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以往用嫁接的方法繁殖牡丹优良品种,多采用根接(芍药根或牡丹根作砧木),很少采用高接。这是有些同志误认为:高接既麻烦又不易成活,是徒劳的。其实不然。只要掌握好高接的时间和操作要领及必要的养护管理知识,那是完全可以成活的,而且成活率还很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践,用萘李作中间砧高接花用碧桃和红叶李成活率达83%以上,而高接樱花则全部死亡。总结了提高高接成活率的方法要领和高接后的技术管理措施,为今后类似高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伊藤牡丹又称伊藤杂种、牡丹芍药组间杂种、芍药牡丹、草本牡丹、伊藤杂种牡丹、伊藤芍药、伊藤杂种芍药、牡丹芍药等,是继中原牡丹、西北紫斑牡丹、日本牡丹等后又一类颇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牡丹品种群,是牡丹与芍药的远缘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牡丹深加工迎来发展新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牡丹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些年,牡丹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菏泽和洛阳两大牡丹主产区,都将发展牡丹深加工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等产品相继研发成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据了解,菏泽先后完成了油用牡丹规范化栽培、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牡丹籽粕中提取芍药苷等技术研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软胶囊、牡丹化妆品、饮品等多种深加工产品。牡丹产业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花卉种植,逐步转为深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利用。而洛阳也凭借在观赏牡丹种植上的传统优势,依托各大加工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提高了牡丹花瓣、牡丹种子加工能力,批量生产牡丹花茶、牡丹精油和化妆品,拉长牡丹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5.
1.高接时间和对象 一般而言,高接以在2月下旬至3月进行为好,只要操作方法规范,成活率可达95%左右。高接换种的对象主要足那些产量低、品质差、抗逆性不强的梨树品种,以及衰老的梨树。  相似文献   

6.
古诗有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是洛阳的市花和文化名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与牡丹有着颇深的渊源,自汉代以来,勤劳朴实的平乐人就有种牡丹、绣牡丹、咏牡丹、画牡丹的风俗习惯,在这一浓厚的背景下,平乐牡丹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牡丹芍药分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精品牡丹芍药展赛2016年4月29日~5月15日,牡丹芍药分会在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期间举办"精品牡丹芍药展赛",同时承办了全国牡丹芍药产业论坛。牡丹芍药分会组织全国牡丹芍药产区、种植及加工企业、科研院所、贸易、文化团体等单位61家参展。精品牡丹芍药展赛共设有室内精品盆栽牡丹竞赛、特色牡丹竞赛、切花芍药竞赛、牡丹新品种竞赛、牡丹景观竞赛五项竞赛,以及特约花艺  相似文献   

8.
牡丹原产中国,从唐朝开元年间即日本奈良时代输入日本算起,日本栽培牡丹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作为一个特殊品种群,日本牡丹的形成及其商品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决不是偶然的。目前,在牡丹生产全球化,并逐渐成为世界名花的过程中,日本牡丹和中国牡丹一样,已成为国际商品牡丹市场不可缺少的内容。 日本牡丹作为一个有别于中国牡丹的特殊品种群,始成于江户时代,明治时期以后商品化生产得到了持续发展。 牡丹雍容华贵,是和平幸福的象征,伴随着牡丹的传入而被日本人民所接受,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重瓣牡丹品种并没有在日本得到传播和发展。日本人民根  相似文献   

9.
北京最大的牡丹芍药繁育基地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北京市最大的牡丹芍药精品繁育基地在顺义区“三高”农业示范区建成,从而填补了首都规模繁育牡丹芍药的空白。 北京自古就有规模栽植牡丹芍药的传统。明、清时期,既有“数百亩一圃”的惠安伯园牡丹,又有“牡丹芍药栽如稻麻”的十里草桥牡丹芍药;既有“足称花海”的清华园牡丹,又有“千顷牡丹红”的梁园牡丹。  相似文献   

10.
彭州位于成都平原西北,乃蜀中“膏腴之上地”,素有“花州”之美誉,为中国牡丹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天彭牡丹”之名得于彭州西北丹景山麓天彭门(山)。丹景山为天彭牡丹的发源地,据载唐时“始植牡丹”。天彭牡丹与洛阳牡丹齐名。大诗人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  相似文献   

