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麦是福建省主要冬种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左右,最大种植面积曾达116.8万亩,仅次于水稻、甘薯、小麦,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第四位。随着畜牧业、啤酒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大麦生产显得十分必要。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省大麦的亩产量,从四十年代末(1949年)的60.5公斤,发展到八十年代超过100公斤,高的年份曾达145公斤以上。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是与引进、选育和推广大麦良种分不开的,其中在六十年代主要推广了“六棱乌肚”和“六棱白肚”两个地方良种,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大面积推广引进“早熟三号”、“矮早三”和本省育成的“莆大麦4号”品种,使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拟利  相似文献   

2.
从莆大麦5号的选育试论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麦整个生产发育过程中 ,受到多种病害侵染和为害 ,大麦白粉病是其中主要的一种 ,植株受白粉病侵害较重时 ,生长衰弱 ,早衰枯萎 ,籽粒变小 ,千粒重降低 ,产量损失轻者 2 0 %左右 ,重者可达 30 %以上。但是 ,大麦白粉病是专性寄生菌 ,品种间抗性有较大差异 ,选育抗白粉病的大麦品种 ,是消除白粉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饲料大麦品种莆大麦 5号的选育 ,在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九·五”期间全省推广面积达 3 33万hm2 ,其中 1999年种植面积占全省大麦总面积的 4 6 % ,成为福建省新的大麦当家品种 ,从莆大麦 5号的选育 ,…  相似文献   

3.
西引二号大麦是西北农学院从日本引进种植的六棱饲料大麦,(属半冬性品种。1990年我市进行了示范种植,1991年全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一般亩产300—3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400公斤。但是,我们发现,该品种在病害发生方面比较严重,并且少数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为此,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二棱大麦是我地区主要夏熟作物 ,是啤酒工业的主要原料 ,赤霉病是二棱大麦上的重要病害 ,发病后不仅对产量影响大 ,而且由于降低千粒重和染病麦粒中含有对人、畜有害的毒素 ,对啤麦的品质影响较大。本文就我地二棱大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1 流行特点1 1 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六棱大麦和小麦。小麦赤霉病无论发生轻重 ,每年都可查见 ,六棱大麦有 80 %的年份查见 ,而二棱大麦年发病率只有 56 % ,并且二棱大麦病穗率和病指轻于六棱大麦和小麦。1 2  80年代重于 90年代。1 983~ 1 990年的 8年中有 5年二棱大麦发…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60年代末期开始多棱大麦新品种的选育,70年代曾有出8023白、8023紫、村农三号、2号等课大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SO年代初开展啤麦品种选育的同时,仍未放松多棱大麦品种的选育。尤其是80年代中期,由于啤酒行业的迅猛发展,掀起了种植啤麦的高潮,导致多棱大麦种植面积的锐减,以致多棱大麦品种奇缺。但我们认为国内外生产的大麦主要用于饲料。随着饲养业的发展,大麦作为优质饲料粮的发展潜力很大。因此选中西引2号等为中心亲本,配了一批组合。扬饲麦1号(原名6907品系)即来自西引2号X菲特组合。该品系在选种圃中即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6.
“西引二号”大麦源于日本。我场八六年从西北农学院引入,因其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潜力大,现已在我场大面积推广种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西引二号”大麦属半冬性,六棱皮大麦,株型紧凑,叶姿挺举。株高适宜,茎杆粗壮,弹性好,高抗倒伏。长芒密穗直立,穗层整齐。穗粒数多,丰产潜力大。有较强的抗寒性与适应性,籽粒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是一个良好的饲用大麦品种。经连续多年试验,示范及推广,我们初步认为,“西引二号”大麦要获得高产,必须注重其关键措施:一、适期播种,抓适期苗,争取冬前壮苗。二、建立适宜的群体动态结构,保证麦田有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利于植株个体发育,协调好个体,群体关系。三、根据“西引二号”喜肥、怕旱特点,合理运筹肥水,使品种发挥最大潜能。四、适期收获,保证丰产丰收,提高大麦质量。“西引二号”大麦原名“浅间麦”,1980年由西北农学院从日本引进,经四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后定名为“西引二号”。我场八六年引进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本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株叶型好,高抗倒伏,丰产潜力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近期育成大小麦品种(系)主要表现及今后育种看法涂祖荣(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一、福建省近期育成大、小麦品种的主要表现近期育成的大、小麦品种(系)较多,生产上种植的品种也较复杂,大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为三个二棱皮大麦品种,即莆大麦4号、矮早三和早熟三号...  相似文献   

