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不同铃形的陆地棉棉铃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圆锥形、卵圆形及圆球形三种铃形的1 5个陆地棉品系的棉铃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铃体积、长度、宽度、长宽比最大,不孕子率最高,子指最大,但其棉铃经济系数最低;铃形为卵圆形的品系衣分最高,但其铃体积、宽度最小,铃重最低,每囊健子数最少;铃形为圆球形的品系铃重、棉铃经济系数最高,每囊健子数最多,但其衣分、不孕子率最低,子指最小.(2)在纤维品质方面,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纤维长度最长,整齐度、比强度最高,麦克隆值最小,综合纤维品质优于卵圆形与圆球形铃品系.(3)相关分析表明,铃体积、长度、长宽比与棉铃经济系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铃体积、长度与麦克隆值存在显著负相关,铃体积与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 :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 ;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下降。 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 ,使转 Bt基因棉GK- 1 2与受体品种泗棉 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 ,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GK- 1 2与泗棉 3号的杂种一代在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棉铃经济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其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来源于生态型和选择方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11个海岛棉品种及其杂交后代棉铃不同发育时期铃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铃数与产量有着各不相同的相关关系。有效铃数的提高,有利于高产、优质海岛棉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棉花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棉铃外观性状,棉铃经济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使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使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11个海岛棉品种及其杂交后代棉铃不同发育时期铃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铃数与产量有着各不相同的相关关系。有效铃数的提高,有利于高产、优质海岛棉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棉花品种铃病发生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 0 3年 8月上旬到 1 0月中旬 ,黄河流域棉区阴雨连绵 ,棉田湿度高 ,光照少 ,棉花铃病发生十分严重 ,棉田平均烂铃率为 2 6.5 % ,个别棉田高达87.8% ,田间铃病的发生以红腐、红粉为主 ,分别占32 .8%、30 .0 % ;其次是疫病 ( 2 1 .2 % )和黑果病( 1 6.0 % )。经对本所试验地的 5 0个不同的材料和品种及不同栽培条件的棉田调查 ,估算由铃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在 2 0 %以上 ,且铃病发生的轻重与棉花品种及栽培措施关系密切。1海岛棉较亚洲棉和陆地棉铃病发生重对同一棉田的 6个海岛棉材料、6个亚洲棉材料、1 3个陆地棉材料的调查结果表明 ,海岛棉…  相似文献   

7.
以海岛棉品种新海 21 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棉铃在植株上的着生位置不同,其相应的经济性状也存在同株差异.主位铃优于次位铃,在纵向分布中除衣分、马克隆值外的经济性状均具有中段优势,其中 8~15 节是构成棉花单株产量的主体部分,单铃重高、衣分高,同时纤维品质优良.第 9~15 节主位铃铃期明显缩短,且具有集中吐絮的优点.棉铃经济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及比较的结果是,8~13 节>2~7 节>14~18 节.第8~10节为经济性状敏感部位,此部位棉铃的发育时期为高产栽培关键时期.作为育种选单株时要注重此部位铃的选择,确保高产与优质.  相似文献   

8.
供试的4个陆地棉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速度和数量,从现蕾至吐絮始终高于4个海岛棉品种;陆地棉与海岛棉的所有品种干物质累积速率最快的时间均在初花(6月26日)至有效花期(8月10日)期间。但海岛棉干物质累积最大量到8月25日止,陆地棉则持续到9月9日;不同时期干物质分配率的特点是:苗期叶>茎,蕾期叶>茎>蕾,花蕾期叶>茎>铃>蕾>花,铃期铃>茎>叶;铃重累积的最快速率时间,陆地棉与海岛棉均在7月26日至8月25日之间。不同的是海岛棉茎秆干物质累积的最大量在8月10日,陆地棉在8月25日;海岛棉根系和花的干物质重均高于陆地棉。  相似文献   

9.
海岛棉经济性状变化的一些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岛棉不同开花日期、不同节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月上旬开花形成的棉铃最多,7月中下旬开花形成的棉铃单铃重较高.子指、衣指以开花中期较高,后期较低,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则以7月中下旬的为最好,但开花后期要好于前期.7月下旬以后麦克隆值随开花日期的推迟则逐渐降低.5~16节位的棉铃是海岛棉品种的主要结铃部位,铃重、子指、衣指、麦克隆值以中部棉铃的较好,中上部节位棉铃纤维长度、比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新彩棉10号(原代号石彩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1999年以抗病、早熟、丰产、优质的中棉所品系中394为母本,外引深棕絮材料黄绒棉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病圃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自治区彩棉区试。2005年进行生产示范。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新彩棉10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陆地棉早熟类型。植株塔形,株形较松散,Ⅰ-Ⅱ型果枝。茎秆粗壮,浅紫色。真叶为普通叶形,五裂片,裂口稍深,叶片中等大小,厚实,叶色深绿,棉铃呈卵圆形,棉铃腺体较多,铃嘴呈尖直。絮棕色。铃重4.1g,衣分34.1%,子…  相似文献   

