化小,各个时刻的测定值均在0.75以上,且与其PAR、Ta和RH无显著相关性。4种含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冬季的日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与Ta呈显著正相关。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日变化趋势和测定值看,4种含笑的光合机构在冬季只受到了可逆性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红、月月粉为试材,研究高温胁迫对其生理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筛选评价月季耐热性的指标,并利用综合隶属函数进行耐热性评价,为研究月季耐热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种月季相对电导率、固定荧光(Fo)呈持续上升趋势,最大荧光产量(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呈持续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月月红)、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月月红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S含量、SOD活性在处理6 h均达到最大值,而月月粉Pro含量、SS含量、SOD活性则在处理12 h或24 h达到最大值;高温胁迫12~24 h,月月红Fm、qP、ETR、Fv′/Fm′均显著下降,而月月粉除Fm、Fv′/Fm′显著下降外,qP、ETR无显著变化。通过对2种月季13项指标进行耐热性指标筛选得知,可作为评价月季耐热性的指标有Fm、qP、ETR、Fv′/Fm′、Fo、qN及相对电导率、SS含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MDA含量。耐热综合指数显示,月月红(0.520)耐热性稍强于月月粉(0.496)。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作为植物抗盐性评价指标的有效性,以4个抗盐性不同的树种白榆、新疆枸杞、南蛇藤、小叶丁香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几种抗盐性不同的植物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初始荧光(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不同树种苗木PSⅡ的功能产生了抑制,随胁迫强度的增加,4个树种苗木Fm、Fv、Fv/Fm、φPSⅡ总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Fo表现出上升的趋势;NPQ有的树种呈下降的趋势,有的先升后降.研究表明,盐胁迫下几个树种Fm、Fv、F/Fm的变化与其抗盐性关系较为一致,因此,Fm、Fv、Fv/Fm可以作为不同木本植物抗盐性可靠的评价指标;盐胁迫下Fm、NPQ和φPSⅡ的变化与几个树种抗盐性之间没有普遍联系,不能作为评价木本植物抗盐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黄花菜品种茄子花和大花萱草品种宿迁3号2个萱草属植物为试材,研究其花器官在自然衰老过程中的阶段划分,以及外瓣、内瓣、雄蕊和雌蕊等不同部位干鲜质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植物在花蕾阶段划分出初蕾期、中蕾期和成蕾期3个时期,开花阶段划分出开口期、初开期、盛开期、始衰期、衰败期和落花期6个时期。随着花器官的不断衰老,2种植物花器官不同部位干鲜质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外瓣、内瓣、雄蕊丙二醛(MDA)含量在蕾期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进入花期后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雌蕊与之相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面,随花器官不断衰老,茄子花和宿迁3号外瓣和内瓣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升高、后下降、再上升、最后下降的趋势,茄子花的雄蕊呈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宿迁3号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茄子花雌蕊总体呈上升趋势,宿迁3号雌蕊呈先下降再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方面,随花器官不断衰老,茄子花外瓣和内瓣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雄蕊总体呈下降趋势;雌蕊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宿迁3号中,外瓣和内瓣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最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雄蕊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雌蕊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在萱草花自然发育过程中,萱草花器官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的自然衰老过程,研究可为制定黄花菜的合理采收时期提供生产指导,同时为研究萱草属植物开花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苗药头花蓼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下叶片的光合和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外源物质在头花蓼栽培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茉莉酸甲酯(MeJA)在0~7.5 mmol/L范围内变化时,头花蓼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实际量子产量(Y(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最大荧光(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荧光(F_0)呈现上升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现下降趋势,Ci极值出现在0.1 mmol/L,而Pn、Gs、Tr、Ci、Y(Ⅱ)、Fv/Fm、Fm、qP出现在0.5 mmol/L处,当MeJA浓度低于0.5 mmol/L,F0与NPQ变化不明显,当MeJA浓度超过0.5 mmol/L时,F_0与NPQ变化明显。综上分析,0.5 mmol/L茉莉酸甲酯明显提高头花蓼的光合效率,超过0.5 mmol/L后,茉莉酸甲酯不会对头花蓼光合系统有显著的伤害,Pn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与气孔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苏秀9号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9001 品种来源:蒙豆13×垦鉴豆27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11天,长叶、紫花、无限结荚习性.株高79.5cm,主茎14.1节,有效分枝0.7个,底荚高度15.1cm,单株有效荚数22.2个,单株粒数52.5粒,单株粒重9.7g,百粒重18.7g.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生物结皮在红壤坡面养分流失过程中的作用,为建立坡面土壤养分流失模型和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降雨方法,模拟在无结皮和有结皮不同发育程度下,研究川西红壤生物结皮对土壤侵蚀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结皮促使土壤坡面产流提前发生,降低了土壤剖面径流和抑制产沙;生物结皮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全盐和总孔隙度,但并没有影响 pH 和容重;与无结皮相比,生物结皮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全钾和有效钾含量,未影响土壤磷素和氮素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51%、6.67%、4.04%、2.49%、2.60%、16.10%和16.08%,无机碳和硝态氮分别减少8.32%和8.26%。