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雏鹅病毒性肠炎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雏鹅,是以3日龄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达到高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腺病毒属中的肠炎病毒,该病以发病急,死亡率高,小肠呈现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给养鹅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科左中旗腰林毛都镇一养殖户于2003年6月,从吉林省购买雏鹅2000只,引进第3天时雏鹅开始发病,第5天时死亡57只,在6~20d时雏鹅共死亡367只,这期间死亡率达到高峰,第30天时死亡雏鹅已达到514只,雏鹅死亡率为25.5%。2发病症状病雏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但…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4月 ,江苏省灌云县沂河沿线种草养鹅基地有 8家养鹅大户的鹅发生鹅霉菌性肺炎。病鹅死亡率从 2 0 %~ 70 %不等 ,给农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对发病鹅进行了细致诊治 ,并实地跟踪调查 ,现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发病鹅多在 7~ 40日龄 ,8户共 2 3万只鹅 ,有约 42 0 0只发病。病鹅出现临床症状后多于 3d内死亡。鹅从零星发病到逐渐增多。有一姓张农户养鹅 5 0 0 0只 ,发病初 ,每天 15~ 2 5只发病 ,逐渐发展到每天 60~ 80只 ,死亡渐增。2 临床症状病鹅生长缓慢 ,蹲地、不喜动 ,食欲减少至无 ,羽毛粗乱 ,双翅下垂似“鸡抱窝”。…  相似文献   

3.
正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临床特征为严重下痢。本病只感染鹅,小鹅出壳3~5d后可出现发病,7~10d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高峰,以后死亡率逐渐下降,1月龄以上鹅极少发病。1临床症状1.1最急性型见于1周龄内的雏鹅,病鹅多无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缓的精神萎靡,衰弱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佳木斯市养鹅业的大发展,鹅的发病和死亡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雏鹅的死亡率更高,为了摸清其流行情况及制订好防治对策,我们对全市23个鹅群进行了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及化验室检测调查,确诊小鹅瘟是危害养鹅业发展的主要疫病。1病例调查1.1发病状况调查23个鹅群,共有25354只雏鹅(3~20日龄),发病20195只,发病率79.7%,死亡鹅17240只,死亡率68%。在23个鹅群中,未免疫的有13个鹅群,占56.5%,共有12120只,发病9648只,发病率79.6%,死亡7506只,死亡率77.8%;1~3日龄内用小鹅瘟疫苗免疫的有5群,占21.7%,共有鹅6518只,发病2997只,发病…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随着养殖数量和密度的不断增加,出壳后3~4d乃至20d左右的雏鹅易发生本病,如果防治工作跟不上,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我乡某养殖户在2012年3月15日购进3000只雏鹅,第6天雏鹅就有不明原因死亡,8~10只,d。之后发现雏鹅精神萎顿,缩头,打瞌睡,食欲减退,腹泻,  相似文献   

6.
<正>小鹅瘟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鹅的,传播迅速且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3~20日龄的雏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出血性、纤维性、渗出性、坏死性肠炎,是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传染病。1症状2012年7月下旬,长春市双阳区某养殖户主述:购进2日龄雏鹅200只,在3日龄时开始发病,4日龄死亡17只,5日龄时发病的有70%,共死亡  相似文献   

