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戴庆松 《种子科技》2023,(6):99-101
传统施肥会大量使用化肥,肥料以氮肥为主,磷肥、钾肥为辅,导致我国耕地质量日益下降。虽然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可以提高产量,但由于化肥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污染环境和土壤。基于此,文章主要介绍了水稻和小麦的施肥现状,从提高土壤肥力、优化结构、促进生态平衡、减少化肥使用量等方面分析了化肥减量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水稻、小麦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化肥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增收的基础条件,随着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化肥用量和改善施肥方法,有效提升农业产量和质量。从实践角度来看,在水稻增产的过程中,化肥产生的影响作用占50%,但化肥过量很容易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威胁,因此要重视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本研究在了解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化肥施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为提高化肥利用率奠定基础,助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水稻+”绿色高效模式的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不仅效益低,还导致水稻对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高度依赖和生产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因而借鉴传统农业的经验、结合现代化生产技术,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水稻+”生态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水稻+”生态模式的理念和利用模式类型,讨论了“水稻+”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应。指出在未来“水稻+”模式的推广中,应稳定水稻生产、加强技术集成、加强应用创新,以推动“水稻+”生态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改革和优化,农业产量随着各项农业技术研究的进步和突破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种植物,也是农业生产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显著。由于我国南方地带多雨,因地形的不同,土壤酸碱性也有所区别,影响了水稻产量。近年来,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水稻施肥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而推动了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提高。针对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加以分析,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的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栽培技术和安全生产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稻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稻产量也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相应的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结合建德县对水稻种植方面的实地考察经验,分析研究了水稻的栽培技术现状及要点,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当地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蔡治平 《种子科技》2023,(11):56-58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物.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水稻生产过程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和集约化,促进了水稻生产行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水稻种植情况,明确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和种植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邓艳红 《种子科技》2022,(6):102-104,108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目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领域,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高产品种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但我国的农业生态条件复杂、生态系统多样,频繁的水稻灾害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水稻种植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确保粮食安全、保证农产品的及时供给是需要加以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  相似文献   

8.
宋越 《种子科技》2023,(20):47-4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产业取得了更为可观的发展成果,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发展进步。在农业生产中,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满足人们粮食需求尤为关键,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水稻实际种植效率及效果。水稻对种植条件和种植过程要求较高,在具体的种植实践中,需要相关人员在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基础上开展生产。因此,农业生产相关人员应熟悉掌握水稻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各项技术要点,从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两个维度出发,采用可以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的诸多专业技术,为后续水稻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为了防治病虫害通常会使用农药,为了提升土地肥力还会使用化肥,这些药物肥料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使用效果,但也会污染环境,如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过多,则会损伤人体。所以,有机蔬菜一经出现就深受欢迎。为了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就应该积极采用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并且广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青专 《种子科技》2020,(3):21-21,23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水稻生产氮肥用量一直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但是单位面积产量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不仅会增加成本,同时还浪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稻效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有效利用简单的农艺措施,可以减少高氮投入的产量和减少氮肥投入,现阶段水稻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要求水稻生产向高产、低耗的路线迈进。所以,相关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水稻的产量,设计出一套合理、正确的氮肥高效施肥技术方案,使水稻能够稳定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董凯  陈维强 《种子世界》2021,(9):0060-0062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解决民众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重点关注。在农业生产方面,水稻是一个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很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然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会遭遇病虫害问题,导致水稻长势不佳、产量和质量下滑等问题。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综合化的防治技术,从多个层面着手防范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对此,本文首先针对水稻的生育特点和价值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水稻容易发生的一些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予以分析,最后再从其他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阔礼  吴敏  周勇 《种子科技》2023,(10):100-102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病虫害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增加水稻产量、提升水稻品质,有效降低水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我国水稻种植现状,探讨了水稻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稻-蒜轮作模式下不合理施氮肥所引起的N素流失是造成洱海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小农普遍化肥N投入过量。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变生产方式已成为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发力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笔者通过入户调研方式,考察了洱海流域水稻、大蒜种植散户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在稻-蒜水旱轮作模式下生产成本效益与化肥N养分投入情况。结果表明:洱海流域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中化肥N养分的投入,从源头上预防农田面源污染,而且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采用环境友好型种植经营模式,如有机稻栽植、稻-鱼生态耕作模式和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实现了面源污染风险防控,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凸显了规模经营的优势。洱海流域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发展相对慢且数量少,需要各级政府全方位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稻已成为不少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也至关重要。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大风、暴雨、洪水、冰雹以及高温等气象灾害严重制约水稻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各地区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探究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旨在为水稻种植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冯日师 《种子科技》2023,(9):106-108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稻产业也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在实际生产中,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稻米。文章主要论述了几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是指由农业社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措施,转变传统生产模式,为农业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水稻种植产业在庆元县的农业产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关乎到当地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力生产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业内部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它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能够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竞争能力,最终更好的助推一个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探讨庆元县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水稻生产全程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标准,并提出了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举措和发展对策,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人们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种植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为了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种植效益,阐述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其中包括选用优良品种、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绿色防控病虫害、秸秆还田等方面内容,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建立示范基地、发挥技术骨干作用等推广措施,促进我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革新进步,提升水稻品质及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引领绿色发展,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冬闲稻田大力发展绿肥生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南方目前农业生产现状、发展绿肥生产的有利条件,并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25年(1982—2007)长期定位试验结果“长期种植绿肥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能够培肥地力,同时,还能提高水稻产量。相反,稻田和旱地连续施用化肥NPK25年后,水稻减产,旱地作物(花岗岩和四纪红土两种土壤种植小麦和黄豆)绝收”,论述了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指出了目前绿肥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绿肥生产的建议,为地方领导农业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稻-蒜轮作模式下不合理施氮肥所引起的氮(N)素流失是造成洱海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小农普遍化肥N投入过量。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变生产方式已成为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发力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笔者通过入户调研方式,考察了洱海流域水稻、大蒜种植散户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在稻-蒜水旱轮作模式下生产成本效益与化肥N养分投入情况。结果表明:洱海流域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中化肥N养分的投入,从源头上预防农田面源污染,而且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采用环境友好型种植经营模式,如有机稻栽植、稻-鱼生态耕作模式和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实现了面源污染风险防控,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凸显了规模经营的优势。洱海流域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发展相对慢且数量少,需要各级政府全方位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20.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年总产量和成品质量不仅对我国国民基本需求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农业经济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水稻的栽培种植会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会在一定时期频发低温冻害、大风、暴雨、洪涝、高温等气象灾害,对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安徽、广西等地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