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2014年对三都县水晶葡萄霜霉病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药效试验,基本摸清了三都县水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三都县葡萄霜霉病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茎干上发病少。在霜霉病盛发期,用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烯酰吗啉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等药剂喷雾,对水晶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2001年兴安县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婕 《广西植保》2002,15(1):26-27
兴安县是南方葡萄生产大县 ,有“南方吐鲁番”之称 ,葡萄是该县实现农民、财政双增收的一个拳头产品。目前 ,全县种植面积将近 0 .33万 hm2 。 2 0 0 1年 5~ 6月 ,该县葡萄霜霉病大流行 ,发生面积 0 .2 8万 hm2 ,占总种植面积 84.0 % ,发生程度为大发生 ,局部特大发生 ,为历年所罕见。1 历年发生概况  葡萄霜霉病是当地一种常见病害 ,历年来自 5月初开始发生 ,6月底至 7月进入发病盛期 ,发生程度中等偏轻 ,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 40 %左右 ,采用一些常规药剂如代森锰锌、瑞毒霉等防治 ,可控制病情发展 ,对产量及树势影响不大。2 当年发…  相似文献   

3.
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葡萄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病害.2020年,本研究系统调查了北京市房山区3个酿酒葡萄酒庄中4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生情况,并记录了实时温湿度、降雨数据和用药时间,还分析了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降雨、相对湿度和用药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感病性的差异.结果 表明:房山3个酿酒葡萄酒庄在2020年5月...  相似文献   

4.
葡萄霜霉病是危害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发生时会给葡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葡萄抗霜霉病机制研究的结果,认为葡萄对霜霉病抗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理生化物质、叶片形态结构及抗病遗传基因三个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对霜霉病病原菌作用关系复杂,目前对于葡萄抗霜霉病的决定性因子还没有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巨峰’及‘赤霞珠’上的12份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原菌对感病葡萄品种‘奥迪亚无核’叶片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病原菌致病性较强,明显大于‘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致病力;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菌孢子囊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孢子囊明显大于‘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霜霉病菌孢子囊。上述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寄主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系统比较了云南省石林县(‘红地球’)和弥勒县(‘水晶葡萄’)葡萄园采用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对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Berk.Curtis)Berl.de Toni.的防治效果,监测了田间葡萄园内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适宜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的温度、相对湿度、叶面持露时间及田间葡萄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避雨栽培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气象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避雨处理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石林县和弥勒县两地葡萄园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84%和66.29%。弥勒县‘水晶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强,霜霉病发生较轻,但在避雨栽培条件下霜霉病的病情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分析表明,避雨栽培可以减少决定霜霉病菌能否成功侵染的叶面水膜持续时间,创造不适宜霜霉病菌萌发和侵入的条件,还可以显著减低棚内植株冠层适宜孢子囊产生的相对湿度的持续时间,减少霜霉病菌的侵染菌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7.
生长季酿酒葡萄霜霉病主要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长季酿酒葡萄霜霉病病情进行调查,同时记载气象资料,并对酿酒葡萄园霜霉病暴发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势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病程度不同,坡地比平地发病轻;不同酿酒葡萄品种霜霉病发生程度也不同,但整个生长季发展趋势一致。供试的3个品种中以赤霞珠发病最重,其次为品丽珠,梅鹿辄发病最轻。葡萄园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综合影响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甘肃省武威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流行规律,于2017—2018年对生长季节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初步构建了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流行的动态模型。结果显示,酿酒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生育期、积温、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且Logistic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武威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流行情况。经Logistic模型推导,武威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指数增长期为7月初至7月底,该时期为最佳药剂防治期;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底至9月下旬;衰退期为9月下旬以后。指数增长期积温为0~1 854℃,逻辑斯蒂增长期积温为1 854~3 046.9℃;指数增长期累计相对湿度为0~4 412%,逻辑斯蒂增长期累计相对湿度为4 412%~8 765.6%。  相似文献   