11.
郭利利 《种子科技》2023,(14):63-65
紫斑牡丹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其中甘肃省属于紫斑牡丹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因此该种牡丹也称作甘肃牡丹。紫斑牡丹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颜色较多,色彩浓郁,根皮被称为丹皮,种子加工后可制作成牡丹油,具有药用价值,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紫斑牡丹的种植规模也持续扩大,紫斑牡丹苗木培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应对培育技术要点进行落实,同时对各类病虫害进行防治,减轻病虫害给紫斑牡丹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紫斑牡丹的特性,提出了紫斑牡丹苗木培育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紫斑牡丹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牡丹芍药分会紧紧围绕我国牡丹芍药产业发展任务,坚持创新科研、协调产区、服务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弘扬我国牡丹芍药传统文化。品牌展会精彩纷呈3月28~30日,牡丹芍药分会的7名专家,参加了重庆垫江第20届牡丹旅游节,考察了牡丹樱花世界、凯之峰牡丹景区、华夏牡丹园等重点牡丹园区,并与垫江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处局、牡丹种植加工企业进行座谈,就垫江山水牡丹产业基础、发展方向、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牡丹土传病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牡丹是名贵的观赏及药用植物,但随着牡丹的连年种植及种植面积与品种的增多,牡丹土传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牡丹的正常生长发育、种苗质量和开花质量,降低了牡丹的观赏效果和药用价值,影响了牡丹产业化的发展。因此,笔者对牡丹主要土传病害的病害类型、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措施调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对牡丹土传病害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牡丹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深入研究牡丹土传病害生理;开展牡丹园土壤微生物与牡丹土传病害关系研究,以期为牡丹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从而推进牡丹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长沙地区荷泽牡丹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山东荷泽牡丹在湖南长沙地区种植时病害进行了病原物分离鉴定,确定其主要病害有牡丹灰霉病、牡丹褐斑病、牡丹红斑病、牡丹枝枯病和牡丹根腐病。并对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发现病害的发病高峰期为6—8月,随降雨量的增加,田间相对湿度变大,病情加重。通过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5种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5%咪鲜胺乳油对牡丹灰霉病菌、牡丹褐斑病菌、牡丹红斑病菌和牡丹根腐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对牡丹枝枯病菌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牡丹课题组培育的6个牡丹新品种,在美国牡丹芍药协会获得登录认证证书。6个新品种主要是以黄牡丹、紫斑牡丹和日本牡丹为父母本,通过远缘杂交培育而成,具有花色艳丽、花枝长和抗性强等特点。因野生牡丹和栽培品种花期不遇以及野生牡丹异地栽培困难等原因,目前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多数是通过传统品种的实生选种和定向杂交等方式培育,而以野生牡丹作为父母本  相似文献   

16.
果品市场连续几年出现苹果难卖、小杂果畅销的现状,品种的更新换代,淘汰劣质果,更新优质果成为调整果业结构的当务之急,推广果树高接换种技术则成为改变果树种植现状的重中之重。果树高接香果试验(各地资料未见报道),苹果树高接香果,属种间高接,树种差异小、亲和力强、抗性强、结果早、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7.
<正>牡丹有白、黑、粉、红、黄、蓝、紫、绿和复色9大色系,随着牡丹的嫁接技术逐渐成熟,园艺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同一株牡丹花开多色。培育什锦牡丹是利用牡丹的嫁接技术,在同一株牡丹的不同枝条接上不同牡丹品种接穗,成活后一株牡丹可以开出3~9种颜色的花。砧木选择什锦牡丹的砧木选择时要考虑品种、株龄、生长势等因素,栽培中好的牡丹品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接换种对核桃枝条和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对定植10年的实生砧+‘香玲’进行高接换种‘清香’,以短截更新为对照,成活3年后比较分析1年生枝和根系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高接后1年生枝导管密度为76.82 N/mm2,平均长度为39.85 cm,叶片N、K元素含量分别为27.20、7.17 g/kg,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高接提高了养分运输和树冠恢复效率。(2)更新处理20~40 cm土层根系导管直径为86.55μm,0~20 cm土层根系导管平均密度为149.33 N/mm2,显著高于高接处理(P<0.05),说明高接‘清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根系结构。(3)高接后0~20 cm土层根系韧皮部厚度/枝条半径比例为0.39,其根系平均长度、直径、周皮厚度分别达到10.64 cm、2.36 mm和70.09μm,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高接‘清香’后,光合产物倾向于分配到0~20 cm土层根系。(4)高接‘清香’核桃后,1年生枝和20~40 cm土层根系形成层厚度分别达到36.26、76.4...  相似文献   

19.
产业     
《中国花卉园艺》2015,(4):15-17
<正>中科院牡丹、芍药研究团队揭开传统牡丹品种来源之谜本刊讯历史上栽培牡丹有众多品种,其中一些流传至今,称为传统牡丹品种。这些品种是怎么起源的?如何形成的?近日,国家科学院院士洪德元带领中科院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牡丹、芍药研究团队揭开了花王传统牡丹品种的由来之谜。研究团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调查牡丹植物资源。通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居群取样和统计分析,确认牡丹有9个  相似文献   

20.
清代计楠著于1809年的《牡丹谱》,记述了近200年前江南牡丹的主要园艺品种,根据亲身实践总结了牡丹栽培经验,是研究江南牡丹品种群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江南牡丹习性的观察与栽培经验的总结,至今对江南(含上海)牡丹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计楠《牡丹谱》介绍的情况看,他搜集的品种有两大类:一是从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