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微密度分析对属三个变种的七个加勒比松种源的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是;各种源各株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曲线概貌大体一致,但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不同株间变异模式都有一定的变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年轮平均密度的种源间差异在成熟材的大部分年龄上达0.05或0.01水平显著,而在幼龄材的半数年龄上差异不显著;表征变异模式的数字特征的种源间差异不显著。种源间和种源内株间年轮平均密度变异曲线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种源间的年-年相关较显著,株间则大部分情况下相关不显著,但差异较大的株间相关显著。密度特征值间和密度特征值与年轮宽特征值间的关系,在年龄影响下和种源影响下两个变异过程中的分析结果,一部分比较一致,一部分则有差别。RD与RW的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年龄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而在种源影响下的变异过程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微密度分析对19个种源杉木的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株间,年轮平均密度的径向变异曲线都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此变异主要表现在种源内株间.年轮平均密度的幼龄-成熟相关性从第3年起就极显著.由微密度分析得出的一系列密度和年轮宽特征值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龄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年轮内密度变异曲线随年轮宽的变动导致晚材率变动的效应较为显著,年轮平均密度主要受晚材率影响;年轮平均密度与年轮宽呈特别显著的负相关.而在种源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分析,上述效应不明显,而不同种源间密度变异曲线的上下移动影响显著;年轮平均密度主要受早材平均密度影响;年轮平均密度与年轮宽的负相关远不如在年龄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显著.  相似文献   

3.
木材材性株内径向变异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微密度分析对17个欧美杨无性系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是:性系各株木材密度株内径向变异曲线概貌大体一致。但相同母本的不同无性系间以至无性系内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变异模式的描述必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同年龄上的年轮平均密度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不同无性系的年轮平均密度变异曲线一程度的交叉。但无性系间的年-年相关显著,表明了在无性系间进行早期选择的可行性。年轮平均密度与年  相似文献   

4.
以微密度分析对17个欧美杨无性系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是:各无性系各株木材密度株内径向变异曲线概貌大体一致。但相同母本的不同无性系间以至无性系内株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变异模式的描述必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同年龄上的年轮平均密度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不同无性系的年轮平均密度变异曲线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但无性系间的年-年相关显著,表明了在无性系间进行早期选择的可行性。年轮平均密度与年轮内最大、最小密度的关系,在年龄影响下和无性系影响下的两个变异过程中分析,结果有差别。年轮平均密度与年轮宽度的关系在年龄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分析,表现为不显著的负相关,而在无性系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分析,多数情况下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采集植株胸高处木芯,分析种源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年龄效应。结果表明:除近髓部1~5轮年轮段的木材基本密度外,其他年龄段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进一步说明通过种源选择可实现木材生产力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改良。不同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相对稳定,而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则易受环境的影响,幼龄材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较小,仅为成熟材的63.29%。来自不同种源区的种源年轮宽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皆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6~10轮达到最大值;年轮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化规律则与年轮宽度不同,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的S型变化趋势,并据此筛选出广西横县、恭城、忻城,广东乳源和福建南靖5个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均匀性高的纸浆材优良种源。不同年轮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相关分析显示,约在8年生选择径向生长快的种源会明显地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基于性状早晚相关分析,认为可在7年生时先淘汰生长较差的种源,在12年生再开展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6.
樟树人工林株间株内材性变异及其材性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樟树人工林株内纤维长度径向变异由髓心向外递增,而后趋于稳定;木材基本密度髓心处稍大,由髓心向外先稍递减而后递增,再趋于稳定;纤维长度和基本密度性状与生长轮年龄关系模型可用来预测其性状值。樟树木材幼龄期约为7-9a,株内细幼龄材基本密度较成熟材小1.0%-9.9%,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基本密度差异多不显著;其浸提物含量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差异不显著。纤维长度株内变异系数大于株间,木材基本密度均值和浸提物含量二性状则是株间变大于株内变异。生长速度对樟树木材纤维长度、基本密度、浸提物含量等性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Ⅰ-69杨木材为试样,运用树木年轮图像分析系统和树木年轮分析系统获取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数据,并对组成成分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Ⅰ-69杨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随树龄增加而增大,最大密度波动较大,最小密度随树龄增加总体趋势下降,早材密度、晚材密度随树龄增加而增加;年轮组成成分各项指标株内径向变异极显著,株间径向变异不显著。年轮密度各组成成分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年轮平均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增加量较小,年轮最大密度、晚材密度增加量较大;相对而言,Ⅰ-69杨木材密度径向变异大于轴向变异。  相似文献   