8.
由禾谷类多粘菌为媒介的麦类土传病毒病有三种.其中大麦黄花叶病(亦译怍大麦条纹萎缩病)多发生在大麦上,对啤酒大麦及六棱大麦品种鹿岛危害较大;小麦黄花叶病多发生在小麦上,对小麦品种"农林61"和"福穗"危害较大;小麦条纹(纹枯)病不但危害啤酒大麦,同时会对大麦和小麦造成危害,并能与黄花叶病重复感染.茨城县1985年麦类黄花叶病受害面积占三麦总栽培面积的55%.此病危害性很大,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剂.本文主要介绍播种期、抗病品种及大、小麦轮作方面的最新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设置白粉病发生程度不同的试验区,经过药剂处理,调查阐明对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大麦种植面积和大麦白粉病发生状况的推移佐贺县大麦种植面积的白粉病发生状况的推移见图1(略)。1993~1985年的种植面积均超过18000公顷,从1986年起有所减少,但从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不断改革,我县的大麦生产也逐步向商品化的方向过渡,作为啤酒原料的二棱大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六棱大麦面积逐渐减少。1985年全县二棱大麦“盐辐矮早三”盐“75—21”面积发展到17.8万亩,占全县麦子面积的三分之一,比1982年增加14.6万亩,总产达1.17亿斤。而六棱大麦(主要为尺八大麦)由22.52万亩缩小到6.4万亩。仅此一年计算,全县增收大麦差价500多万元。我县的二棱大麦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点迟,在栽培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表现为:用种过多,群体发展不够协调、肥料运筹不够合理,产量差异较大,未  相似文献   

11.
大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中国华南 ,西南麦区较为严重 ,在福建省则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年可造成 2 0 %以上损失 ,重病年减产 30 %以上 ,影响大麦种植范围和产量提高。为此 ,莆田市农科所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针对福建省和华南地区雨水多、湿度大、白粉病发生早、频率高、危害重的生态特点 ,开展了大麦抗白粉病育种。在考虑丰产性的同时 ,将白粉病抗性作为主攻方向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攻关 ,经过多年努力 ,取得较大进展。70年代选用早熟 3号与“罗马尼亚”杂交育成白粉病抗性比早熟 3号和矮早三强的啤饲兼用莆大麦 4号 ,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12.
大麦新品种盐麦2号(即盐83055)是我所最近育成的二棱皮大麦优良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抗大麦黄花叶病,抗白粉病,茎杆粗壮,耐肥抗倒,熟相好,千粒重高而稳,丰产性好,属大穗大粒型品种。目前已  相似文献   

13.
新消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0084 啤洒大麦(二棱)新品种——金色村庄——由土壤传染的病毒性大麦条纹萎缩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对二棱大麦危害最重.于1980、1981、1983、1985年就曾连续发生.枥木县农业试验场枥木分场的前身药师寺分场时期,就把抗大麦条纹萎缩病作为育种的重要目标.1974年4月,以抗大麦条纹萎缩病的南系B4641〔(关东二棱3号×木石港3号)F_1×关东二棱3号〕为母本与父本新田二棱1号进行杂交.于1979年选育成该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鄂大麦 8号 (原名 5 2 334)是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而成的一个产量和品质双高的啤、饲兼用大麦新品种。 2 0 0 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 1 998年我场引种 2hm2 ,并与“鄂啤二号、鄂大麦 6号、鄂皮 5号、931 80和单二”进行品比试验。试验及试种结果表明 ,鄂大麦 8号具有早熟、高产、抗寒的特点 ,特别是遭遇 1 999年早春低温 (- 8℃ )时 ,小穗冻死率仅为 3 5 % ,低于其他参试品种。 1 999年 ,我场种植近1 0 0hm2 ,2 0 0 0年夏收平均实收单产 6 0 1 5kg/hm2 ,创造了江汉平原大麦产区的高产奇迹。1 鄂大麦 8…  相似文献   