7.
1 发病情况 2021年6月上旬,辽源市东丰县大阳镇养鹅户吴某饲养的2000只15日龄"大三花"种鹅突然出现大批量死亡.场主叙述:鹅群10日龄开始发病,整群状态良好,每天大约能挑出2~3只死亡的小鹅.死亡的小鹅先是出现离群现象,伴有打蔫儿、走路摇晃、鹅爪及喙冰凉等症状,眼睛逐渐失去光泽,嗉内无食,个别鹅鼻腔内有透明分泌物渗出,鹅甩头时能够将鼻内分泌物甩出.死亡的均为体重偏小的雏鹅,起初养殖户以为鹅死亡原因是雏体质弱而没有在意,2 d后死亡量迅速增加,每天死亡达100多只.当发现有雏鹅离群的情况以后,该雏大约在6~7 h后便可死亡,大体重的鹅发病比较快,死亡量也较大.起初是雏鹅零星死亡,当病发2~3 d后,全群出现黄白色和淡绿色的稀便,鹅群不喜走动,喜聚堆,畏冷,采食量和饮水量也明显下降,羽毛凌乱,极个别鹅临死前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但大多数病死鹅濒死期浑身无力、伏地不动,气喘后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8.
房仓耘 《中国家禽》2005,27(14):34-34
本地某养殖户2004年3月份购进雏鹅,5月中旬出现少数鹅缩头、少食等症状,接着出现拉灰白色粪便,开始3~5只,第2天10多只,第3天发现有20~30只,并有3只死亡,第4天有50~60只发病,死亡10只,第5天全群有1/3出现症状死亡6只,并就诊。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雁鹅饲养场户所发生的疾病中,金色葡萄球菌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明显增加。常引起雁鹅发病和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1病原雁鹅金色葡萄球菌病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条件性传染病,主要传染途径是皮肤和黏膜的创伤,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2发病情况2016年6月,养殖户王某饲养的60000只雁鹅,从20日龄开始陆续发生个别死亡,死亡3~5只/d,发病后先后  相似文献   

10.
刘峰  周萌 《水禽世界》2012,(5):18-19
2012年5月上旬,我镇有4个养鹅户饲养雏鹅1500只,日龄在14~18d,突然发病1200只,死亡900只,病程2~3d左右,致死率75%。雏鹅在出壳后l~2d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7d左右应用了小鹅瘟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柳河县柳河镇张某饲养的2000只白鹅发病,呈现呼吸困难、拉稀及鹅只死亡逐渐增加等情况,遂带病死鹅8只前来就诊,经综合检查与分析判定,诊断为鹅曲霉菌病。1发病情况该养鹅户自2011年7月20日购入白鹅苗2000只,前30d生长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并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 江口镇东升村养鹅户李某,饲养种鹅280只。2008年10月初种鹅正处于生产期,发现有少量死亡,疑为大肠杆菌病,用新霉素、强力霉素治疗,死亡暂时抑制。10月下旬至11月初病情有加重趋势,死亡20多只,畜主送病、死鹅各1只就诊。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3月 ,耒阳市永济镇一村民饲养的1 5 0 0只 5日龄雏鹅部分发病 ,2天后逐渐增多 ,发病后 3~ 5天死亡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雏鹅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 该村民于 3月 1 5日从外地购进 1日龄雏鹅 1 5 0 0只 ,放在自家房子内育雏。每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 ,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 ,辽宁省阜新市养鹅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03年3~9月份雏鹅集中繁育季节 ,辽宁省阜新市动物防疫站化验室经常接到雏鹅发病病例 ,表现有雏鹅饮水后不久 ,突然发病 ,口流白沫 ,头向后仰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有不同程度死亡的报告。通过近一个月时间跟踪诊断与治疗 ,搞清了该病的防治办法 ,推广后取得满意效果。一、现场调查情况一家养鹅场共养雏鹅700只 ,在2003年4月1日 ,由于饲养员的粗心大意忘记给雏鹅引水长达8个小时之久 ,在饮水后10分钟左右近22只雏鹅相继发病 ,发病率在20 %~30 % ,死亡率在40 %~50 %左右 ,造成近200只雏鹅死亡。2003年3月9日 ,另一家养1500只雏鹅场 ,由于户主不懂养鹅基本技术 ,1天只饮2次水 ,2周后导致这些雏鹅在30℃左右的雏舍内暴饮 ,造成近400多只雏鹅死亡。该病的发病率在20 %~30 % ,死亡率在40 %~50 %左右。二、临床表现雏鹅暴饮清水后突然发病 ,口吐白沫 ,嗉囊气胀 ,头向后仰 ,腿和喙手感发凉 ,喙边缘发绀。一般在饮水后10分钟左右发生。发病率可在20 %~30 %。如此时抓住病鹅 ,摁摸病鹅的...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某种鹅场,饲养的育成鹅3500只,于2011年9月初开始发病,死亡从每天5~6只,逐渐增到20多只。曾用过土霉素碱、诺氟沙星、复方禽菌灵(含喹乙醇)等治疗,但效果均不佳。到9月中旬,天气有变化,气温下降,阴雨连绵1周,鹅群病情加剧,死亡鹅达到628只,死亡率达18%,同时还有300多只发病。  相似文献   