土壤垂直方向生物结皮处理土壤养分0~5 cm和5~10 cm 土层相近,且明显高于底层土壤,相同土层土壤养分基本表现为生物结皮>无结皮,局部有波动;15~20 cm 土层无结皮处理土壤养分与有结皮处理土壤养分相近,表明生物结皮具有较好的养分积累效应,但这种富集对0~10 cm 土层的作用较明显,而对深层土壤影响并不大。Pearson 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养分之间基本呈正相关,而无机碳则相反,表明生物结皮对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机制,即生物结皮导致有机碳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无机碳的减少。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用枯草芽胞杆菌( Baci l l ussubt i l i s) BLG01 与覆盖对香蕉长势、枯萎病病情 指数、枯萎病病原菌(Fusar i um oxyspor um f .sp.cubense,FOC)与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在香 蕉移栽 100 d 时,不同覆盖模式下,施用 BLG01 能促进香蕉生长和提高枯萎病防治作用,其中以玉米覆盖与共同施 用 BLG01防治作用最显著,香蕉株高、茎围、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和防效显著提高,病情指数下降了 43. 07% ~60. 56% , 根际 FOC 的 l ogCFU 降低了 72. 15% ~131. 18% ,可培养细菌数量的 l ogCFU 增加了 31. 21% ~35. 02% ;相关性分析表明, FOC 与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施用枯草芽胞杆菌结合覆盖可促进香蕉生 长,降低枯萎病病原菌数量,提高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增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在桂西北乐里林场的同一坡面上,选择6年生不同密度(处理1为1 050株/hm2、处理2为1 125株/hm2、处理3为1 200株/hm2、处理4为1500株/hm2)样地,研究其土壤(0~40cm土层)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各密度土壤pH为4.91~5.35,但差异不明显。2)各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28~34.70g/kg,平均值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3。3)各密度土壤N/P/K全量依次为0.67~1.60g/kg、0.49~0.99g/kg和11.02~21.56g/kg,平均值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4)各密度土壤速效N/P/K含量依次为79.4~143.0mg/kg、0.6~2.0mg/kg和194.5~959.2mg/kg,平均值依次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5)各密度土壤有效Ca/Mg/Cu/Zn/B的含量依次为397.8~959.2mg/kg、90.1~164.9mg/kg、0.45~1.25mg/kg、0.54~2.25mg/kg和0.11~0.21mg/kg,除Ca含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外,有效Mg/Cu/Zn/B含量与密度的关系不明显,差异微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科学评价贵州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供参考,从土地生产性、土地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从2008年的低度可持续转为2010年的中度可持续,到2012年转为可持续状态,5年间贵州土地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不断朝着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可持续的威胁。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紫苏高油和高亚麻酸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对30份贵州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为34.136%~49.151%,平均42.496%,变异系数为8.377。含油率高于46%的材料有6份,其中,正安紫苏-1的含油率最高,达49.15%;其次是织金紫苏,为48.76%。2)在组成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6.636%~91.459%,平均89.05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391%~10.479%,平均9.149%。在所有脂肪酸成分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平均为64.153%;油酸其次,平均为14.023%;硬脂酸最低,平均为2.247%。3)在30份贵州紫苏材料中,以贵定紫苏-1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8.54%,正安紫苏-1最低,为60.337%;亚油酸含量以正安紫苏-1最高,达14.076%;六盘水紫苏-1最低,仅8.848%;油酸含量以绥阳紫苏-2最高,达17.580%;贵定紫苏-1最低,仅10.665%。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当前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本底资料,为草海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全氮(0.06 g/kg)、水解氮(17.90 mg/kg)、全磷(0.02 g/kg)均处于国家六级水平;全钾(20.53 g/kg)、有效钾(512.96 mg/kg)分别处于国家二级和一级水平;有机质含量表现下部(23.32 g/kg)>中部(17.93 g/kg)>上部(14.41 g/kg),差异显著;氮、磷、钾及有机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养分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植物细胞壁降解酶高效降解细胞壁的机制,用 RT-PCR 方法对 Q7-31T 菌株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使用 Prot-Param、SOPMA、ProtScale Server 等软件对质谱鉴定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将 Q7-31T 菌株植物细胞壁降解相关酶归为 GH5家族内切葡聚糖酶、GH7家族内切葡聚糖酶、GH7家族外切葡聚糖酶和 GH10家族内切木聚糖酶4类酶。这些相关酶类为中等分子量大小,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4种元件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的数量最高;均为亲水性酶,磷酸化位点比例较高,存在1~2个糖基化位点;均存在较高比例的催化结构域,三级结构呈中空的 C 字形。结论:少量的糖基化位点、高比例的催化结构域、多变的三维构象、大量的磷酸化位点与高效的协同作用方式可能决定 Q7-31T 菌株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对细胞壁的高效降解。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农业新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29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对良种技术、土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程度、技术培训、参加合作组织和担任公职是影响农户对良种技术、土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人数、外出务工人数比例、家庭收入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新技术的农户需求均没有明显影响,性别、贫困状况、生产经营面积和农业经营类别对不同类型农业新技术的农户需求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