15.
1 选育经过闽麦 0 2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针对福建省大麦生产上存在白粉病重、产量低的主要问题 ,于 1987年用在福建省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 ,由浙江省农科院选育、分蘖性能较好的浙皮 1号为母本 ,用中国农科院品资所提供的 ,表现大粒 ,高抗白粉病的SO9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 2次加代、 3a选育 ,1991年出品种比较圃 ,编号 870 2 ,1993年取名“丰抗 1号” ,1995年改名为“闽麦0 2” ,1998年底通过莆田市品种审定。为二棱皮大麦 ,属erectumSchubl变种。2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 ,淡绿色。株高 86~ 96cm。秆粗3 5mm左…  相似文献   

16.
城口县1998~1999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城口县是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区 ,常年种植面积在 16 67万hm2 左右 ,是当地农村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牲畜的主要饲料 ,素有“城口半年粮”之称。但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严重发生 ,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极大。 1997年全县发生面积共计 1 2万hm2 ,其中 3334hm2 基本绝收 ,损失产量折合原粮3万t。    2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1 1 发生面积和发生区域明显减少1998年和 1999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为 0 2 0万hm2 和 0 33万hm2 ,分别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 12 %和 2 0 %。其发生区域只局限在罗江、庙坝、龙田、河渔等少数乡 (镇 )的部…  相似文献   

17.
东北啤麦基地主要指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近十年,由于玉米和水稻面积的增加,黑龙江省的大麦面积逐年下降,只有不足0.33万hm2/年的播种面积。而内蒙古东北部由于大麦的可比效益好于小麦,其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20 hm2,发展到2008年23.3万hm2,目前每年可稳定在6.67万~10万hm2。种植品种已由垦啤麦7号、垦啤麦9号代替了当初的垦啤麦3号和垦啤麦2号。其产量和品质已明显改善。但由于内蒙古东北部种植大麦的历史较短及特殊的气候条件,当地的生产和科研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育种目标的调整、栽培技术的完善、病害的综合防治、耕作措施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多棱分枝大麦穗粒性状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棱分枝大麦是玉米DNA导入二棱大麦产生的变异体[1] 。 1995年以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种质连续进行了 6a 7代的选择鉴定 ,并研究其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对穗粒性状进行了剖析和遗传实验 ,检测了籽粒的淀粉、蛋白质含量及酯酶同工酶谱 ,结果表明 ,多棱分枝大麦是一种特殊种质 ,与二棱大麦、四棱大麦和六棱大麦都有明显的区别 ,在大麦分类学上应占有其特殊位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多棱分枝大麦由福建农业大学季慧强 (已出国 )提供。二棱大麦亲本 (莆大麦 2号 )及对照四棱大麦、六棱大麦由…  相似文献   

19.
闽东马铃薯品种引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近年来 ,闽东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 ,种植面积已从 1990年的 1730 0hm2 ,扩大到 1999年的2 330 0hm2 ,单产也从 1990年的 9 6 8t/hm2 提高到 1999年的 12 90t/hm2 ,是闽东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周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 ,是闽东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当家品种德友 1号已在闽东种植多年种性退化严重 ,抗性明显衰退 ,产量逐年降低。为了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满足市场需求 ,我们从北方引进冀张薯 5号等 8个品种进行引种试验 ,筛选适宜闽东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的优良品种 ,并摸索其生育特性 ,为马铃薯生产提…  相似文献   

20.
随着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驻马店农科所大麦育种工作取得了不断的进展。由 1 979年从事大麦育种工作以来 ,先后育出了驻大麦 1号 (豫大麦 1号 )、驻大麦 2号 (豫大麦 2号 )、驻大麦 3号、驻大麦 4号等一批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 ,累计省内外种植面积 1 34万hm2 。获省科技进步奖 2项 ,地市级进步奖 4项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 40余篇。为我省和全国大麦主要产区的兄弟单位提供了良种 ,为啤酒工业和城乡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 ,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协调发展高产高效农业 ,振兴国民经济 ,作出了积极贡献。1 驻大麦系列品种选育1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