9.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尤其在2010年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下,城固县辖区内的葡萄园发生更为严重。县果业技术指导站在6—8月,通过对郑家坡村罗永侠2hm~2葡萄园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园60%的叶片都不同程度感染霜霉病。  相似文献   

10.
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单轴霉所致的真菌病害。该病在我国葡萄产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在郓城葡萄产区,每年8~9月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常造成葡萄提前落叶,严重影响葡萄树势和产量,一般葡萄园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目前在郓城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三乙膦酸铝、大生等。由于长期使用,病菌已产生抗性,防治效果不很理想。2001年笔者应用64%口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称卡霉通,下称),与波尔多液、三乙膦酸铝、大生等药剂,在三年生巨峰葡萄上进行防治霜霉病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1.
葡萄产业是沿河县水果生产中的一项新兴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化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沿河县现有葡萄种植面积800 hm2,其中,规模化种植面积566.7 hm2,投产面积293.3 hm2,年产量在300 t左右。葡萄霜霉病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一般年份葡萄产量损失72 t,大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150 t以上,对葡萄产业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为害,笔者介绍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植物医生》2013,(6):11-12
霜霉病和白粉病是葡萄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城固县葡萄园常有发生,影响葡萄的生长,造成葡萄减产。生产中霜霉病和白粉病易被混淆,果农不能掌握这2种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2-2014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葡萄霜霉病流行动态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是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同时,推导了病害流行阶段:指数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下旬,该时期为最佳药剂防治时期;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衰退期为8月下旬至葡萄生育末期。不同生长季病害发生日期、流行阶段天数和最大病情指数虽各不相同,但与Logistic模型推导趋势基本一致。各个流行阶段病害的表观侵染速率表现为:始发期>盛发期>衰退期。始发期和盛发期的是决定整个生长季葡萄霜霉病流行程度的关键时期。气象因素对葡萄霜霉病的流行有明显影响,其中表观侵染速率与7 d平均相对湿度、7 d累计降雨量和7 d叶面湿润时数成显著正相关,而与7 d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以上4个气象因素是影响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用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药后14 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是79.24%、90.89%和91.75%,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是64.79%。试验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建议在葡萄霜霉病发生初期用1 000倍液对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田间抗药性水平发展态势,于轮换用药前后,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河北、山西、河南3省葡萄主要种植区11个葡萄园试验地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田间采集的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抗药的菌株其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不同地区轮换用药后,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水平变化态势因用药流程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或混合用药进行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时,需制定合理的施药流程,并根据抗药性治理的效果不断完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美兰 《植物医生》2004,17(5):16-16
近几年,随着设施栽培的蓬勃发展,莱西市的果树设施栽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棚栽葡萄的发展,为莱西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果农栽培技术的参差不齐,葡萄病害发生比较严重,尤其是霜霉病、幼穗轴腐病、黑痘病及缺素、烫伤等引起的生理病害在各个园片几乎都有发生.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针对棚栽葡萄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7.
葡萄是咸宁市的特产作物之一。据调查,葡萄主要病害有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等,影响葡萄的生长,造成葡萄减产和品质下降。笔者介绍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以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菜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湖北省钟祥市植保站周传宝湖北省钟祥市农技中心程其江,蒋宏斌油菜霜霉病是由寄生叉霜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1994年,我市发生面积5333.33hm’,严重流行面积400hm’余,1995年发生面积1.33万hm’,严...  相似文献   

19.
葡萄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保护性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咪唑类、吡啶类,内吸性杀菌剂酰胺类、烟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恶唑类及多种复配剂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药剂测定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药剂和新投入到市场中的部分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较高毒力;6种复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菌株的毒力高于单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正>葡萄产业是沿河县水果生产中的一项新兴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化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沿河县现有葡萄种植面积800 hm2,其中,规模化种植面积566.7 hm2,投产面积293.3 hm2,年产量在300 t左右。葡萄霜霉病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一般年份葡萄产量损失72 t,大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150 t以上,对葡萄产业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为害,笔者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