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二化性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得知:家蚕的幼虫生命率、虫蛹率、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性状具有显性效应,无上位性效应;茧层率性状既具有显性效应又具有上位性效应.系统间遗传分量和基因频率有的性状较一致,有的性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北方蚕业》2018,(3):30-32
2017年秋季,对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7对家蚕新组合进行了实验室鉴定。7对家蚕新组合均发育整齐、上蔟齐涌,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蚕茧层量性状指标超过对照品种,其茧丝质优良,综合经济性状以菁9×镇J2品种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3.
病毒对宿主昆虫的亚致死作用是指感染病毒后未死亡的昆虫,其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探明生产上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时是否存在病原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蚁蚕为材料,测试以低于致死中浓度(LC_(50))的Bm NPV-T3多角体悬液添食处理对存活家蚕的亚致死作用。测定Bm NPV-T3对蚁蚕的LC_(50)值为1.41×10~5m L~(-1)。以浓度为10~5~10~3m L~(-1)的Bm NPV-T3多角体悬液给蚁蚕添食后,存活幼虫的体质量显著降低;10~5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存活幼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而对蛹期发育历期的影响不显著;10~5m L~(-1)和10~4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的存活幼虫发育至成虫,其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5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存活幼虫的蛹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受到一定影响,其中对雌蚕的茧层量影响显著。依据上述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以低于致死中浓度的Bm NPV悬液给蚁蚕添毒后,对蚕体的生长发育和产茧、产卵性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Bm NPV对家蚕存在亚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4.
家蚕血液SOD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力,SOD活性与幼虫龄期经过无相关性,与同宫率、茧层率无明显相关,与虫蛹率、幼虫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普茧率有一定程度负相关,与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有紧密的负相关,认为家蚕血液SOD活性与育种上要求的经济性状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家蚕五龄期血液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20份基础家蚕品种材料的血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试并对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各品种材料间的血液蛋白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高的为1387.86 ug/mL,低的为666.22 ug/ mL;(2)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茧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大于茧层量;与茧层量间的相关性大于全茧量;(3)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预测家蚕品种茧质遗传基因质量性状的环境表达及相对稳定性,在高茧层率品种的亲本选配和系统选育领域上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控。为了给蚕区安全使用苦参碱类杀虫剂防治农林害虫提供依据,采用农药生物测定方法,以家蚕现行品种871×872为材料检测苦参碱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其对家蚕的安全风险。急性毒性检测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家蚕3~5龄幼虫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18 2、0.070 9和0.670 9 mg/L。给4龄起蚕添食低剂量(0.035 4 mg/L和0.017 7 mg/L)苦参碱,可导致4龄幼虫的消化生理出现紊乱,体质量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眠起和发育不齐,大蚕期(4龄起至5龄末)经过时间分别延长1.30 d和0.69 d,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上茧率等经济性状成绩极显著下降,死笼率极显著升高,表明低剂量苦参碱对家蚕具有慢性毒性,对蚕体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都有明显不良影响。根据苦参碱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评定其对养蚕生产的安全风险等级为极高级,故养蚕期间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应禁止喷施苦参碱。  相似文献   

7.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回归系数法对6个家蚕斑纹限性种质资源的虫蛹率、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各经济性状在不同环境下差异极显著,且相同的饲养环境下各品种间的各经济性状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系品种1193和日系品种1275因强健性好且综合性状稳定,可作为强健性品种培育的亲本素材。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家蚕品种间不受精卵率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一些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现为:家蚕不受精卵率与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密切程度因原种和杂交种稍有差异.总体表现为:与发育经过、全茧量、茧层量、单蛾产卵数呈负相关,与不受精卵数呈显著正相关;原种和杂交原种表现与幼虫生命率、虫蛹率呈正相关;杂交种表现与幼虫生命率、虫蛹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茧层练减率是指茧层脱胶前千量与脱净胶后干量之差,除以脱胶前干量的百分率。茧层练减率是家蚕品种的一个重要经济性状,是影响出丝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试验对家蚕茧层练减率进行了遗传及育种学的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家蚕不同化性间的茧层练减率有差异,多化>二化>一化。2.系统间茧层练减率有差异,中系>日系。3.不同品种间茧层练减率有差异、品种内雌雄间茧层练减率有差异,雌性>雄性。4.按海曼(Hayman)模型估算出茧层练  相似文献   

10.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让家蚕吐的丝又多又好,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突破,将分子育种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在家蚕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推测,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会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产生影响。通过对ADF 1基因不同拷贝数变异类型在4个家蚕品种中的分布以及群体生活力和生产性状进行分析,发现4个家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通茧率和同宫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群体中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论为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材料,可以为这些品种的种性维系和其他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以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为基础群经过 3个世代纯种选育的父系 (晋 系 ) ,母系(晋 系 )进行配合力测定 ,结果表明 :在 CP1 6.1 3%、CF1 4.57%的中等偏下营养条件下 ,晋 系×晋 系、晋 系×晋 系、晋 系×晋 系 ,42~ 77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2 6.62 g、2 6.1 0 g和30 .2 3g,日增重的杂种优势率为 1 4.68%( P<0 .0 1 ) ;料肉比分别为 3.1 6∶ 1、3.37∶ 1和 2 .82∶ 1 ,料肉比的杂种优势率为 1 3.63%( P<0 .0 1 ) ;屠宰率分别为 54.1 2 %、56.2 1 %和 55.79%,屠宰率的杂种优势率为 1 .1 3%( P>0 .0 5)。  相似文献   

