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章明奎  黄昌勇 《茶叶科学》2004,24(2):109-114
研究了浙江省各地采集的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铅和镉总量和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因采样地和土壤性质的差异可有很大的差别。土壤剖面中铅和镉从下至上有规律地显著增加,表明表土中积累的铅和镉的主要为外源铅镉。土壤中残余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铅和镉的含量主要与土壤中铅、镉积累有关;而生物有效性较高的交换态和水可溶态铅、镉受土壤pH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长期植茶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是土壤中铅和镉活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并可增加茶树对铅和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加工过程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初制加工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加工是铅和铜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污染的程度因工序、作业方式和机具的金属组分不同而异。初制加工的各个工序都有可能使茶叶铅和铜含量提高,其中铜增幅最大的工序是揉捻,铅增幅最大的工序是摊放;随着揉捻压力增大、时间延长,茶叶铜和铅含量逐渐提高。由于加工方式,特别是揉捻的时间和压力不同,导致不同茶类有明显的区别,烘青和炒青的污染程度较重,红碎茶和工夫红茶次之,龙井茶几乎没有污染。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和铜污染的来源不同,铜主要来自铜质揉捻机,该工序污染的铜约占茶叶加工铜污染总量的90%以上;铅的污染则主要来自尘土,其次是揉捻机中的铅,摊放在不清洁的地上会导致茶叶铅含量成倍提高。因此,保持加工场所的清洁卫生和调整揉捻机揉筒和揉盘的金属组成是降低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和铜污染的有效途径。另外,对初制加工的茶叶,清除其中的黄片和茶末对于降低茶叶铅含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离子分析法测定茶叶中的锌、锰、铜、铅和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友琴  袁道强 《茶叶科学》2005,25(2):121-125
用毛细管离子分析(CIA)法测定了茶叶中的锌、锰、铜、铅和镉,在10mmol/L咪唑,10mmol/Lα-羟基乙酸,pH=4.0的电泳介质中,五种离子在10min内得到了分离,用间接紫外法检测,以外标法定量,五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3~0.9997,平均回收率在96.4%~104.2%之间,相对平均偏差为2.1%~3.3%,检测限为0.02~0.2μg/ml。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测定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茶园土壤汞、镉和砷形态及茶叶有效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试武夷山19个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Hg、Cd和As元素全量及土壤元素化学形态组成,分析3种元素对茶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Hg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以残渣态和强有机态为优势形态;Cd富集最严重,且以离子交换态为优势形态;As符合无公害茶产地环境标准(NY/T 853-2004),且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70.35%。茶叶Hg、Cd、As含量属于安全范围内,均值远低于《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659-2003)》标准限值。土壤Hg、Cd和As的生物可利用性系数及富集系数值比较得出,土壤Cd生物可利用能力最强,As次之,Hg最弱;茶叶对土壤Cd、Hg富集能力较强,对As富集较弱。总之,土壤元素种类和化学形态组成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元素活性、迁移与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省松阳县大木山骑行茶园风景区一段车流量大的公路,选200 m路段路边种植3m高小松树作为绿篱,从绿篱向着茶园深处500 m为绿篱区;相连的200m路段不种绿篱,从其路边向茶园500m为CK区.种植绿篱前和种后1.5年,采集一芽一叶嫩梢、成叶、表土,检测铅、砷、镉、铬、铜、镁、锰、钠、镍和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①无论绿篱区还是CK区,种植绿篱前、后,距路边0、100、200、300、400和500 m处,茶树嫩梢、成叶和表土的铅等10种元素含量皆没有明显改变,比如绿篱区内,种绿篱之前距路边0、100、200、300、400和500 m的一芽一叶嫩梢、成叶和表土的铅含量范围分别为0.24~0.5 mg· kg-1、0.46~2.16mg· kg-1、25.1~34.6 mg· kg-1,种植绿篱1.5年之后,则分别为0.26~0.52 mg·kg-1、0.44~2.26mg· kg-1、26.2~34.1mg· kg-1;②铅、砷、铬、锰在嫩梢中含量明显小于在成叶中含量,铜、镁、锌、镍在嫩梢中含量明显大于在成叶中含量,这是茶树正常生理现象.分析认为:现阶段的大木山骑行茶园中,公路粉尘对于茶叶和茶园表土中铅等10种元素含量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6.
茶园间作不同植物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茶园间作模式、丰富茶园间作模式的科学理论,本试验探讨了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三种间作模式下对茶园土壤营养成分及茶叶品质成分与茶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茶叶品质成分和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条件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进而降低酚氨比.茶园间作金花菜,茶百芽重提高;而间作白三叶、金盏菊,茶...  相似文献   

