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之一就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提出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这个"度"该如何把握,直接关系到土地规模经营的投入产出比。高青县是山东省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最早、效果最好的县之一,最近笔者对几个不同类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采访,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度"的问题作了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牵扯到中华民族的前途。本研究从理论出发,对加快城市化发展和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角度来分析阻碍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因素,从提高农业生产力、消除制度性障碍、建立完整人口"推-拉"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4个方面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土地的流转日益加快,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健康流转,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实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1促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户和土地流转受让方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交易主体,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种养殖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土地的流转日益加快,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健康流转,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实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在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转变过程中,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经营方式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必须随着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提出努力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转变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建议,一是必须处理好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转变与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二是必须处理好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之间的关系,三是还必须处理好农民自愿与政策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界关于农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土地接包和土地转包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接包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转包与劳动力转移之间不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现阶段的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具有不一致性。因此,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消除城乡壁垒,完善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的不规范、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欠缺等因素,制约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因此,应完善土地产权关系,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健全农村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以努力推进和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土地流转的速度与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劳动力流动状况密切相关,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农业投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体系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文 《甘肃农业》2010,(5):44-45,50
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悖论,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体系造成转移成本高、风险大,过度转移对农村长远发展的负面效应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制度环境、公共服务、农村城镇化提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平稳、较快、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3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历起始、加速、缓慢发展和迅猛扩张后,已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新阶段.阐述了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暴露的诸多问题,进而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主要是缺乏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并提出了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属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文中阐述了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程、实施本地化劳动力转移工程、实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环境优化工程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时代的产物与体制的结果,当前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歧视性意义;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当前应该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引入了技术学派的"定额法"和经济学派的边际生产率法,探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的计算方法与农村失业现实及失业率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后遗症"的解决对策: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吸引优质劳动力就近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预防"与"治疗"并举,宏观控制"城市病"的发生和发展;鼓励具有特殊文化的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城市农村双向努力,缓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四年来,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各级政府在管理方面,存在着“错位”和“缺位”现象,政府职能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发挥,制约了阳光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按“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实施原则,如何定位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有效发挥,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302-5303,530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苏北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在总量,劳动者素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以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相结合,把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作为推动苏北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省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所带来的如促进农民增收、抑制城乡差距扩大、减轻对土地的压力、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等积极影响;同时也分析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水平低下、城镇化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偏低、保守的文化、政策和体制的制约等。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劳动力转移市场、加快制订劳动法、进行体制创新等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过程是人类发展必经的道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阐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和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供给、耕地面积以及就业空间都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提出:(1)集约利用农地,提高农地的经营效益;(2)稳定农地的产权,为农民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3)加强农业开发,培育农业增长点;(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保障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的生活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