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种子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中国,他们在2000年之前主要进入中国非粮食种子市场,2000年后开始大举进入玉米等粮食种子市场.跨国种子企业以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种业市场,他们牢牢把握育种核心技术,立足中国本土研发、推广农作物种子;跨国种子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推广深入到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精细化营销.跨国种子企业在中国业务的迅速扩张,已经对中国种业市场和种子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对跨国种子企业的大举进入,促进中国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引导和扶持国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正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我国自2000年颁布《种子法》以来,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业堪忧。  相似文献   

3.
<正>1靠金钱扶持能打造"航空母舰"?中国的种业市场,正在由国内种业之间的主体竞争。逐步向与跨国种业之间全方位竞争发展。伴随着国际种业寡头市场结构的形成以及跨国种业进入,不可避免地加速种子行业洗牌。无可讳言,中国  相似文献   

4.
1靠金钱扶持能打造"航空母舰"? 中国的种业市场,正在由国内种业之间的主体竞争。逐步向与跨国种业之间全方位竞争发展。伴随着国际种业寡头市场结构的形成以及跨国种业进入,不可避免地加速种子行业洗牌。无可讳言,  相似文献   

5.
跨国种业公司对中国种子产业的冲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以来,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由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国内双重竞争,国外跨国种业公司纷纷凭借雄厚的实力、成熟的管理模式、高科技含量的品种抢占中国种子市场,给中国的种业发展和国内同类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如何使中国种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又能着眼于国际市场,这是促进中国种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之后,中国种子产业对外开放,跨国种业集团与国内种子公司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国外种业巨头集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拥有资金、技术和经营三大优势,虽然目前还不能直接进入国内市场,但早已虎视眈眈,准备抢滩中国市场,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进攻.我国种子产业对外开放也步入WTO的"后保护期",因此,我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变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种子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通过“种子工程”的实施 ,国有种子公司硬件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 ,国有种业发展体系建设也初具规模。但总体看来 ,国有种子公司仍十分脆弱 ,要真正起到中国种子业的龙头作用 ,与国外跨国种子企业抗衡还有巨大差距。进入新世纪 ,国有种子公司面临更大的冲击。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中国“入世” ,国有种子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种子市场放开 ,使过去的区域封锁格局被彻底打破 ,国内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对种业的进入 ,多种体制并存 ,国内种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入世…  相似文献   

8.
王超 《北京农业》2009,(9):14-14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本。我国涉及民生的种子产业正在迎来外资入侵。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目前已有70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我国种业正遭遇灭顶之灾。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国超级稻育种水平走在国际最前沿,却面临国内种业市场"未做强、先过剩"的乱局,国内诸侯混战,跨国巨头虎视眈眈,在大豆、棉花、高端蔬菜与花卉等种业几乎全军覆没的背景下,超级稻能否守住中国种业最后的尊严?种子过剩屡创新高中国种子行业已跌入过剩危机。作为国内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公司,近三年,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隆平")的存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种子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种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既具有无限机遇 ,又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产品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尽快提升产品质量 ,尤其是产业竞争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占领国内种子市场并开拓国际市场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种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 ,当务之急是参照国际惯例和准则 ,从改造企业文化、建立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入手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尽快实施种子标准化战略 ,才能确保中国种业蓬勃发展。1 中国种子标准化构成及发展1 .1 中国种子标准化的含义及构成中国种子标准化是通过总结生产实践和…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种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型种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种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和尖端人才成为各跨国种业集团竞争的焦点,兼并重组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种子企业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中国种业上市企业与跨国种子企业的规模、增长的稳定性、育繁销一体化、获利能力、研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显著。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从促进产业发展、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和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实施种业振兴计划;重新定位国家公益性研究机构职能,与企业合理分工,改革公益性科研机构育种研发管理体制;创新和建立国内育种人才和科技资源流动机制,促进育种能力和水平提升;改革和完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种业管理体制,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强政府部门对种子市场的监管能力建设和执法力度;规范种质资源、种子进出口管理和对外资进入国内种业的监管;在保护中国核心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种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正要进一步深化科企合作,现阶段首先是要协调和处理好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利益分配上要尽量做到平衡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中国种业市场的开放和规模的迅速增长,世界各大跨国种业集团快速抢占我国市场,已经对我国民族种业形成严峻挑战。虽然目前国内种业界已达成共识:民族种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然而,人们也意识到,就我国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现状而言,这个体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北京东部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发展迅猛,目前已吸引了30余家中外知名种子企业进驻。北京正力图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种业硅谷"。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规划面积3万亩。世界排名第四的种子企业法国利马格兰种业和北京德农种业、垦丰种业等30余家企业,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通州试验站、中国农科院通州院区等科研单位相继入驻园区。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50亿元左右。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悉数落户中国,它们看重的正是中国种子市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超级稻育种水平走在国际最前沿,却面临国内种业市场"未做强、先过剩"的乱局,国内诸侯混战,跨国巨头虎视眈眈,在大豆、棉花、高端蔬菜与花卉等种业几乎全军覆没的背景下,超级稻能否守住中国种业最后的尊严?种子过剩屡创新高中国种子行业已跌入过剩危机。作为国内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公司,近三年,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隆平")的存货分别为2.35亿、3.41亿、4.25亿元,占其总资产的  相似文献   

15.
白田田 《北京农业》2011,(20):39-41
<正>商务部、农业部组成的调研组,日前前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了解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行业的最新情况。记者在东北调研发现,目前跨国种业巨头正加快在中国布局,对国内种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玉米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11,(20):54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推进重点种子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兼并,做大做强,中国种子协会于6月11-12日在京召开了中国种业融资暨兼并重组研讨会。50家重点种子企业、有关省种子管理部门、中信证券、金  相似文献   

17.
商务部、农业部组成的调研组,日前前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了解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行业的最新情况。记者在东北调研发现,目前跨国种业巨头正加快在中国布局,对国内种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玉米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北京农业》2011,(7):54-54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推进重点种子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兼并,做大做强,中国种子协会于6月11-12日在京召开了中国种业融资暨兼并重组研讨会。50家重点种子企业、有关省种子管理部门、中信证券、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种子市场‘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洋种子’全面渗透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初步显现,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升中国种业的竞争力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和《种子法》实施,标志着中国种子产业进入一个新时期;种子企业要在体制、营销、管理诸多方面进行重大调整,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跨国种业公司已经做好进入中国种业市场的准备;国有种子公司当务之急是加快体制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 国有种子公司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