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具有提早播种,增温保湿,保墒抗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防御春寒低温危害,促进早苗齐苗、早花多花、多果增产和提早上市等优点.据调查,地膜栽培花生667m2产鲜果可达400kg以上,高产田块可达500kg,6月底7月初上市,667m2产值2000多元.在地膜花生生产中,实行"三优、三防、一及时"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即优化品种、优化播种、优化施肥,并通过防徒长、防早衰、防病虫措施,及时收获上市以达到增产增益的目的,具体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2.
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具有提早播种,增温保湿,保墒抗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防御春寒低温危害,促进早苗齐苗、早花多花、多果增产和提早上市等优点.据调查,地膜栽培花生667m2产鲜果可达400kg以上,高产田块可达500kg,6月底7月初上市,667m2产值2000多元.在地膜花生生产中,实行"三优、三防、一及时"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即优化品种、优化播种,优化施肥,并通过防徒长、防早衰、防病虫措施,及时收获上市以达到增产增益的目的,具体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3.
通过花生高产栽培试验,总结出高产优化栽培技术。要获得300kg/667m2以上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保持基本苗2万/667m2,施纯N 10kg/667m2,P2O5 6kg/667m2,K2O 12kg/667m2,CaO 4kg/667m2,尤其注意钙肥的施用。优化栽培产量可比传统习惯栽培增产9.20%,含油量提高1.1%,品质达到优质标准,增加收入279元/667m2。  相似文献   

4.
通过花生覆膜主要表现,验证花生覆膜高产栽培试验技术,该技术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促进花生增产的综合性措施,能增加温湿度,保墒、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止土壤冲刷和养分淋溶,并能提前10~15d播种,可增产70~100kg/667m2。通过不同地质地块、不同地力、不同透明度厚度地膜试验对比,覆膜花生栽培比露地花生增产具有不同效果,笔者总结出一套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促进花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怀集县花生良种高产示范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集县是广东省花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引进推广了高油高产、抗青枯病的花生新品种仲恺花1号,经市级验收,示范区春植平均每667 m2产量230.23 kg,比非示范区增产43.58%,秋植平均每667 m2产量225.00kg,比非示范区增产26.76%,取得良好的增产增收效益.结合本地实际,栽培上要抓好合理轮作、科学施肥、适时播种、加强除草和防控病虫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地膜莲藕节水增温高产栽培实验和多项示范结果表明:比常规露地栽培排藕时间提早20天;地膜莲藕比常规种植区海拔可提高300m;用水量仅为常规藕的1/6。莲藕覆膜厢作有利于杀灭虫草,比常规藕提早25天上市,平均每667m~2产量为2 200kg,比常规栽培增产580kg。 1 整田施肥 1.1 选择田块:藕田要选择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保水、阳光、水源相对较好的水田。  相似文献   

7.
冬油菜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油菜地膜穴播是我县近年来在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中被大力推广应用的增产增效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抗旱防冻、增产早熟的功效。地膜栽培油菜产量可达230~270 kg/667 m2,比露地油菜增产50~70 kg/667 m2,净增收100~200元/667 m2,并且比露地油菜早成熟5~8 d,有效错开收割油菜与收获小麦在农时上相互冲突的问题,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正>地膜栽培花生具有增温、保墒、保肥、防阔叶杂草和促进花生早发棵,早开花下针,早成熟收获,及时抢占市场等优点。通过试验对比,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平均每667㎡增产60~90kg,每667㎡增收200~300元左右。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春播花生覆盖地膜能提高地温,利于提早播种,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可提早上市,增加效益。提高饱果率.达到既增产又改善品质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推广春播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现花生的优质高效,现将春播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比露地花生有很大的优越性,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具有提早播种,增温保湿,保墒抗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防御春寒低温危害,促进早苗齐苗、早花多花、多果增产和提早上市等优点,是实现花生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花生高产栽培的一项新技术,能显著提高单产,一般每667m~2产量250~300kg,高产达400kg,一般每667m~2增产50~75kg,增产率达20%以上,还可以改善花生的品质,增加花生油和蛋白质含量。花生覆膜后能抗旱保湿,防止土壤冲刷和养分淋溶,并能提前10~15d播种,避过后期高温、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危害,免去中耕除草和施肥环节,省工、省本、增产、增效。地膜花生早播早收,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而且可解决秋种花生的种源问题,促进秋花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花生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除杂草,减少病虫害,早熟增产的作用。采取覆膜栽培能比露地条件下增产20%最多可达30%以上。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做好播前准备工作,为地膜花生创造高产条件1.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是花生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由于地膜花生生长条件优越,水肥  相似文献   

13.
花生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作物。吉林省近年发展迅速,平均产量184kg/667m~2。地膜栽培产量可达266kg/667m~2。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配套的花生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除杂草,减少病虫害,早熟增产的作用。采取覆膜栽培能比露地条件下增产20%最多可达30%以上。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做好播前准备工作,为地膜花生创造高产条件1.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是花生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由于地膜花生生长条件优越,水肥条件供应充足,同时延长了生育期,  相似文献   

15.
一、选用良种,搞好种子处理 地膜花生应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根据生产条件和茬口安排选用良种.水田"花杂"配套栽培的花生应选用高产立型,露地春播生育期120d左右的早熟品种.如"中花5号"(早熟,春播生育期120~125d,平均667m2产375kg以上,百果重180~220g,667m2用种19kg左右),"92-2"(特早熟,春播生育期115d左右,适宜早熟抢占市场,百果重135g,667m2用种13.5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水稻地膜旱管是指水稻从育苗至成熟一直生长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下,大田期采用薄膜覆盖,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建立水层的一种稻作栽培管理模式.该项技术自1998年在我区推广应用以来,平均667 m2产600 kg左右,高产田块可达750 kg,较常规种植旱作物增产200~250 kg/667 m2,增收200元以上,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水稻地膜旱管不仅创造性地改写了水源较缺乏地区无水稻栽培的历史,也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现将我区采取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吕玉锋 《河南农业》2014,(13):49-49
<正>近年来,随着清丰县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在西部沙区地膜西瓜—花生套种模式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效益十分可观,一般每667m2收入达3 000元左右。其中每667m2产西瓜4 000kg左右,产值2 000元左右,花生300kg左右,产值1 000元左右。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现将该模式高产栽培要点总结如下:一、套种模式西瓜和花生均为春播,1.5~1.8m宽做1畦,每畦靠畦背南面播种1行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天津市春小麦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栽培技术滞后,产量水平低而不稳.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春小麦栽培工作实践,从选用良种、精细播种、科学追肥浇水、化学除草、后期三防等几方面提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这些技术措施,可显著提高天津市春小麦产量,667 m2产童可达350-400 kg.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镇引进早熟马铃薯鲁引1号和东农303两个品种,于1月中旬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膜栽培方式提早播种,争取马铃薯在4月中下旬收获上市。马铃薯产量一般为18530~21370kg/hm2,产值为4450~5130元/667m2,除去生产成本,经济收益均在2600元/667m2以上。马铃薯收获后种植早稻,产量一般为6750~7500kg/hm2,产值一般也有900元/667m2以上。早稻  相似文献   

20.
花生覆膜栽培是增产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覆盖地膜在北方发展迅速,但在我省发展缓慢,我省花生栽培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地栽培。实践表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操作简便、投资不大、成效显著。我市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的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达265.2 kg,比对照(198.4 kg)增产66.8 kg,增幅达3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