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黄河滩枣冰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运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河滩枣冰酒中分离鉴定出3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为38.12%,是黄河滩枣冰酒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次为酯类(相对含量为29.57%)、酸类(相对含量为28.54%)。冰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为异戊醇(19.82%)、乙酸(18.56%)以及乙酸乙酯(9.41%),这些物质共同赋予了黄河滩枣特殊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黄河滩枣冰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运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河滩枣冰酒中分离鉴定出3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为38.12%,是黄河滩枣冰酒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次为酯类(相对含量为29.57%)、酸类(相对含量为28.54%).冰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为异戊醇(19.82%)、乙酸(18.56%)以及乙酸乙酯(9.41%),这些物质共同赋予了黄河滩枣特殊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红茶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对红茶果冻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茶果冻的最优配方为红茶茶汤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12%,柠檬酸添加量0.25%,果冻粉添加量0.8%,在此配方下制作的果冻色泽均匀、茶香适中、酸甜适宜、口感细腻。采用SDE分别提取红茶茶汤和红茶果冻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C)对其进行分析,红茶茶汤和红茶果冻中共检测出3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酸类和烃类等。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为醇类,其次为醛类和酯类。香气成分中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橙花叔醇为主体特征,红茶茶汤中的香气成分能很好地保留在红茶果冻中,产品表现出花香果香型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4.
绿芦笋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芦笋根茎为原料,制得绿芦笋绿茶和发酵茶,利用GC-MS对芦笋茶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解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绿芦笋绿茶分离鉴定出22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74.56%)、酮类(9.16%)、醇类(8.19%)、吡喃类(3.90%)、萘类(1.82%)、酯类(1.54%)、酚类(0.83%)化合物。绿芦笋发酵茶鉴定出23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74.37%)、酮类(16.87%)、醇类(5.51%)、酚类(1.34%)、酯类(0.79%)、羧酸类(1.12%)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是芦笋茶的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采用SDE-GC/MS对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进行提取与检测,使用相对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相对定量。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尤其以萜稀族醇类为最主要,酯类是信阳毛尖茶中重要的第2类香气组分,特别是己稀酯。醛类和萜稀化合物次之。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喀什地区女神品种西梅为原料制备NFC西梅汁,测定了其在4℃和25℃储藏期间VC、总酚、总黄酮、ABTS自由基清除率、L*值、a*值、b*值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在储藏前后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4℃和25℃条件下,NFC西梅汁的VC、总酚值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他指标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4℃储藏条件下更有利于西梅汁有效成分和色泽的保持.在对西梅汁储藏期间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中,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醇类、酸类、烷烃类化合物组成.在储藏初期共检出45种成分,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到第5周后检出56种成分,酯类、酸类、醇类物质种类增加,烷烃类物质种类减少,呋喃化合物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在西梅汁整个储藏过程中贡献较大的是酯类物质和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揭示乌龙茶适制性品种(品系)的香气物质基础,为选育乌龙茶适制性品种以及加工高香型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鲜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组分,分析比较14 个乌龙茶品种(品系)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GC-M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140 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5 种。各品种(品系)均以醇类含量最多(14 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39.92%),其次为脂肪酸类(22.71%)、醛类(15.67%)、酮类(5.74%)、脂类(4.00%)、杂氧化合物(2.83%)、碳氢化合物(2.27%),含量最少的是含氮化合物(0.20%)。可见,醇类、脂肪酸类和醛类对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产网纹甜瓜西州蜜25号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甜瓜在5℃低温贮藏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州蜜25号甜瓜样品最佳前处理条件为:萃取头为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50/30μm DVB/CAR/PDMS),最佳富集香气的样品量6 g,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西州蜜25号甜瓜香气中共检测到54种化合物,其中酯类38种、醇类10种、醛类4种、酮类1种和烷烃类1种;在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及种类在不断变化,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升高,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降低;一直持有的香气成分有23种,贮藏0、11、31 d时,23种香气的相对含量之和占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分别是87.18%、81.41%和82.63%,初步认为23种香气成分对果实的香气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丝束加香卷烟滤棒中的香味成分,以丝束加香滤棒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分析了6个不同品牌丝束加香卷烟滤棒中的主要香味成分。结果表明,(1)6种品牌香气成分在数量及相应的含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2)品牌A共有26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品牌B共有10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C共有20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酸类、酯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D共有9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酯类、醇类化合物为主;品牌E中共有5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酸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F共有5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酯类香味成分为主。(3)醇类是这6种品牌丝束加香滤棒的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利用反季节栽培技术,采用避雨栽培,人工诱发萌芽等措施,使赤霞珠和梅露辄葡萄在该地区成功种植。经检测赤霞珠和梅露辄的冬果总糖含量均达到130 g/L,总酸分别为7.58 g/L和7.42 g/L,利用GC-MS分析了两种单品种酒的挥发性成分,两种酒中检测并鉴定出的化合物达40种以上,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酯类占56.82%,醇类20.45%,酸类15.9%,其他6.8%。梅露辄干红葡萄酒中酯类占55.0%,醇类17.5%,酸20.0%,其他7.5%。研究结果表明反季节栽培的赤霞珠和梅露辄在桂南亚热带地区生长表现良好,葡萄酒表现出品种的特征香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云南临沧晒青毛茶香气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对所测得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晒青毛茶的香成分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电子鼻及GC-MS技术分析临沧不同地区的16个晒青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临沧地区16个茶样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杂环类、酯类、醛类4大类物质,其中醇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电子鼻分析显示茶样LC-11与茶样LC-15较其它茶样差异最明显;GC-MS分析结果表明LC-11、LC-15及LC-10与其它茶样差异最明显;LC-11检测出的香气成分最多53种(占86.86%),杂环类含量较其它茶样最多,LC-15检测出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最少(占59.05%),醇类含量最少;通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LC-10及LC-15与其它茶样区别明显。[结论]本试验明确了临沧不同地区的16个茶样可以通过电子鼻结合 GC-MS 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其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香荚兰豆荚为试材,采用传统溶剂浸提后浓缩制得香荚兰浸膏,分析香荚兰浸膏物性及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浸提40 d时,香荚兰浸提液中香草醛含量最高(1.732%),浸膏得率为5.48%。测定香荚兰浸膏物性指标显示:浸膏为深褐色膏状物,相对密度、折光指数、不挥发物含量、酸值和酯值依次为1.24、1.51、80.88%、46.49、235.02。通过3种不同萃取头对香荚兰浸膏萃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CAR/PDMS萃取头萃取挥发性香气成分最多共检测出44种化合物,其中芳香族4种、醛类6种、酸类5种、醇类3种、杂环类2种、烷烃类3种、酯类21种。CAR/PDMS萃取头萃取得到对香气贡献较大的10种物质分别为:香草醛、邻甲氧基苯酚、丁二酸二乙酯、2-乙酰基吡咯、乙酰丙酸乙酯、苯乙醇、大茴香醛、壬醛、香草酸、苄醇,这10种物质的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81.76%。  相似文献   

