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施氮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酿造高粱氮肥合理高效利用,以晋杂2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量(0,75,150,225,300,450 kg/hm~2)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450 kg/hm~2,施用氮肥有效地增加了高粱产量和净利润,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关系可表示为y=-0.037x~2+17.759x+5 874.41(R2=0.878 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粱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大体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高粱产量、净利润最大,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增产率达37.64%;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9.96,36.42 kg/kg,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70%,且氮平衡为3.07,大体上满足氮素平衡。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施氮量为225 kg/hm~2是酿造高粱晋杂22号实现高产、高效益、较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氮量。  相似文献   

2.
宽厢宽带高粱不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高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高粱轮作制度,探索高粱在合理轮作条件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05年开展了宽厢宽带高粱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宽厢宽带高粱的密度在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产量可达205·79kg/667m2,接近于普通净作高粱的大面积平均单产水平。说明采用宽厢宽带的分带轮作方式种植高粱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平塘县每年均以1 333hm2的规模发展订单高粱种植,在推广种植红缨子高粱的同时,通过不同的种植模式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从播种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几方面详细介绍红缨子高粱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高粱在阜蒙县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种植高粱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与玉米产量相等或稍低的情况下,高粱所需生产费用较低,且适应性强。本文着重介绍了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双季糯高粱间作大豆田间配置方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减轻双季糯高粱连作障碍,优化双季糯高粱、大豆田间配置结构,提高两季作物产量效益,以常规双季糯高粱‘国窖红1 号’、‘南豆1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糯高粱、大豆复合种植、净作模式下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种模式下作物总产量、总产值均高于双季糯高粱、大豆净作模式,头季糯高粱产量、千粒重、穗粒重和穗长随厢宽的增加而降低,再生季糯高粱、大豆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双季糯高粱总产量最高的为1.7 m开厢处理,达8352.9 kg/hm2,大豆产量最高为1.8 m开厢处理,达1888.95 kg/hm2,两作物总产值、净收益以1.7 m 开厢处理最高,分别为47293.92 kg/hm2、29976.42 kg/hm2,其次为1.8 m开厢处理,以上两处理为最优田间配置方式。产投比以净作双季糯高粱最大,净作大豆最低。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饲草高粱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草高粱是利用高粱同苏丹草杂交而成的杂交种,属高光效作物,它再生力强,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为一年生禾本科饲草.在山西省不同区域饲草高粱栽培技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化栽培技术,为全省饲草高粱的标准化生产,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奠定基础,为全国饲草高粱标准化生产提供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高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高粱轮作制度,探索高粱在合理轮作条件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05年开展了宽厢宽带高粱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宽厢宽带高粱的密度在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产量可达205.79kg/667m^2,接近于普通净作高粱的大面积平均单产水平。说明采用宽厢宽带的分带轮作方式种植高粱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高粱地复种指数,又增加高粱产量,开展了"绿肥-高粱//红薯"宽窄行有机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肥-高粱//红薯"宽窄行有机栽培技术,增加高粱单产20.5kg/667m2,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高粱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旨在确定生长调节剂施用与高粱丰产种植密度的最佳耦合度。以高粱‘晋杂18号’为材料,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化控试剂的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化控试剂喷施浓度设置4个梯度。结果表明,密度为150000株/hm~2效果最佳。处理A1B2光合速率分别比A2B2、A3B2和CK提高15.55%、22.22%和24.44%;处理A1B2叶绿素含量分别比A2B2、A3B2和CK提高7.01%、9.72%和17.06%;处理A1B2高粱产量分别比A2B2、A3B2和CK提高7.66%、9.10%和10.19%;处理A1B2株高分别比A1B1、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和CK降低了2.01%、2.76%、4.83%、6.45%、10.3%、6.21%、11.7%、13.78%、21.38%。低密度条件下,抗折力高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以处理A1B2效果最佳。适宜浓度的乙烯利、矮壮素具有促进高粱多种生理代谢和提高光合性能的作用,最终使籽粒产量增加。确定生长调节剂施用与高粱丰产种植密度的最佳耦合度为乙烯利稀释200倍喷施和高粱种植密度为15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高粱田常用除草剂对高粱生理生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高粱田常用除草剂在有效防除杂草的同时对高粱的影响,研究高粱田3种常用除草剂不同剂量对高粱的生理生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高粱田常用除草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56%二甲四氯钠粉剂和57%2,4-D丁酯乳油30d后,对高粱株高、茎粗及展开叶的影响程度依次为57%2,4-D丁酯乳油>56%二甲四氯钠粉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其中,低、中剂量除草剂对高粱株高、茎粗及展开叶有促进作用,高剂量除草剂则对高粱有抑制作用。