16.
1985年4月,在北镇县姚家村暴发一起使鸡鸭鹅均可发病致死的禽病,经实验室检验,结合病禽症状,诊断为禽霍乱,现报告于下: 一、发病情况姚家村范某从集市购回1只来航公鸡,与自家的100只来航鸡、20只鸭、5只狮头鹅混养,第二天早上发现此公鸡死在窝内。接着,第三天早上又发现2只母鸡死亡。10天内鸡发病88只,死亡20只;鸭发病12只,死亡4只;鹅发病3只,死亡1只。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24日绥化北林区秦家镇全发村李某饲养的1600只种鹅突然大部分减食,零星开产蛋鹅也停产,腹部毛脱落,并死亡,逐渐增加到每天5~6只,曾用过痢菌净、土霉素、喹乙醇,丁胺卡那粉等治疗,效果不佳。2月3日气温又急剧下降,舍内温度变化大,鹅群病情加剧,死亡鹅达到了268只同时还有357只鹅发病。1临床症状病鹅一般无任何前期症状,晚上采食正常,第2d死亡,有的鹅突然表现不安,倒地后呈游泳状很快死亡。病鹅精神沉郁,离群,打瞌睡,停止鸣叫,行动缓慢,体温升高至42.5℃~43.5℃,食欲不振或废绝,口渴,饮水量增加,口和鼻有黄绿色粘液流出,常张口呼吸…  相似文献   

18.
东晓 《中国家禽》2001,23(1):18
1996年11月6日,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朱某饲喂的300只小鹅近3月龄时陆续发病,5~6d发病56只,死亡12只。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及药物治疗,确诊为鸭瘟,现报告如下。1症状  300只鹅5~6d内陆续有56只精神萎靡,羽毛蓬松,卧地不起,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或废绝,两眼流泪,频频饮水,拉乳白色或黄绿色稀粪,个别病鹅头颈肿大。发病鹅3~4d内死亡。据调查,鹅群放牧时与同村病鸭群接触后陆续发病。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抗菌素药物治疗无效。2剖检  经剖检,食道及泄殖腔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食道粘膜面覆盖灰黄色假膜、肝脏肿大并…  相似文献   

19.
钟卫兵 《畜牧与兽医》2003,35(10):30-31
20 0 2年 12月 2 0日 ,我县某养鹅场从南宁市购进 15日龄种雏鹅 5 0 0只 ,并与原存栏的 40 0只同日龄雏鹅放养在同一鹅舍。次日 ,全群用抗小鹅瘟血清免疫。 12月 2 5日 ,有 10 0只新引进的鹅发病 ,次日死亡 2 0只。 12月 2 7日 ,我县天气气温从摄氏 2 3℃突降到 1℃ ,且伴有冷风雨 ,鹅舍漏雨 ,有的鹅被淋湿。 2 8日 ,原存栏的鹅群也相继发病 ,随后陆续死亡。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到 3 1日全群共发病 5 80只 ,死亡 3 19只 ,发病率 64 4% ,死亡率达 3 4 4%。1 临床症状病鹅精神萎顿 ,两翅下垂 ,食欲减退或废绝。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粪中带…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病情况黑龙江省铁力市境内5户饲养种鹅户,分别饲养种鹅500~1 000只,出现部分种鹅逐渐死亡现象,每天死亡2~3只,持续发生10多天,户主自行给药3~5 d,用痢菌净、土霉素、氟哌酸进行拌料,又注射青、链霉素和安乃近,时好时坏,始终控制不了疫情。随后前来门诊就医,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种鹅多杀性慢性巴氏杆菌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很快控制住疫情。(二)临床症状发病后,种鹅表现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常跟不上群或不愿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