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豆粕是最常用的饲料原料,由大豆加工而来,是畜禽重要的蛋白质营养来源,多年来一直占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的70%以上。我国是世界大豆主产国之一,历史上,我国在大豆贸易中曾是一个净出口国,但从1995年开始转变为净进口国,其后进口量逐年增长,至2001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2年大豆进口总量达1,040万t,至2014年大豆进口总量增长至7,140万t,进口总量创历史新高。现在进口大豆占国内油脂加工原料的比例已经上升到90%以上,对外依存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小麦施氮后效和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3-2014年度田间试验,在种植小麦时设置不施氮、低氮、中氮、高氮4个氮肥施用量(0,60,120,180 kg/hm2),同时设置净作大豆(小麦-大豆)和套作大豆(小麦/玉米/大豆)两种种植模式,探究了前作小麦施氮后效及净作、套作两种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净作或套作,大豆均能利用前作小麦的施氮后效,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N120处理(纯氮12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其中套作大豆籽粒产量最高为4133 kg/hm2,达高产水平。2)分枝期时大豆地上部生物量为净作显著高于套作,平均高 62.3%,而收获期时为套作显著高于净作,平均高 57.9%。与净作相比,套作大豆单株粒数、籽粒产量分别高63.9%和55.9%,百粒重二者间相差不大。净作大豆的籽粒重在主茎、分枝上分别占54.2%和45.8%,以在主茎上较多,而套作大豆的籽粒主要分布在分枝上,平均达68.9%。虽然套作大豆的倒伏率比净作大豆高5.2%,但空杆率、瘪荚率却分别低78.0%和25.4%。前作施氮量增加,套作大豆籽粒在分枝上的比例增大。3)大豆主茎长,在分枝期时为套作(平均39.5 cm)比净作(平均33.3 cm)显著高6.2 cm,而收获期时为净作(平均84.8 cm)比套作(平均74.4 cm)高10.4 cm;第一节间长,在分枝期、收获期均为套作(8.3和6.6 cm)大于净作(5.6和4.6 cm);分枝数,在分枝期时为净作(平均1.9个)显著高于套作(平均0.7个)1.2个分枝,而收获期时是套作(平均6.1个)高于净作(平均3.5个)2.6个分枝。同时套作大豆分枝数随前作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小麦-大豆和小麦/玉米/大豆体系中大豆能充分利用前作小麦的施氮后效;套作大豆前期虽受玉米的抑制影响,但玉米收获后能加快生长,可以通过合理的前作氮肥调控促进分枝、结荚和鼓粒,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形势恶化,国家有望出手拯救国产大豆。据统计,2007年中国大豆净进口量达3036万吨,是1996年的10倍。2008/09年度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680万吨,但进口预计将达到355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  相似文献   

4.
曹智 《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3):26-2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豆粕供给的短缺,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从大豆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数量迅速增加,在2005~2006年度中国共进口了2828万吨大豆,这一数量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43%,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豆粕因此出现明显增长。那么,我国当前的饼粕供求状况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成为国内饼粕市场供求双方关注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近期猪肉价格达到创记录的水平,以及鸡蛋价格快速上涨之后,对新时期饼粕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无论是对饼粕市场本身,还是对养殖饲料业以及油籽加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     
正大豆:2013/2014年度进口量将同比提高14.3%据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5月份月度报告显示,2013/2014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6800万吨,和4月份报告的预测值持平,但是比上年的5950万吨高出14.3%。IGC预计2013/2014年度中国大豆产量为1200万吨,也和早先预测值持平,低于上年的产量1310万吨。IGC还预计2013/2014年度中国大豆压榨量为6810万吨,和早先预测值持平,上年为6440万吨。2013/14年度中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1010万吨,和早先预测值持平,上年为1060万吨。  相似文献   

6.
<正>荷兰合作银行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未来10年中国大豆的进口增速会逐渐放缓,并预计未来中国新增的进口需求,将主要由巴西来满足。报告称,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之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进口国。对于中国大豆进口的激增,荷兰合作银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行食品农业分析师江川在接分析认为,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支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大豆、豆油和豆粕进出口情况 1.大豆贸易状况 大豆一直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产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大豆出口大国,1950~1960年年均出口量109万t,其中1959年出口173万t,为历史上最高出口年份。1977~1982年我国大豆出口量减少到年均15万t,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但是每年进口量不大,只有19~53万t。1983~1995年我国又成为大豆净出口国,其中1985~1994年年均出口约118万t。  相似文献   

8.
市场     
《中国畜牧业》2014,(12):19-20
<正>大豆:2013/2014年度进口量将同比提高14.3%据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5月份月度报告显示,2013/2014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6800万吨,和4月份报告的预测值持平,但是比上年的5950万吨高出14.3%。IGC预计2013/2014年度中国大豆产量为1200万吨,也和早先预测值持平,低于上年的产量1310万吨。IGC还预计2013/2014年度中国大豆压榨量为6810万吨,和早先预测值持平,上年为6440万吨。2013/14年度中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1010万吨,和早先预测值持平,上年为1060万吨。  相似文献   

