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充分挖掘旱地玉米生产潜力,找出适宜本地区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显著大于稀植大穗型品种‘咏丰1号’,分别较‘咏丰1号’增加15.1%,7.8%,6.8%。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加大明显增加,但‘郑单958’在密度为7.2万株/hm2、‘咏丰1号’在密度为4.8万株/hm2时,都有较低的生物产量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源库关系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
不同玉米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宜定兴县种植的玉米品种,在河北省定兴县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单28’叶片光合速率最高,综合性状好,单产达10321.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74025株/hm2,穗粒数395粒,千粒重353.0 g。参试品种中‘京单28’和‘郑单95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5个品种。‘京单28’和‘郑单958’适宜定兴县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玉米高产栽培,对提高单产增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浚单2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协调玉米产量与子粒品质的关系,采用最新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浚单29’,通过设置5.25万株/hm2~9.0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浚单29’的产量潜力大,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宽,在5.52万株/hm2~8.70万株/hm2密度范围内,均有11155.4 kg/hm2以上的产量潜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浚单29’籽粒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赖氨酸含量则呈波动变化。综合考虑,‘浚单29’的种植密度以5.52万株/hm2~6.7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郑单958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9 184.5 kg/hm2),先玉335在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8 770.5 kg/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类型处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为供试品种,设置5.25,6.75,8.25和9.75万株/hm2 4种密度处理,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性状、光能利用率(RU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春玉米LAI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春玉米群体对旱地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不同密度下以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8.97t/hm2,群体光能利用效率达1.50左右;各品种间耐密性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豫玉22较差。【结论】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同时应选育紧凑、耐密型品种。本试验条件下,先玉335在8.2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和纯收益最高,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密度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在高肥水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豫玉25号)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指标随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平展型玉米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和品种与密度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郑单958在9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豫玉25号在45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在最高产量时,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具有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数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渭北旱地不同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品种的产量表现有显著影响,即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效果明显,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陕单609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48-551
为确定山西主推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并对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农艺性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因品种不同,其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生育时期不同;郑单958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玉米群体产量最高,分别为13 657.83,12 998.50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群体产量的高低与适宜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因此,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可为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6-3217,3220
[目的]揭示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研究了3个春玉米品种(紧凑型品种铁研124和郑单958,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在4.5万、6.0万、7.5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负影响;铁研124与郑单958在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丹玉39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铁研124与郑单958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负相关;丹玉39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郑单958与铁研124的产量增加得宜于群体数量的增加,适宜密植.丹玉39主要来源于单株产量,不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10.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薛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64-4765,4769
[目的]为挖掘冀东生态类型区夏玉米(Zea mays L.)生产的高产潜力,筛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良玉米品种。[方法]采用7个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春喜11、唐玉1、浚单20、冀丰58、郑单958、三农201、京玉11),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等方面对比试验。[结果]在基本苗6.66万株/hm2,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7个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都在9 000~10 500 kg/hm2,存在一定的差异。唐玉1和京玉11是当地前几年的主推品种,抗逆性略好于其他品种,但在相同的植保管理措施下,其产量低于郑单958、浚单20。[结论]从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来看,郑单958、浚单20、京玉11更适合在冀东生态类型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化肥和禽畜废弃物引起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探究种养结合区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选择豫东地区,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上海青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替代比例。结果表明,施肥量(20.00 gN/m2、9.68 gP2O5/m2)相同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保证上海青高产优质,提高氮磷含量和养分利用率。有机肥替代组产量均较100%化肥组(H5)小幅度上升,硝酸盐和亚硝酸含量最高可降低28.13%和83.64%;其中75%有机肥替代组(H2)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化肥组的1.55倍。此外,有机肥替代比例为75%和50%组的氮磷利用率较高,分别为化肥组的1.64倍和1.31倍。有机肥最佳替代比例为75%,可提高上海青产量、品质和氮磷肥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为区域确定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氮磷流失风险,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满足市场对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的需要,[方法]以圣68为母本、圣62为父本杂交育成玉米单交种圣瑞999。[结果]2011-2012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0035.7 kg/hm2,比对照郑单958(CK)增产6.3 %。2012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336.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2013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倒性突出、耐密性好、品质优良。适宜河南、山东、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及山西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MC278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生物产量、穗长、穗粒数、穗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叶片的干重积累最佳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5000-6000株/667m2产最高且MC278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比较了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以先玉335和雷奥150产量最高,分别为12 600.0 kg/hm2和12 448.8 kg/hm2;先玉335和雷奥150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13个供试品种。在每公顷种植密度6.00万~6.21万株的情况下,以先玉335和雷奥150单产最高;在每公顷种植密度5.04万~5.5万株,以长单529、吉单536和吉单275的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7.
在干旱条件下,选择农大108和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研究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群体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郑单958产量高于农大108;农大108在低密度下,穗粒数占有优势;在高密度下,郑单958在穗粒数和百粒质量上占优势;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58均高于农大108。  相似文献   

18.
徐田军 《农学学报》2017,7(12):12-17
旨在研究玉米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抗旱性差异,以18 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拔节期(T1)、大喇叭口期(T2)、吐丝期(T3)干旱胁迫,以及正常灌溉(CK)4 个处理,对试验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各品种ASI 值较对照不同程度延长1~6 天。‘京农科728’、‘京科968’等9 个品种的ASI 值延长较少,‘中单28’、‘浚单20’等品种的ASI 值延长较大。干旱胁迫处理后,‘京科968’、‘京农科728’等品种产量均相对较高;‘先玉335’、‘郑单958’等品种中等;‘浚单20’、‘中单28’等品种相对较低。由此可见,‘京科968’、‘京农科728’等为丰产性好、抗旱性强品种;‘郑单958’、‘先玉335’等为丰产性和抗旱性中等品种;‘辽单565’和‘纪元1 号’等为丰产性和抗旱性差品种;‘中单28’等为丰产性最差和干旱敏感型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共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方法]以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并同时研究3个玉米品种的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结果]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日照时数及积温表现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及灌浆速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穗数及穗粒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千粒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浚单20、郑单958、登海605。[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比较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是登海605及郑单958。  相似文献   

20.
选用氮高效型高产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以我国玉米生产主推品种郑单958(Zhengdan 958,ZD958)、先玉335(Xianyu 335,XY335)、京科968(Jingke 968,JK968)和京农科728(Jingnongke 728,JNK728)为试验材料,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共4个纯氮施用水平,研究并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减施氮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4个氮肥处理条件下籽粒产量均以京科968为最高,分别较郑单958、先玉335和京农科728平均增产4.1%、7.7%和14.6%。施氮量由纯氮225 kg/hm~2适当减施75kg/hm~2(N3→N2)时,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减产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减产显著。(2)不同施氮水平下,品种间的单株生物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转移率存在显著差异。施氮量由纯氮225 kg/hm~2减为150 kg/hm~2(N3→N2)时,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单株生物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差异显著。(3)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在不同施氮水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且在低氮水平下优势更明显。(4)每生产100 kg籽粒需吸收纯氮量在不同施氮水平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在4个施氮处理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纯氮量表现为郑单958(2.3 kg)先玉335(2.2 kg)京农科728(2.1 kg)京科968(2.0 kg)。由此可见,京科968在土壤瘠薄条件下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均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且由纯氮225 kg/hm~2适当减施75 kg/hm~2时减产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高、花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强、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氮肥量少、氮素利用效率高是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在适量减施氮肥条件下减产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