7.
棉籽油中铅、镉元素测定方法研究王国槟(九江职业大学332000)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棉籽油消化的方法,采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棉籽油中微量有害元素铅、镉。探索城市废弃物(含工矿废弃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棉作物影响的追踪测试方法。1问题的提出城市废弃物中的有...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对茶叶中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以茉莉花茶为例,在我国相关茶叶质量标准GB22292中明确规定,茶叶中铅元素的含量不能超过5.0mg/kg,否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对当前茶叶中重金属元素测定中的干灰化法以及微波消解法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微波消解的相关条件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种针对茉莉花茶中铅镉元素进行同时测定的方法。结合相应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能够满足相关茶叶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容重等方面综述了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福建茶园土壤的物理现状及改善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茶叶食品的安全卫生已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对茶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尤为关注。铅和铜因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而被列入食品卫生标准检测指标中。这些重金属的污染途经主要来自于土壤、肥料、水源、空气、加工机械及包装物等。本文重点就茶叶机械加工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情况进行跟踪研究,找出污染为害的关键点,为茶叶加工机械配套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论证镉污染土壤种植茶树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通过盆钵茶园试验研究了湖南9个主栽茶树品种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和茶汤中镉元素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在pH值4.1的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的镉元素从根系到主干,再到侧枝枝干和茶树叶片的转运过程中,各器官的镉含量依次递减,茶树嫩芽(叶)中镉的富集系数仅0.13~0.24;茶树种植在土壤镉含量低于3.0 mg/kg的土壤中,茶叶没有出现镉超标现象;镉元素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为9.87%,利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茶叶和茶汤中的镉含量进行风险评估,表明供试茶叶样品中的镉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测定茶叶中镉所使用的预处理手段存在着操作繁琐、干法损失元素和湿法易蹦溅等缺陷,同时处理的样品少和过程不易控制,回收率偏低[1]。应用程序控制温度-湿法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果蔬菜中汞的方法已有报道[2],应用该法测定茶叶中镉的文献在国内外尚未见到。我们对此进行的试验得到:回收率85.5%~113.6%,相对标准偏差<5%。结果与标准物质相对照,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1 试验条件1.1 仪器与试剂1.1.1 仪器ADE-V型自控电热消解器(核工业北京化冶院);Spectr AA·880型石墨炉检测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PSD (美国Varian公司);…  相似文献   

13.
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明确重金属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镉(Cd)、铅(Pb)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Pb2+单一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根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其数值逐渐下降.低浓度的Cd2+、Pb2+复合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及根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其数值逐渐降低.Cd2+、Pb2+复合处理对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具有抑制作用.而Cd2+、Pb2+及其复合污染对芽长产生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上升.Cd2+单一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毒性最大,其次是复合处理,最小的是Pb2+单一处理.  相似文献   

14.
铅和镉复合胁迫对玉米吸收铅特性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栽条件下,以富友1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铅、镉复合胁迫下,玉米对铅的吸收特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铅在玉米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根>下叶>茎>上叶>子粒,且植株根铅含量低于铅单因子污染。但在同浓度铅处理条件下,随土壤中投放镉浓度由0~40mg/kg的增加,植株根铅含量呈升高趋势。从玉米的生育进程来看,玉米在3个生育时期内的铅含量分配特点是成熟期>拔节期>开花期。  相似文献   

15.
茶园土壤中铅形态的连续浸提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改进的连续浸提试验,将高铅茶园土壤及常态茶园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可分成6种形态: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并用ICP-OES法检测了各种形态铅含量及总铅含量。结果表明,本提取测定方法精密度和准确性好,而且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6.
观察茶儿茶素对铅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和茶多酚对铅染毒小鼠体内铅含量的影响。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力,TBA(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生成MDA(丙二醛)的量测量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以醋酸铅染毒小鼠,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器官中的铅含量。结果发现儿茶素能改善铅诱导细胞的氧化损伤,使细胞活力升高,MDA下降;铅染毒后,小鼠血液、肝、肾、脑和股骨蓄积的铅含量显著增加,茶多酚对小鼠肝脏排铅有显著作用,但对其他器官的铅排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茶园中铅元素含量现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对浙江主要产茶区茶叶原料铅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状况不容乐观。空气沉降物仍是茶叶原料铅含量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对鲜叶进行清洗能适当降低茶叶中铅含量。茶叶铅含量与土壤有效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将是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镉、铅积累与转运在冬小麦品种间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府河污灌区选取代表性农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北方冬麦区适种的10个小麦品种对镉(Cd)、铅(Pb)积累与转运的差异,以期筛选出具有Cd、Pb低积累潜力且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10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和籽粒中Cd、Pb含量在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石新633产量最高,为8 400 kg·hm-2,较其他小麦品种高出7%~23%;石新828和济麦22次之,较其他小麦品种高出1%~15%;籽粒中Cd含量较低的是良星66和济麦22,分别比其他小麦品种低11%~48%和2%~42%。籽粒中Pb含量较低的是鲁元502和济麦22,分别比其他小麦品种低14%~49%和14%~40%。10个小麦品种籽粒中Cd、Pb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对10个小麦品种籽粒和秸秆中的Cd、Pb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知,济麦22、中麦175、良星66和鲁元502均属于籽粒、秸秆中Cd、Pb低积累类群。综合评价小麦产量、小麦地上部Cd、Pb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等指标发现,济麦22为既高产且籽粒具有低积累Cd、Pb潜力的小麦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部Cd、Pb轻度污染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施用白云石粉对茶园土壤酸化及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白云石粉不同施用量对茶园土壤酸化、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以期寻找到土壤降酸、茶叶提质的最佳白云石粉施用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0 kg/hm2(CK)、375 kg/hm^2、750 kg/hm^2、1500 kg/hm^2、2250 kg/hm^2等5个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云石粉施用量大于1500 kg/hm^2时,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增加,交换性酸显著降低;施用量为1500 kg/hm^2,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百芽重、产量、芽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酚氨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500 kg/hm^2,能够有效改善茶园土壤酸化,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20.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方世辉  张秀云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2002,22(2):135-139,146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