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发育成熟的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羊采食被绦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牧草时而被感染。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内、呈包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内六钩蚴数量不等,多的达100~ 200个,包囊一般豌豆大到鸡蛋大。该病主要侵害2周岁以内的羊,2周岁以上的羊偶有发生。1发病情况笔者所在县干沟乡一绒山羊饲养场,共饲养绒山羊104只。据畜主诉,2个月前一只体重25千克  相似文献   

2.
羊多头蚴病是由于多头带绦虫的幼虫即脑多头蚴寄生在羊的脑内,引起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一种寄生虫病。1病原脑多头蚴,又称为脑包虫,属于绦虫类,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呈现囊泡状,有的呈现豌豆粒大小,随着长到鸡蛋大小,囊内可以有一百多个原头蚴,一般有芝麻大小,原头蚴直径2-3mm。寄生在羊的脑内,是羊发生疾病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正>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的幼虫一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在食入被绦虫卵严重污染的牧草时而被感染。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内。幼虫呈包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内六钩蚴数量常多达100~250个,包囊由豌豆大到鸡蛋大。近年来,笔者遇到了多起小尾寒暴发羊脑包虫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脑包虫,又名脑多头蚴,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即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脑部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成虫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1流行特点多头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小肠里,其成熟的孕卵节片或者虫卵随犬粪便排出,污染牛、羊的饲草或者饲料被牛、羊吃入后,  相似文献   

5.
羊包虫病包括多头蚴和棘球蚴。多头蚴俗称脑包虫,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羊脑内;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包括无头棘球蚴、人型棘球蚴及多房棘球蚴,主要寄生于羊的肝脏、肺脏,人亦可感染。多头蚴与棘球蚴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终未宿主的小肠内,其孕卵体节脱落后,随粪便到体外。  相似文献   

6.
羊脑包虫为犬、狼、狐小肠内的多头绦虫的幼虫,又称多头蚴。多头蚴呈乳白色、半透明囊泡状,由鸽蛋大到鸡蛋大不等。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内含有100~200个原头蚴。其成虫寄生在犬、狼、狐小肠内,它的孕卵节片脱落后,随犬等的粪便排出体外并释放出大量虫卵,羊吃了被虫卵污染的草及饮水而感染,虫卵内的六钩蚴钻入肠粘膜血管内,随血流到达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  相似文献   

7.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兽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因为能引起患畜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  相似文献   

8.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30%,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1病原体多头带绦虫长40~100厘米,其幼虫———多头蚴为鸡蛋大小的囊泡,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内膜上有许多点状头节,主要寄生于羊的大脑,偶尔也见于延脑和脊髓。2致病过程多头带绦虫的孕节片和虫卵,随终末宿主(犬和其他肉食动物的粪便排至外界,污染草地,羊随吃草或吞食虫卵,虫卵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六钩蚴,进入肠粘膜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9.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患畜有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人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10.
牛羊多头蚴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等的带科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转头风”、“转圈病”。本病分布较广,遍及我区,死亡率高,对牧业发展危害较大。1病因脑包虫病是多头绦虫的幼虫、成虫寄生在狗、狼、狐等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体外,从孕卵节片内释放大量的虫卵,  相似文献   

11.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亦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可致动物死亡,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重要寄生虫病.多头蚴的成虫是寄生于犬小肠的多头绦虫,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数目为100~25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内膜附有许多原头蚴. 多头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草料、饮水,被羊只(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六钩蚴逸出,钻入肠黏膜血管内,其后随血液被带到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六钩蚴在羔羊体内发育较快,感染后2星期发育至粟粒大小,6星期后囊体2~3毫米.含有多头蚴的脑被犬类动物吞食后,多头蚴的头节吸附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12.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带科多头属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脑或脊髓内发生的疾病。多头蚴的成虫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从孕卵节片内释放出大量虫卵,污染饲草、饲料或饮水,牛、羊等中间宿主吞食后,六钩蚴钻人肠黏膜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带到脑和脊髓等易寄生部位,以脑部寄生为多。  相似文献   

13.
牛羊多头蚴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等的带科多头绦虫的幼虫一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转头风"、"转圈病",是危害幼羊、犊牛的一种严重人畜共患病[1].  相似文献   

14.
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羊的脑部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羊脑包虫病.它严重危害绵山羊,特别是2岁以下的绵羊. 近年来,四川省美姑县羊脑包虫病发病率较高,影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牛、羊脑(偶尔也寄生于延脑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侵害2岁以内的绵羊和犊牛。多头蚴是一个豌豆大到鸡蛋大的囊泡,囊膜半透明,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长出如同菜花状的很多白色头节。  相似文献   

16.
脑包虫又称多头蚴病,俗称转脑风,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肠内的绦虫的幼虫,经血液循环侵入并寄生于牛、羊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相似文献   

17.
山羊脑包虫、脑脊髓丝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又称脑包虫)寄生于羊的脑部引起的疾病.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由指形丝状线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的幼虫(微丝蚴)移行到羊脑脊髓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羊脑包虫病又称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狼或狐等)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羊的脑脊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以脑炎、脑膜炎及周期性转圈运动为特征,是危害羊群的严重寄  相似文献   

19.
羊多头蚴病又称羊脑包虫病,由多头带绦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羊,特别是2岁以内的羊,终末宿主是犬、狼等肉食动物。羊多头蚴(羊脑包虫)为鸡蛋大的囊泡,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薄,囊内膜有100~200个头节,呈白色粟粒大结节状。羊吃到多头带绦虫卵而感染,随着血液到达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感染羊。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症状 牛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因能引起患畜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