12.
麻黄繁殖生物学及种子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野生麻黄地和地下部形态结构,开花结实特性,生殖生态学特征和种子生产特性。结果表明,麻黄在自然条件下依靠强大的根茎分生能力,以一种雌、雄分株的“群片”方式分布。从开花特性分析,麻黄有很强的有性生殖能力和种子生产潜力,但由于严酷自然环境的影响,严重的落花、落果以及受精后发育不良是引起种子空壳率高及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调节水、肥条件改善生长环境是提高麻黄种子产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家猪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3/17 染色体易位猪的5 种交配组合所产342 头后代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猪13/17 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13/17 易位纯合子互交后代仍然为13/17 易位纯合子;13/17 易位杂合子互交后代出现13/17 易位纯合子(2n = 36) ,13/17 易位杂合子(2n = 37) 和正常核型家猪(2n = 38) 三种核型,经卡方检验符合1 2 1 的理论比值。本文还讨论了家猪和野猪的染色体进化,13/17 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冬、夏季肥育猪的12 项生理生化指标,探讨在大棚舍,有窗舍和开放舍三种不同类型猪舍条件下,寒冷和炎热季节猪的生理及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冬季,大棚舍猪的血红蛋白极显著高于开放舍,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血细胞压积、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开放舍,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显著高于有窗舍。夏季,大棚舍猪的呼吸频率极显著低于有窗舍,显著低于开放舍,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血糖和胆固醇显著高于有窗舍。  相似文献   

15.
免疫技术提高牦牛种间杂交受胎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黑白花公牛精液经皮下注射家兔或牦年犊,均可获得交高滴度的血清精子抗体;用分离纯化获得的精子抗体(IgG)强化免疫异种莴种;家禽可获得血清精子抗抗体。精子抗体和精子抗抗均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有子抗体和精子抗抗体分别进行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防治母牦牛免疫不孕能显著提高牦牛种间杂交的台率(分别27.95%和22.21%),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平正肺吸虫(Ec.)与卫氏肺吸虫(Pw),在水貂体内发育、分布、寄生适应性及致病性并确定其给主性质。方法:取2种吸虫囊中童虫,经口感染水貂,以任氏液同法分离组织内各型童虫,或直接剖取肺、肝虫囊内虫体,比较2种虫的检出率、各型虫体、寄生部位及致病情况。结果,三平正肺吸虫在貂体发育呈多态性,成虫寄生于肺脏为主,大型童虫在胸腹腔及内脏居我 ,小型童虫则在胸腹肌内,卫氏肺 虫在貂体仅风 童虫,  相似文献   

17.
影响牦牛种间杂交受胎率的免疫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牛(冻精)与牦牛种间杂交表现的低受胎率不仅与参配母牦牛的质量,饲养管理,冻精品质,输配技术以及某些生殖器官疾患等因素有关,而且涉及免疫学因素,即存在免疫不孕。研究结果表明:黑白花公牛精液经人工授精多次注入母牦牛生殖道内,能使母耗牛机体产生精子免疫应答;精子抗原存在于精子的头部和尾部;精子免疫以体液免疫反应为主,精子抗体的产生致精子再次进入生殖道时知活甚至凝集,使精子难以上行和受精,因而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关系的截尾分析法和常规统计法比较同一亲本、相同性别的 3个群体内相差 1个sch基因的两个子群体差异 ,分析sch基因对家蚕健康性、全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ch基因对健康性无不良影响 ;在高温、常温两种催青条件下 ,sch异质型茧重与正常型茧重无差异 ;sch纯合型的茧重低于异质型和正常型。由此探讨了伴性赤蚁sch基因用于雄蚕品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主成分分析法在柞蚕品种资源经济性状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柞蚕品种资源的性状进行评价和归类,有利于提高柞蚕品种资源鉴定的效率及育种亲本的合理、有效选择。对16份柞蚕品种资源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调查的16个主要经济性状选取出综合产量因子、茧丝效率因子、生命力因子和茧丝产量因子4个主成分,这4个主成分代表了16个主要经济性状信息总量的83.068%,其中包含有关茧丝性状的信息较多。基于4个主成分值的聚类分析,可将16份柞蚕品种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每个主成分在各类群的表现:综合产量因子为第1类群第2类群第3类群第4类群,茧丝效率因子为第4类群第2类群第1类群≈第3类群,生命力因子为第4类群第1类群第3类群第2类群,而茧丝产量因子在各类群的排列规律不明显。依据4个主成分对16份柞蚕品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三里丝和定州1号排列前位。  相似文献   

20.
家蚕春秋兼用品种“明·丰×春·玉”的育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利用杂交育种及多元杂交种选配技术,育成了优质、高产、易繁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好养,茧形大,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5.22%、11.26%、7.72%,解舒丝长、洁净、鲜毛茧出丝率优于对照,蚕种繁育性能优良。2007年该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