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桂范  于佰双 《大豆科学》1998,17(3):248-255
1994-1996年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大豆联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采取缓解的各项农艺措施均可(1)减少量、迎茬大豆的产量损失,使重茬产量损失较正茬 10%以内,迎茬产量接近正茬产量;(2)对重、迎茬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志到促进作用;(3)可减轻重迎茬大豆根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大豆重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勤燕  陈宗泽 《大豆科学》1996,15(4):357-361
1992、1993年,我们就大豆重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茬与重迎茬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于花期表现出明显差别,正茬显著高于重茬及迎茬。这是由于重迎茬改变了土壤环境所致,因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大豆重迎茬早期营养诊断的指标。不同茬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因生育期而异,其趋势为播种前正茬〈重茬2年〈重茬1年〈迎茬,亩期、鼓粒期重茬2年〈迎茬〈正茬〈重茬1年,成熟期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刘忠堂  于龙生 《大豆科学》2000,19(3):229-237
本研究采取在五个生态区设置9圃固定轮作区与相应生态区生产地块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豆迎茬,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对大豆生育,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构成产量因子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三年研究结果表明,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重,迎茬年限增加而加剧,以迎茬减产最少的6.1%,重茬一、二、三年分别减产9.9%,13.8%和19%。不同生态区减产程度不同,重迎茬对大豆生育,干物质积累及构成  相似文献   

4.
接种根瘤菌在暗棕壤不同茬口上的试验结果显示:在正茬上表现明显,迎茬较好,重茬较差;增产幅度分别为:正茬4.2%-24.3%,迎茬1.4%-15.7%,重茬0.7%-19.3%。施用根瘤菌剂可以适当减少尿素或二铵的施入量。  相似文献   

5.
东北黑土区重迎茬对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重迎茬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明显加重,为了探讨黑土区生产田重迎茬对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影响,选择有代表性的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所有处理均一致的正茬、重茬和迎茬大豆田进行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同地势的不同茬口大豆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重茬和迎茬根腐病、灰斑病和大豆食心虫发生程度较正茬严重,重茬又重于迎茬,重迎茬根腐病和食心虫在洼地发生较平地和岗地严重,平地灰斑病发生重于岗地和洼地,土壤中胞囊数量岗地重茬最多.  相似文献   

6.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影响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1 大豆重迎茬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 ,东部低湿区 ,西部风沙干旱区 ,西南部盐碱土区和中南部黑土区五个生态区 8个试验点 ,设 9个固定轮作区和相应生态区的 8个县生产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迎茬和不同重茬年限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 ,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减产 ,重茬减产 6 1% ,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分别减产 9 9%、13 8%、19%。不同生态区减产幅度不同 ,以北部高寒区和东部低湿区减产幅度小 ,西南部盐碱土区减产幅度大。重迎茬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商品品质下降 ,百粒重降低 ,病虫粒率增加。短期重迎茬对…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水分有一些不利的变化,但其程度低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某些时期重茬大豆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还会高于正茬轮作。这说明土壤水分没有明显恶化,不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养分虽然在理论计算时,会出现氮素营养亏缺,但是生产实际中,由于施肥的缘故,大豆重迎茬并没有造成养分的明显偏耗,不仅氮磷钾三元素如此,硼、钼、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是不同轮作方式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不施肥的盆栽条件下,大豆以及玉米、小麦重茬种植都比正茬轮作多消耗了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其中重茬大豆对全磷和速效钾的消耗高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大豆重迎茬种植,植株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多数营养元素、特别是对于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能力下降,但是,对于钙、镁、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增加;增施钾肥能显著地提高重迎茬大豆的产量。这一切都说明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以及根对养分吸收能力减弱对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重迎茬种植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减产6.1%-19.0%,大豆根腐病与孢囊线虫病危害加重发展蔓延、杂草数量较正茬豆田增加了69.15%,难治的阔叶杂草大量繁衍约占全田杂草68.37%。试验证明采取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石灰改土,大豆增产13.8%、11.8%、7.6%,是控制重迎茬危害可行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豆重迎茬障碍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大豆重迎茬障碍的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为了探讨这一问题,选择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进行大豆正茬、迎茬和重茬试验,在大豆生育期调查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显示:低湿区和平原区3种茬口大豆出苗率、株高、根瘤鲜重、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丘陵区,低湿区大豆生育后期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稍高于平原区,3种地势大豆各项生育指标均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总体上低湿区产量最高,其次是平原区,丘陵区产量最低,并且低湿区重迎茬减产幅度较小,丘陵区减产幅度最大。所以,干旱年份丘陵区大豆重迎茬障碍大于平原区大于低湿区。  相似文献   