8.
杉木材性株内的变异Ⅱ.管胞形态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管胞形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大致相似(长宽比在不同方位上除外),管胞形态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在0.01水平)。广义方差分析表明在株内不同高度上,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在圆周不同方位上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余两项末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年龄间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均差异显著。在不同高度上,三项力学性质中,只有抗弯强度和管胞长度0.05水平显著相关,其余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山杨材性群体变异趋势及个体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杨主要分布区随机抽取6个天然群体,每群体随机抽样15株采集木芯,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及个体间的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都极显著。群体平均密度0.432lg/cm3,极差0.0662g/cm3;平均纤维长度1.0775mm,极差0.2650mm。东北、华北群体的密度呈梯度变异,纤维长度的梯度变异不明显。木材密度群体重复率0.541,个体重复率0.471;纤维长度重复率分别是0.471与0.412。不同群体、不同年轮组的密度与纤维长度的个体重复率有所不同。密度、纤维长度等与生长性状呈微弱遗传相关,可以进行材性与生长的同步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0.
以17年生23个种源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为试验木材,参照国家标准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进行了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年轮宽和晚材率等参数的测试和研究,包括材质性状在不同种源间遗传变异情况和从髓心到树皮径向变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各项材质在不同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各种材质均存在一定的径向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杉木材性株内变异的研究Ⅰ.木材力学性质和木材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株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木材密度的差异,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主要结果是: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在株内不同高度上差异特别显著;顺纹抗压强度和木材密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圆周不同方位上,三项力学性质和木材密度均为南北向高于东西向,差异不显著;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上均为接近水平有一定波动的直线;三项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上均特别显著,但不同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系数有明显差异,不同高度上和圆周不同方位上,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研究了11年生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年轮密度组成性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年轮密度组成各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年轮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最大密度及木材密度梯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高(h2=0.41—0.58),而晚材密度、早晚材密度比及密度变异幅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低(h2=0.15—0.25);同时各性状遗传力因生长林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两个地区不同种植密度的湿地松、火炬松进行了微密度分析,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的影响。主要结果是:种植密度对湿地松和火炬松各密度特征值径向变异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变异曲线平均水平高低的变动,而对变异曲线形状的影响并不显著。种植密度对湿地松和火炬松各年轮宽特征值径向变异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轮宽度RW和早材宽度EW变异曲线平均水平高低的变动和RW、EW与晚材宽度LW变异曲线形状的变动。种植密度对年轮密度RD的影响从年轮内宽度和年轮密度变异曲线平均水平高低两个方面起作用,出现较复杂的情况,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单调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杉木材性株内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骆秀琴  陈益泰 《林业科学》1997,33(4):349-355
对15株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坟强度和木材的差异,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木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主要结果是: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在株内不同高度上差异特别显著;顺纹抗压强度和木材密度未表现出显示差异;在圆周不同方位上,三项力学性质和木材密度均为南北向高于东西向,差异不显著;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上均为接近水  相似文献   

15.
杉木材性株内的变异:II.管胞形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笑梅  陈益泰 《林业科学》1997,33(5):441-446
以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管理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管胞形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大致相似(长宽比在不同方位上降外)管胞形态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在0.01水平),广义方差表明在株内不同高度上,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在圆周不同方位上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余两项未表  相似文献   

16.
鹅掌楸主要木材性状早期选择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邻近江西分宜种源试验林 ,选择一片完整的鹅掌楸 (Liriodendronchinense)近成熟人工林 (1981年栽植 ) ,抽取 33棵样本株 ,分年轮测定了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呈“V”曲线 ,纤维长度径向变异遵从指数曲线模式 ,研究结果与Harold和Taylor等人关于北美鹅掌楸木材性状径向变异的描述基本一致。幼成龄年 -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当大于等于 5个胸高处年轮时 (约相当于树龄 7a生 ) ,两性状幼成龄材相关均显著。利用鹅掌楸 15个 7a生种源材性数据平均值与 17a生人工林材性数据的前 5个年轮段数据 ,进行比较与拟合 ,2组数据在共有时段内成线性关系 ,且回归系数B1 均接近于 1,变化趋势基本平行 ,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幼成龄变异规律从整体上来说存在可比性 ,其材性早期选择是可行的。探讨了平均龄龄相关系数 (MACC)随年龄间隔 (AI)的变异趋势 :两性状MACC与年龄间隔成反比 ,即年龄间隔越大MACC越小 ,这可能源于基因表达的时间控制理论 ,这种变化关系在其他的树种研究中也被提到过。该分析结果从另一侧面阐明了鹅掌楸主要木材性状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但选择年龄不宜小于 7a生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6个红榉种源(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木材基本密度和径向全干干缩率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红榉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达极显著,而种源内木材基本密度比较稳定,变异较小;不同种源间木材径向全干干缩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种源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显著。红榉木材基本密度与径向全干干缩率相关性不显著。这2个性状基本上相互独立遗传,且两者与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材性改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惠新  黄敏仁 《林业科学》1996,32(5):426-433
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研究了11年生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年轮密度组成性状性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年轮密度组成各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牢轮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最大密度及木材密度梯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高(h^2=0.41-0.58),而晚村密度、早晚材密度比及密度变异幅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低(h^2=0.15-0.25);同时各性状遗传力因生长林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在蓝桉、直干桉子测林中各抽3个家系,从不同的区组按径阶等距抽样测定木材的密度,研究家系内木材密度的变异;在种子园中抽取蓝桉30株、直干桉36株作试材研究木材密度株内变异。结果表明蓝桉家系内不同径阶的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直干桉极显著;蓝桉的木材密度在区组和家系间的差异都显著,而直干桉都不显著。株内不同方向的木材密度差异两树种均不显著,而不同高度和不同年龄的木材密度差异都极显著;在亲缘关系混杂的群体中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密度均呈负相关,而在3个蓝桉家系内,胸径与密度呈正相关,直干桉3个家系中两个呈正相关,1个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为将这两个树种纸浆材的主伐年龄定为6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在2年生时对蓝桉、直干桉作早期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直干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刺楸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刺楸木材为材料,详尽研究其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轴向变异以及影响基本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发现为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为自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降低,到一定年限后保持平缓或略有下降,用幂池数模拟,相关系烤在0.8以上;轴向变化趋势为自树干基部向上渐增大,到5.3米处达最大值,再向上到树冠基部又变小.方差分析表明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解剖分予组织比量来看,基本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