13.
以皮胎果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皮胎果果实后熟过程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皮胎果后熟过程中,共计采集到酯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酚类、烯烃类和烷烃类9大类132种挥发性芳香物质;皮胎果在绿果期(0 d)、转黄期(4 d)、软化期(8 d)、成熟期(12 d)的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别很大,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果实软化即将成熟时积累达到最高峰值,醇类物质较酯类变化小,在果实成熟期相对含量下降到最低值,酯类和醇类物质种类在成熟期均小于绿果期,醇类物质较酯类种类变化较大,说明每个时期皮胎果都含有独特的挥发性物质,提供不同的嗅觉感官特征。  相似文献   

14.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玉米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分析玉米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30 g。实验所用的两个样品四单19和浚单795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82种,其中四单19玉米中检测出64种,浚单795玉米中检出55种。玉米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不同品种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四单19中主要是醛类,占56.23%,其次是烃类、酮类、杂环类和醇类,分别为9.50%、8.81%、5.25%和3.74%;浚单795中主要是醛类和烃类,分别占20.69%、20.02%,其次是杂环类、醇类和酮类,分别为5.78%、5.34%和2.99%。有机酸和酯类含量在两个品种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对镇江恒顺香醋进行预处理,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CGC)和色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同时蒸馏萃取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镇江恒顺香醋中低沸点的物质含量较多,镇江恒顺香醋中检测出了32种香味成分,有酸类、酯类、醇类、酮类、醛类、杂环化合物等。主要香气成分有:酸类10种,醇类8种,酯类1种,醛类1种,酮类3种,其中醋酸、吡啶、四甲基肼、3-戊醇、2-糠醛、戊酸、1,1-二乙酰基乙烷、2-羟基-2-甲基-丙酸、肉桂酸、己酸、苯甲酸在镇江恒顺香醋中的含量较高。这些香味物质糅合在一起赋予镇江香醋的独特香气和风味。  相似文献   

16.
以成熟光皮木瓜为试材,在采后2d和采后1月两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方法分析检测木瓜果实中的芳香成分,共鉴定出64种芳香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呋喃类、萜类、烯烃类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芳香成分有2-己烯醛、反式-2-甲基-环戊醇、4-(2,6,6-三甲基-环己--1-烯基)-2-丁醇、正已醛、(E,E)-2,4-己二烯醛、(E)-3-己烯-1-醇等。存放1月后检测,光皮木瓜的芳香物质含量不但没有降低,而且有很大的提高。其中醛类、醇类、酮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呋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含量有所降低。试验中看出C6化合物是构成光皮木瓜果实清香味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技术,对以山西老陈醋传统工艺酿造的燕麦醋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得到45种香气成分,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燕麦醋独特月的风味。分析发现,这些成分主要是酸、酯、醇、酮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4-咪唑甲醛、乙酸、乙酸乙酯、3-羟基丁酮、辛酸乙酯、5-甲基糠醛和2,3-丁二酮的含量较高,可能对山西老陈醋的香气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pulverization on the content and components of volatile oil in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Methods]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in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of different pulverization degree were measured,and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extracted volatile oil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 MS).[Results]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whole grain,the loss of volatile oil in fine powder( 80 mesh,national standard) was as high as 34. 2%,mainly being the loss of the enol compounds;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was relatively less influenced by coarse powder( 10 mesh),chemical components isolated from which were the most,and the aroma components of which were also richer. [Conclusion] The finer the powder of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is,the more the volatile oil loss is,yet appropriate grinding is in favor of the emission of aroma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