11.
对18个陆地常规非抗虫棉品种铃壳重与7个产量性状、6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铃壳重与全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子棉重、衣指、整齐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皮棉产量、纤维品质综合分值无显著相关。铃壳重较轻与光合产物较多的提供给棉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促进子棉产量的提高和纤维品质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棉花稀植大棵群体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农杂棉68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稀植大棵栽培下棉花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棉铃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存在差异.第6~17果枝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铃数多、单铃重高、衣分波动较大;中下段第7~10果枝和顶端第20、22果枝的纤维品质具有优势,其纤维长度、比强度较好.棉铃产量和品质综合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分析表明,果枝可分成差异明显的四大类,按优劣性状表现为中上部>中下部>顶部>基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常规棉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互关系,以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19个棉花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常规棉产量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与常规棉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籽指(r=0.491)>铃期病指(r=0.430)>衣指(r=0.404)>单株铃数(r=0.396)>始果枝着生节位(r=0.394)>果枝数(r=0.390)>衣分(r=0.388)>霜前花率(r=0.382)>生育期(r=0.377)>单铃重(r=0.367)>株高(r=0.345)。说明在常规棉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时,要选择籽指较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注重结铃性和早熟性。  相似文献   

14.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替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农棉1号F1代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棉花漂浮育苗移栽棉和免耕直播棉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下对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成铃分布情况及各种成本、产值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株成铃方面,只有处理1和处理6高于对照:各处理的单铃重都大于ck.其中以处理1的最重.迭到了6.59g.比ck大;各处理之间表分差异不显著;而在皮棉产量和籽棉产量、产值以及利润上.处理3最大。其次是处理4。  相似文献   

15.
海岛棉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的遗传模型,研究海岛棉11个亲本和30个F1杂交组合8个产量性状的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单株有效铃数、单株无效铃数、铃重、籽棉产量的加性方差比率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而显性方差比率均不显著,表明这4个产量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皮棉产量、衣分、衣指则不显著,且普通狭义遗传率较低.遗传分析表明,新海14号和99-111籽棉产量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6.
在3年生枣树田间作棉花条件下,研究棉花距枣树的不同种植行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枣树成林前与棉花间作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年生枣树与棉花间作且棉花边行距枣树0.9m以上条件下,不同种植行的生育期差异不大;棉花中间行较边行表现出生长优势,产量较边行高,但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09-2010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大通湖、省棉科所、南县、君山、安乡7个区试点。对包括湘杂棉8号在内的共11个杂交棉品种组合进行了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来看,铃数和麦克隆值变异系数较大,衣分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来看,皮棉产量与铃数、衣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铃重呈负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比强、纤维长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麦克隆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衣分值是产量性状中最稳定的,整齐度是纤维品质性状中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在棉花生产中,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性状为密度、成铃及单铃重。棉花蕾铃脱落率一般在50%~60%,多的可达到80%以上,严重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在棉花现蕾期开始,每周或每次喷药防虫时配以一定浓度的洋丰牌水白金水溶性粉剂,结果表明,喷施该水溶性肥料对棉花株高、单株果节数、结铃性及单铃重有一定的影响,平均结铃率可提高到40%以上,随着喷用次数的增加,结铃率也相应增加,最高达58.76%,而脱落率则相应减少至50%~60%。且喷用该微肥后,棉株叶色浓绿亮艳。  相似文献   

19.
Growing cotton during the dry (winter) season avoids many insect pests endemic in the wet season (summer) and could permit the reintroduction of cotton to the semi-arid tropics in Australia. This research addressed the questions: (1) what yield is possible given the lower mid-season radiation and temperature of the dry season, (2) the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rop development using a range of sowing months to assess whether cotton can be grown and picked within the dry season. Over three seasons two Gossypium hirsutum L. (upland) cultivars and one Gossypium barbadense L. cultivar were sown from March, to June at the Ord River (15.5°S) in Western Australia. For the upland cultivars, lint yields of 1900–2300 kg/ha for March and April sowings were at the high end of Australian and International benchmarks. High lint yields were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bolls that were located on outer sites on fruiting branches than for high yielding crops in temperate climates (∼30°lat.). The change in boll position increased the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which was also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confirm if low minimum temperatures early in flowering caused the change in boll position and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extreme temperature seasons on yield and time to maturity. The lint yield of the G. barbadense cultivar was highest at a March sowing, at least 87% of the upland cultivars, which is comparable with temperate climates. The frequency of temperatures >35 °C and <11 °C affected time to squaring, requiring modification of existing development models derived in temperate climates. It was concluded sowing during March to April should achieve the dual objectives of high yields and avoidance of rain at maturity. The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bserved in these experiments improved the prediction of boll period from mean temperature; this function should be applicable outside the semi-arid tropics.  相似文献   

20.
棉花不同密度对铃重和衣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湘杂棉8号为品种,通过6种不同密度处理试验,研究棉花不同时期不同密度对铃重、铃壳重和衣分的影响。试验表明:棉花单铃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21000株,hm^2单铃重最高,在同一密度处理中。棉花单铃重:中期〉前期〉后期;棉花的铃壳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同一密度下,铃壳重都有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处理,各表分差异不显著,在各个处理的不同生长时期。表分率先逐渐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