3种除草剂均可使高粱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降低,POD、SOD活性以及MDA含量升高,这种影响效应在药后5d最大,至20d时基本可以解除。除56%二甲四氯钠粉剂和57% 2,4-D丁酯乳油高剂量外,其余处理均提高高粱产量,但基本不影响高粱子粒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及单宁含量,3种除草剂的最高安全剂量分别为750g/hm~2、1 800g/hm~2和1 050mL/hm~2。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种植密度对高粱冠层结构及光辐射特征的影响。试验设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15.4万、19.2万、25.6万和38.5万株/hm~2,以绥杂7为试验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垄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在25.6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密度处理生育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降幅较小,光合有效辐射值上升较大,消光系数较大,叶片分布极差小,冠层结构及光分布均较优,利于高粱叶片的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增加。本研究认为25.6万株/hm~2是优化高粱冠层结构,提高其产量的合理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为发展有机高粱,笔者通过多年种植探索,总结出了习水县有机高粱高产种植技术,以期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李爱国 《种子科技》2023,(13):19-21
为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糯高粱种子和幼苗的为害,实现精少量播种,大面积推广糯高粱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针对引进的7种不同种衣剂进行不同剂量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前100 kg糯高粱种子用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50 m L包衣处理表现突出,可使出苗率达到94.12%,地下害虫防效达到82.67%,实现产量11 178.92 kg/hm2,比处理8(CK)产量10 585.29 kg/hm2增加593.63 kg/hm2,增产率为5.61%,并对糯高粱生长安全,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头季高粱收获后,留桩高度不同,高粱再生季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差异很大。本试验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再生高粱株高、茎粗、稳长、稳粒数、千粒重、稳粒重等经济性状和有效稳、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高粱收获后,蓄留再生高粱的最佳留桩高度为近地面顺l节。  相似文献   

15.
白珍珠高粱是中国农科院粮作所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西欧引进的品种,经各地多年的试验、示范表明:遗传性状稳定,植株矮健,株高120~130厘米,穗长30~40厘米,平均单穗产籽100克左右,大穗产籽150克以上,千粒重26.5克;穗呈宝塔形,籽粒洁白,半透明,无包壳,糯性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单宁含量低,品质极佳,风味独特,食味好且适口性强,是酿酒的好原料;适应性广,抗逆、抗倒、耐肥力强,不论山区、平原各种土壤均可种植。该品种在云南省南部地区种植,春播全生育期125~130天,夏、秋季播种生育期110~120天,植株长势旺盛,再生力强,如适当早播,种1季可收两季,一般头季亩产700~750千克,第二季(再生高粱)亩产300~350千克,双季亩产1000千克以上。现将其双季亩产吨粮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世富 《中国种业》2019,(10):83-84
为探索头季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8年在沙县夏茂镇引进超级杂交稻甬优1540作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种植,应用暗化处理技术工厂化育机插秧、头季机收、冬种紫云英、合理留桩高度、头季二次烤田、测土配方施肥、施催芽促苗肥、无人机施药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甬优1540头季、再生季全年平均产量15.65t/hm2,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好、再生能力强、生育期较长、丰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闽中丘陵地区中、低海拔地域作再生稻种植。分析甬优1540再生稻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池市高寒山区单季中稻产量低、效益差、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2007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改进农作物间套种方法,研究探讨河池市喀斯特山区春烤烟一秋高粱套种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改山区传统1年单季中稻种植模式为1年2熟种植方式,为河池市喀斯特山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经过1年多的田间试验研究和示范,在河池市海拔600m以上的高寒山区推广应用春烤烟一秋高粱套种栽培模式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收潜力,其中春烤烟每667m<'2>产量达135~140kg,产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方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罗飞 《种子科技》2023,(9):61-63
为了提升金沙县高粱种植产量,文章围绕高粱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创新推广进行探索分析,探讨了高粱高产栽培种植关键技术,并从多方面入手,提出了高粱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创新推广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关中西部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实践,以高粱品种‘红缨子’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锰肥、复合肥和锌肥不同组合对高粱叶片光合能力、籽粒品质、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获得高产的最佳组合方式是种植密度水平为3,锰肥、复合肥、锌肥水平分别为2;最优光合能力综合得分的组合方式是种植密度和锌肥水平分别为1,锰肥和复合肥的水平分别为2。不同因素组合方式对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单宁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且获得不同品质指标的最优组合方式存在差异。关中西部地区高粱种植密度16.5万株/hm2,配施锰肥7.5 kg/hm2、复合肥750 kg/hm2和锌肥7.5 kg/hm2可实现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双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