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以往曾称鸭疫巴氏杆菌),是现代养鸭业中造成严重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自1982年发现鸭群中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以来,现各个省市都相继分离出该菌。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发展,本病呈上升趋势,且本病易与鸭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相混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该病的发病龄期在7~80日龄,发病率为5%~95%,死亡率为5%~80%,严重时会全群覆没。我站曾诊断出多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最近一例的发病和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0…  相似文献   

2.
田树娟 《中国动物保健》2023,(12):115-116+12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会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主要侵害雏鸭。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本病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本文主要就结合山东枣庄某养殖场发生的一起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进行研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控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致感染鸭体重减轻和高淘汰率,使其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现几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郭玉等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北京鸭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我们自1997年以来,在镇江市郊的谏壁、大港、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染1~8周龄鸭,尤其是2~3周龄的雏鸭,引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也称为鸭疫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感染等.本病几乎发生于所有养鸭场,如不加治疗,死亡率最高可达80%以上,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又称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由于本病不仅导致大批幼鸭发病、死亡、生长迟缓及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在鸭场内持续存在,几乎使每批鸭子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成为近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1999年9月-2000年9月,我们诊治鸭传染性浆膜炎29户,31批病鸭,累计36550羽。1发病概况浙江省金华市为红壤丘陵地区,山塘多,养鸭业较为发达。近年来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困扰着养鸭业的发展。本病无明显季节性,春冬季节比较多发,发病年龄在10日龄至70日龄,其中15日龄至50日龄为多见,有三户的病鸭分别为70日龄、105日龄和1…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成为养鸭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学特性、血清型、临床症状和诊断技术、药物防治以及疫苗研究的进展作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9.
鸭里默氏杆菌病是主要侵害2~5周龄幼鸭的一种败血型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严重传染病之一。此病群体发病率达90%以上,且易复发。2003年7月,我市朝阳镇某养殖户饲养的3000只18日龄的樱桃谷肉鸭发生了典型的鸭里默氏杆菌病,经采取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合并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涛  陈凤曾  徐建 《中国家禽》2006,28(1):20-20,22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危害鸭和其它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幼鸭常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疾病。目前,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疾病,广泛分布于养鸭发达的地区。最近本病在信阳、驻马店等部分地区爆发,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存在,使鸭抵抗力降低,继发大肠杆菌病,造成雏鸭大批发病死亡,在短期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1932年纽约长岛首次报道该病,以后各国相继报道,我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目前我国多地已陆续有本病的发病报道。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是危害全世界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1]。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重大细菌性疾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今年初我省某地区发生了雏鸭大批死亡现象,经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其流行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2003年初,我省某鸭场与我所联系其单位出现雏鸭大批死亡现象,并送检雏鸭12只。被送检鸭的具体情况为:1周龄的2只,2周龄的2只,3周龄的2只,4周龄的2只,5周龄的2只,6周龄的2只。主要特征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发病日龄集中在1~6周龄,经解剖12例,并做细菌分离培养,镜检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2流行特…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1流行情况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最早于1932年在美国报道,以后发现RA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李康然(1996),张大丙等(1998)。我国于1982年由郭玉璞教授首次报道本病鲍国连等(1999),北京…  相似文献   

14.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异。该病常与鸭巴氏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瘟和禽流感等并发或混合感染,对养鸭业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养鸭业的发展,临床上各种疾病发生的也比较多,其中鸭浆膜炎病是鸭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幼龄鸭发生比较多,成年蛋鸭很少发生,现就临床发现的一例鸭浆膜炎病的发病经过和诊断、治疗方案介绍如下。鸭浆膜炎又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鸭业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科学家都致力于对该菌的遗传相关性及分子特性的研究,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做贡献.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并对还未用于该菌研究的其他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养鸭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鸭病的发生及其对养鸭生产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鸭的常发病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成为当前危害养鸭业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养鸭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诊断、病理变化以及预防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原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该病主要侵害10日龄一30日龄幼鸭,群体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75%。近年来,我县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鸭场持续存在,难根治,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PA)感染2~7周龄鸭为主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型的传染病.近年来,我省养鸭业呈现快速发展,鸭场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一些鸭场在13~30日龄常发生疫情,造成严重损失.而我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相对滞后,为此我们进行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进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墨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