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18日郑州考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水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挖掘和传播黄河水文化,是讲好"黄河故事"、塑造黄河文化灵魂,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李振峰、王勤山合著,黄山书社出版的《黄河三角洲水文化...  相似文献   

3.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认知方式、情感归属、心理状态等方面尚未成熟,在眼花缭乱的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同感缺失。文章通过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高校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失;媒体导向偏差,社会体制的变革,社会矛盾的凸显,提出采取相关措施改变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缺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付蓓 《湖南农机》2008,(6):84-85,87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认知方式、情感归属、心理状态等方面尚未成熟,在眼花缭乱的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同感缺失。文章通过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高校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失;媒体导向偏差,社会体制的变革,社会矛盾的凸显,提出采取相关措施改变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缺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波具特色,它汇集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才能与智慧.文章主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及其所体现的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新时代企业文化认知认同,既是建设和弘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推进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通过研究梳理企业文化传播过程5W要素(Who传播者、What to say传播内容、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Whom受众分析、What effect效果反馈),推行“订单式”差异化企业文化培训,满足新员工、班组长、企业文化干事、领导干部等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对下一步实行模块化、菜单式的精准培训,全面提升新时代企业文化认知认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治福 《农电管理》2006,(10):32-33
一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集体或一群人对价值观的认同,是经过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文化素养程度和共同的走向,通过中坚力量以集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消费文化等等。企业安全文化也一样,是企业以管理者为核心力量,通过管理者自身的言行影响、引领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结果取得统一的认识,形成的一种企业内部的文化,以集体的安全工作风气表现出来,也就是对安全生产价值的统一认同。然而,企业员工文化程度、成长背景、欲望和人生目标等均不一样,要求全员形成安全统一的价值观是我们设定的最高境界和努力方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实工作中我们追求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使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价值观取向达成一致,通过一种安全价值取向的一致形成集合的理念以工作形式表现出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高规格地谋划、高起点地布局、高质量地落实好铜仁地区民族文化产业规划,成功打造铜仁地区民族文化精品,推动铜仁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源 《湖南农机》2012,(11):215-217
民族地区,挖掘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因此,作为民族地区,我们如何立足本土实际,挖掘、保护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应是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冯燕璐 《南方农机》2023,(8):128-13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优秀传统文化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乡村振兴的实践也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基于此,笔者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面临现代化进程冲击传统文化认同感、人口空心化导致转化人才缺位、资金投入不足限制创造性转化项目落地的困境,并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建议: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培养文化认同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发展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达成新目标,开拓新高地。  相似文献   

11.
吕世忠 《湖南农机》2008,(1):50-51,53
廉政建设不但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的保证。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可以为中国廉政建设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孝亲文化承载着历史,包含着民众的广泛共识,使得社会成员依照此种价值尺度进行一定的行为抉择,影响着法律实施成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着孝亲文化,"孝"对法治的影响一直也是一个热门话题,解决好孝亲文化与法律的关系对于社会的和谐、法治的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孝亲文化的两面性是第一手准备,其次要看到孝亲文化的两面性是如何影响法治建设的,最后要做到去粗取精,将孝亲文化与法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做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笔精神财富,更是为之自豪的文化宝藏。传统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发扬,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创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在新的校园氛围中加进新的文化内容,使其具有时代意义和中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高师扬琴教学是高师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在高师民族器乐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民族乐器及其音乐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研究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在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在文化中学习音乐,尊重理解各民族不同的音乐,通过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来更好地表达音乐,传达音乐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曹韩 《湖南农机》2016,(1):90-9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在创意人才的培养.文化创意企业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核心的问题依然是拥有具备竞争力的创意创作人才.通过分析当前文化创意人才所具备的共同特征,提出培养、吸引和鼓励文化创意人才出成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贾聚永 《湖南农机》2006,(Z2):145-148
在文化建设方面,《江泽民文选》中有大量的篇幅、精辟的论述,其中主要的就是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并就先进文化的重要地位、时代背景、前进方向、根本任务、发展趋势、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我们要围绕《江泽民文选》先进文化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新时期民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团队所认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规范,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功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内在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农机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机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文化四方面,全面建设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安平 《湖南农机》2008,(4):53-54
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高规格地谋划、高起点地布局、高质量地落实好铜仁地区民族文化产业规划,成功打造铜仁地区民族文化精品,推动铜仁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傅荣生 《农电管理》2006,(12):24-26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核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企业创立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中,人是最具能动性也是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