9.
<正>占世界大豆贸易50%以上的中国,正面临着与铁矿石进口一样的尴尬局面,中国正在成为失去定价权的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7—2008年的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2.6%、76.3%。中国的大豆市场正受到来自美国大豆的严重冲击,我国大豆行业的整个产  相似文献   

10.
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国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之一 ,产量居世界前列 ,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中国一直是大豆的净出口国 ,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但从1996年起 ,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由净出口国一跃变为净进口国 ,而且进口趋势越来越猛。1996—2000年中国分别进口大豆110 8万吨、279 2万吨、319 6万吨、431 5万吨、1041万吨 ,到2001年更是增为1400多万吨 ,比1996年进口增长了近11 73倍。此外 ,在这期间我国还大量进口豆油、豆粕。据统计 ,从1996—2000年 ,我国豆油进口量依次为130万吨、123万吨、83万…  相似文献   

11.
USDA(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预测美国 2005/2006年度大豆产量为7 865万t,消费量基 本保持稳定;预计美国本年度出口数量为3 089 万t。同时预测2004/2005年度中国大豆新增供给 量达到4055万t,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805 万t,进口大豆供应量为2250万t。该年度大豆榨 油消费量预计达到2 900万t,较上年度增长450 万t,包含750万t国产大豆榨油量及2150万t 进口大豆榨油量。 以上就是世界大豆第一大出口国——美国 和作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中国的大豆简单 供需情况。本文试从种植成本及其他因素来探讨 中、美两国大豆竞争力强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国内大豆总产量下降而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大豆供应严重短缺。专家介绍,从1996年开始,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逆转为大豆净进口国后,进口量逐年猛增,目前,我国每年大豆需求量高达2200万吨左右,而国内大豆仅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大豆供应形势严峻,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13.
行业动态     
《饲料广角》2004,(22):2-3
USDA11月大豆报告解读——产量续增利空依然本刊讯11月12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了11月份大豆月度报告,由于亩产被调高,美国大豆产量再增。报告预测,2004-200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8574万t,比上月增加118万t;结转库存为1253万t,比上月增加150万t。报告预测,2004-2005年度世界大豆产量为2.3亿t,比上月增加220万t;结转库存为6140万t,比上月增加215万t。需求方面,全球最大进口国——中国大豆的压榨量和使用量的预测值没有变化,不过进口量下调50万t;欧盟25国大豆的压榨量和使用量的预测值没有变化。分析整个报告,由于全球大豆的产量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14.
美国时间2007年6月1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了截至5月24日1周的出口销售报告。当周美国2006/07年度(9月1日起)大豆净出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9,(5)
<正>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周四下调全球2019/20年度大豆产量预估400万吨至3.44亿吨,受累于美国产量前景下滑,收割面积料同比减少14%。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公布的9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19/20年度大豆进口预估为8 500万吨,8月预估为8 500万吨。中国2018/19年度大豆进口预估为8 300万吨。中国2017/18年度大豆实际进口为9 410万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猪业》2009,4(6):12-13
一、试点的意义。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食用植物蛋白作物。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急剧增加。为满足大豆需求,我国大豆进口量连年增加,1996年成为净进口国,2008年进口达到3744万吨,超过当年国产大豆1750万吨的两倍。国际粮商在向中国倾销大豆的同时,不断收购、兼并中国大豆加工企业,控制了7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影响到国家的粮食主权和食品安全。中国拥有13亿人口.大豆消费量占世界的21%,贸易量占世界的40%。振兴中国大豆产业除了要依靠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根本还在于机制与体制的创新,提高大豆产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吉林畜牧兽医》2010,(8):58-58
荷兰合作银行日前发布了《中国的牛羊肉市场及其对全球市场的影响》的研究报告,预计继中国成为羊肉净进口国之后,今年内,中国可能成为牛肉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18.
荷兰合作银行日前发布了《中国的牛羊肉市场及其对全球市场的影响》的研究报告,预计继中国成为羊肉净进口国之后,今年内,中国可能成为牛肉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19.
饲料     
正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最新统计对华销售总量同比减少2.3%纽约8月12日消息,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4日,2015/16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大豆出口装船量为2 816万吨,低于上年同期的2 959万吨。当周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装运49.62万吨大豆,上一周装运21.1万吨大豆。迄今美国已经对我国售出但尚未装船的2015/16年度大豆数量为92.6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9.5万吨。2015/16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对华大豆销售总量(已经装船和尚未装船的销售量)为2 908.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 978.4万吨减少2.3%,上周是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欧盟委员会关于农业市场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16年时,欧盟将成为禽肉净进口国。而到2020年时,其禽肉进口量将超过出口量达15.5万吨。据欧盟委员会预测,直到2020年整个欧盟的禽肉消费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和其他肉类产品相比,禽肉价格更低廉,加工更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