11.
朱艳  陈立杰  段玉玺 《大豆科学》2007,26(2):208-212
研究四种耕作方式(连作、轮作、水田改旱作和撂荒)对大豆苗期胞囊线虫群体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连作使大豆田土壤中胞囊数量显著增加,撂荒使大豆田土壤中胞囊积累数量最少,其次是水改旱和轮作.连作可促进大豆根上和根内胞囊线虫数量显著增加,随连作年限增加,根内胞囊线虫数量也显著增加.轮作条件下根上和根内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较连作少,但高于水改旱和撂荒,其中在3种轮作方式中玉米-玉米-大豆的轮作土壤中胞囊数量积累最少,根上和根内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也较少.水改旱条件下,根上和根内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数量都很少.撂荒条件下,根上未发现胞囊线虫,而且根内胞囊线虫发生也很少.大豆种衣剂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或干扰胞囊线虫的孵化与侵染.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条件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通过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不同轮作方式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重迎茬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二者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迎茬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脂肪总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迎茬大豆的脂肪含量略有增加,并且不同迎茬轮作方式的影响幅度不同,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并且增加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长而加大,在短期内(重茬2年),重茬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在重茬3年以后,重茬使脂肪含量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使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增加,增加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2年以后)。  相似文献   

13.
耕作方式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秋旋耕起垄、秋深松旋耕起垄、春旋耕起垄和春顶浆打垄4种土壤耕作方式,进行田间大区试验,以探讨土壤耕作方式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秋旋耕起垄和秋深松旋耕起垄出苗率高于春旋耕起垄和春顶浆打垄,出苗率均达85%以上,秋整地大豆生育期间干重、根瘤重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春整地,秋旋耕起垄大豆根际微生物总数最多,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春顶浆打垄。秋季整地地下害虫——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危害率比春季整地低10%左右,春顶浆打垄危害率高达34.3%。秋整地大豆的灰斑病发生程度、籽粒紫斑粒率和虫食率均低于春整地,秋整地产量较春整地增产16%以上,从本试验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黑土平原区秋整地对连作大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连作植株生长及病害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永久  韩丽梅 《大豆科学》1997,16(2):131-135
大豆是土壤水分比较敏感的作物,水分胁迫对大豆连作植株生育影响超过了连作本身的障碍因素影响;水分胁迫加剧了连作大豆苗期病害。病株率与土壤含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大于190g/kg至200g/kg,连作大豆栽培障碍最轻。  相似文献   

15.
耕作、培肥措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春阳  田秀萍 《大豆科学》2001,20(2):116-119
六年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产量轮作高于连作。在所有处理组合中,耕翻施有机肥效果最佳;在等量化肥情况下,土壤耕作最好的是耕翻,其次为深松,免耕效果最差;培肥措施中,有机肥处理组合平均产量最高,其次是化肥处理,秸杆还田居第三位;以上处理组合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6.
连作对大豆根系酚,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桂萍  刘新军 《大豆科学》1998,17(4):363-366
本文探讨了轮作,连作大豆根系中酚,糖含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施肥克服连作对大豆生长发育的障碍效应。采样观察并对根系中酚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连作大豆的根系不仅变褐严重,而且酚含量高于轮作大豆,连作施化肥对大豆根系内的酚含量无明显影响;连作大豆根系中总糖量低于轮作。  相似文献   

17.
连作对大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赵淑英  赵九洲 《大豆科学》1995,14(2):113-118
  相似文献   

18.
麦/玉/豆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玉/豆轮作制度下,通过在不同年份改变施肥量,研究前茬作物的肥料残效和不同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玉/豆轮作与大豆连作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各处理平均株高较连作处理增加25.6%,单株荚数增加90.2%,单株粒数增加158.2%,茎粗增加10.5%.不同施肥水平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同样在轮作制度下,年际问调整化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好的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