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林木兔害的防治,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化学药剂毒杀和枪击。野兔个体大,采用化学药剂毒杀容易引起人畜2次中毒和杀伤天敌,造成环境污染,已逐渐不被采用。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对猎枪、土枪的收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野兔种群数量的增加。通渭县森防站技术人员总结当地群众捕杀野兔的经验,研究野兔危害特性及活动规律,在当地推广1种简便有效的野兔捕杀技术———铁丝环套法,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此方法主要利用野兔活动时走一条道,而且常以沟壑、侵蚀沟为道路的习性用铁丝环套杀。具体方法为:取长80 cm的细铁丝一段,长60 cm的木棍一节,将铁丝一端…  相似文献   

2.
《湖北林业科技》2007,(1):12-12
对林木兔害的防治,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化学药剂毒杀和枪击。野兔个体大,采用化学药剂毒杀容易引起人畜2次中毒和杀伤天敌,造成环境污染,已逐渐不被采用。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对猎枪、土枪的收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野兔种群数量的增加。通渭县森防站技术人员总结当地群众捕杀野兔的经验,研究野兔危害特性及活动规律,在当地推广1种简便有效的野兔捕杀技术——铁丝环套法,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此方法主要利用野兔活动时走一条道,而且常以沟壑、侵蚀沟为道路的习性用铁丝环套杀。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为野兔创造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种群数量急剧增加。新造幼林地由于野兔为害,造林保存率不断下降。根据笔者掌握的野兔为害规律,如能采用下述六种方法防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1、猎枪捕杀。此种方法可以消灭一部分野兔,但容易引起火灾,行猎时必须谨慎从事。凡禁猎区不得用此种方法灭兔。 2、下兔套进行人工防治。根据几年的应用,此种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兔害能基本得到控制,同时从中还能得到收益。下兔套的具体做法,可参  相似文献   

4.
野兔是林业上一大兽害。牠以啃食幼龄林木的树皮和苗木的幼嫩枝叶来维持生命活动。近年来,由于我场幼林郁闭,野兔繁殖很快,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此,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方法防治野兔害,但效果均不理想。1968年冬,我场工人采用挽套套兔的方法,效果很好。三年来,我场职工和家属利用业余时间共套兔三千多只,既保护了林木不受  相似文献   

5.
我县北部沙区,野兔为害林木十分严重。尤其是冬春季节,野草干枯,食料缺少,野兔常常到林地内啃食洋槐、沙枣、旱柳、杨树等幼树、小苗的梢干和树皮,严重影响幼树生长,造成大片幼林死亡。近年来,我县沙区国营林场,在上级党委的重视下,积极开展“灭兔保林”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野兔的为害基本得到了控制。现将我们采取的几点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驱逐法:由于野兔怕腥臭恶味,在冬季用猪、羊血或用煤油、废机油、六六六粉与石灰的混合涂剂,涂抹在幼树基部20~40厘米高处,能起到驱逐作用。混合涂剂  相似文献   

6.
在山区和丘陵区,每到冬季,尤其是在杂草覆盖较少的地方,不论是新栽的幼树,或是在苗圃地里培育出的幼苗,往往被野兔啃食。有些地区的群众.为了驱除野兔,采用铁丝套子套、火枪打,还有的用毒饵毒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新造林地的野兔为害,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对野兔习性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兔害综合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食物引导、生态自控、保护驱避和除治杀灭几种兔害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可达到有兔不成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张家口地区的坝上草原和坝下的山区,野兔较多。每当进入冬季,不少林场和苗圃里的幼苗及幼树,常常被野兔把嫩皮啃掉,把幼苗咬断,严重者一片片的被野兔啃死。尤其是冬春两季危害较重,直接影响着我区的绿化。有的地区曾用铁丝套套,有的用火枪打,还有的用涂白剂涂等办法防治,但效果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蒙古兔,别名野兔。分布于东北、内蒙、甘肃、宁夏及华北。由于环境影响,在该地近几年种群数量急剧增加,致使大面积幼林被毁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鼠害。从1980年起,笔者结合生产性防治,对其为害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现已初步掌握。将其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草甘膦防治林木寄生植物菟丝子的试验表明,草甘膦对菟丝子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操作方法简单,群众容易掌握,且具有成本较低,能够根治等特点。是目前防治菟丝子为害林木的较好方法。可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