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农民或农业生产机构视为节点,指出国内农业信息传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农业信息特点及传播趋势,阐述复杂网络模型,讨论了复杂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传播机制,强调了复杂网络应用在农业信息传播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传统的产品模块化数学建模方法不能准确地对复杂产品模块化的参数进行识别,不能有效地完成复杂产品模块化数学建模.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复杂产品模块化数学建模方法.方法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曲线模型,通过回归方法识别复杂产品模块化的数据,用人工神经网络及线性加权组合法对复杂产品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寻求复杂...  相似文献   

3.
统计和分析了基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基于Web开发的数据库中近19490篇复杂网络研究论文文献,研究了复杂网络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且利用pajek软件绘制出目前国际上关于复杂网络研究的国家与机构分布、热点情况及其变化趋势的知识图谱,总结出当前国际复杂网络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复杂系统性能指标评估的精确性和可信性方面,研究了复杂系统试验量的确定.考虑到复杂系统试验量的确定与复杂系统性能指标评估方法有关,故以经典统计评估方法为例,说明试验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并以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结合杜229东块的流体和储层参数,通过模拟计算针对复杂结构井进行了产能评价研究,就影响复杂结构井产能的敏感性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际地质模型考虑多种井型进行油藏单井开发效果对比,从而证实了复杂结构井为最优井型。复杂结构井的产能评价研究为油藏实现少井高产,达到高效开发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依据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环境、农业网络经济水平特征和农业龙头企业结果扩散三维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3个网络经济分区。研究表明:3个维度的农业产业网络经济地区关联复杂网络属于无向权重复杂网络,3个复杂网络可分别区分为多个子群,京津冀农业产业网络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复杂技术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也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方面。高度不确定性是复杂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如何从创新模式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减少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成为复杂技术创新管理的关键所在。复杂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创造新知识,创新主体对知识资源的获取成为复杂技术创新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自组织网络能够有效降低这种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复杂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状遗传分析策略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杂性状是指由多基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类性状的总称,包括表型呈连续分布的经典数量性状,多基因控制但表型呈间断分布的二歧或多歧性状,以及难以准确度量的动物各种行为性状等。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以及人类复杂疾病均属于复杂性状范畴。阐明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对于动植物新品种的遗传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复杂性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复杂性状的遗传分析策略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对后基因组时代复杂性状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验地区的周围环境是复杂围岩,且建有水电站,故而,选择该地区的复杂围岩条件的有压引水隧洞和条件最差的隧洞断面作为研究的例子。在进行复杂围岩的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非线性有限元法,并且对隧道的挖掘、运行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以及结果分析;对复杂围岩隧洞施工期间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探讨;对其隧道运行期间的应力变形、分布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生物的进化趋势与不对称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进化通常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即在地球上越晚出现的生物其结构越复杂。该研究揭示了由于生物在从同一个进化平台上演化生成的生物中,结构趋向复杂的部分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结构趋向简单的部分所占比例,即不对称进化,从而导致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还解释了不对称进化形成的原因,并列举了有关生物不对称进化的许多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1.
马成松 《油气储运》1995,14(4):35-36,55
在黄土地区政设长输油气管道,首先要了解黄土的地质特征及地貌形状,西北地区的黄土均为第四纪形成的堆积物,以石英、长石及方解石为主要矿物成分,地貌呈塬、梁、峁地形。选择管道线路时,应尽量在平坦、稳定的黄土高原的原面上埋地敷设,走向最好沿等高线,避开滑坡、水土流失严重的冲蚀地段及直接跨越沟地段,尽量满足综合安全、可靠、经济三方面的要求。在施工中,针对黄土湿陷性对管道所带的危害,应采取防水排水、合理选择管  相似文献   

12.
薛辉  杨学青 《油气储运》2013,(12):1320-1324
中缅油气管道是第一条敷设于滇西横断山脉地区的大口径、高压力长输油气管道,首次遭遇滇西复杂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灾群。介绍了该管道在地质灾害多发地段通过选用大变形钢管来提高管道本体抗应变破坏能力的做法,选取典型案例阐述了该管道在途经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崩塌等各类典型地质灾害条件下时的敷设情形、地质灾害勘察结论、应对措施的选用和治理效果。以上设计建设方法与实践经验,对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的长输管道工程设计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图4,参7)  相似文献   

13.
以忠武管道工程山岭隧道为例,总结了管道用山岭隧道的特点,说明管道用隧道的选用应根据管道工程的功能要求,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和各线路比选方案,经经济技术综合比选确定。管道用隧道轴线的布置既要考虑管道敷设的要求,又要考虑隧道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黄土陷穴对陕京输气管道的危害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地区黄土陷穴形成和扩展机理的认识,指出湿陷性黄土的失陷性是产生陷穴的基因,水的潜蚀作用是产生陷穴的诱因和动力.分析了黄土陷穴对陕京输气管道的影响及危害,提出了对黄土陷穴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库鄯输油管道阴极保护投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鄯输油管道沿线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分布造成对管道腐蚀性的差异。埋地管道表面在不同部位间存在的电位差是引起金属表面土壤腐蚀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沿线土壤腐蚀环境及库鄯输油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调试情况。阴极保护系统采用强制电流和牺牲阳极两种保护形式。在高电阻率的石方段采用伴随管道同沟敷设的柔性辅助阳极;在山区段采用带状和块状的镁阳极做牺牲阳极。该系统调试运行正常,应用效果良好。由于近年来的输油  相似文献   

16.
管道工程环境与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怀法 《油气储运》2000,19(10):1-4
长输管道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所输送介质的环境,运行操作环境、管道周边环境、沿线自然环境与灾害环境以及管道的施工制造环境。在这些环境的作用下,管道将产生相应的力学行为,主要有承载行为,变形行为,断裂行为,疲劳行为和腐蚀行为,为保证管道工程的经济合理性,使管道长期平稳运行,就要在设计阶段将管道所处环境与相应产生的力学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这一角度出发,提出合理选择线路,正确选用选材,腐蚀控制、管道保护、施工控制和管理维护等6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吕梁黄土地区管道防护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承汉 《油气储运》1996,15(7):8-10
针地近年来西部原油管和陕京天然气管道经过的陇西和吕梁黄土地带新环境,提出了管道工程的防护原则为:认清规律、治水为主,小区域综合治理、水工配套设计、安全稳定第一。为此,需建立一个吕梁黄土地区管防护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惠临 《油气储运》1995,14(4):12-16
为保证长输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韧性设计是管道设计的重要指标,足够的韧性可以延缓或阻止断裂事件的进程。管道韧性设计基本出发点是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平衡这两方面因素,并在断裂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管道韧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开裂控制原则,裂纹扩展的止裂原则和封口形原则。开裂控制原则提出了根据CV与钢管全壁厚临界缺陷尺寸的关系曲线,来确定相应管道对于开裂控制的韧性设计要求;裂纹扩展的止裂原则是根据W.A.m  相似文献   

19.
管道定向钻穿越河流的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忠良 《油气储运》1996,15(3):35-37
对管道定向钻穿越河流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认为勘察钻孔工作量和布置应随场地条件而异,科学合理地安排,而不宜教条地执行规范、规程中的某些条款。在勘探手段的应用上,提出采用工程物探与地质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土地区长输管道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气东输管道沿途经陕北的黄土高原和吕梁山地,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地区,在借鉴陕京线黄土灾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该管道与陕京输气管道所经地的地质,地貌特征以及灾害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西气东输管道通过黄土地区时的地质灾害治理总体设计方案和建议,指出在恢复地貌和稳固新建黄土坡体方面,应优先选择压柳条坝护坡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