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渍排水标准是治渍工程设计和田间灌排水管理的依据,江西省比较成功的稻田治渍排水标准是,按水稻各生育期生理生态需要确定的动态标准:即在稻田淹灌期土壤应具有适宜的垂直渗漏量;落干期要满足地下水排降速率需要;晒田期农田地下水位应控制在适宜埋深;耕层具有适宜的含水量.这四项指标作为田间排水设计及田间管理的依据.实践表明,土壤具有适宜的垂直渗漏量是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治稻田渍害,达到高产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四湖地区渍害低产田排水改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江汉平原的四湖地区有耕地面积580万亩,渍害低产田占34.5%,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在研究渍害田分布,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稻田治渍排水标准,提出适宜的垂直渗漏量是稻田治渍的重要指标;渍害稻田麦作期的地下水位控制;以及田间工程要求和田面水分管理的措施。为平原湖区渍害低产田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稻田渗漏率的大小对水稻的需水量影响很大,因此,准确测定稻田的渗漏率很有意义。在海南北部地区水资源开发项目中,由日本灌溉专家武田信明先生介绍的一种稻田渗漏率测试方法,经实际野外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进行稻田地下排水,可以达到增加产量、改良土壤等目的,若排水不合理,轻者事倍功半,甚者适得其反。本文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对水稻生长阶段的不同稻田渗漏量和水稻产量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水稻各生长阶段的适宜稻田渗漏量值,使稻田地下排水存优去劣,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珠江三角洲沙围田地区,土质粘重,“四水”过剩,影响水稻根、稻叶早衰,限制稻谷产量的实际问题,对稻田渗漏与稻根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六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确定稻田适宜渗漏量的指标及其生物学依据,对我国南方类似条件的稻田,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宁东港灌区稻田排水沟距的综合对比试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稻田不同排水沟距对控制地下水位、渗漏量、土壤Eh值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初步提出该地区稻田适宜的排水沟距。为今后该地区及类似地区排水沟道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水田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分析了稻田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内涵,介绍了目前稻田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测定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对比实测法。对比实测法依据田面渗漏是稻田的有效耗水,而格田与沟道之间以及田埂的侧渗则是无效的渗漏。测定时,将一个格田四周田埂内侧由塑料薄膜封闭,防止侧渗,另一格田四周田埂保持原状,通过统计灌入二个格田的单位面积灌水量计算田间水利用系数。该方法避免了中间测定造成的累积误差,理论依据充分,实际操作简单,适用于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水稻间歇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祖莲  薛继亮 《节水灌溉》2001,(6):23-24,29
稻田间歇灌溉和其它水分管理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指出,相对而言,水稻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最节水,且灌水次数及田间排水量最少;其节水的机理在于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稻田渗漏量和腾发量。  相似文献   

9.
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及土壤水分能量调控标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198 9~ 1998年在沈阳农业大学灌溉试验场通过盆载、蒸渗仪、小区及大田进行试验研究 ,分析了水稻的需水规律及稻田土壤水分能量的变化特点 ,论述了土壤水分状况与水稻腾发强度之间的关系、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腾发量的调控作用以及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提出了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和土壤水分能量调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水稻生长模拟模型ORYZA2000分析了淹灌、间歇灌溉、雨养3种稻田水分管理模式下田间水量平衡和水分生产率,以及不同地下水埋深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模式巨大耗水量主要是满足稻田深层渗漏损失,间歇灌溉可以减少田间渗漏量,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雨养栽培不仅可以减少深层渗漏,并可以利用地下水,以维持水稻蒸发蒸腾需要;3种灌溉方式以雨养模式水分生产率最高,其次为间歇灌溉,淹灌最低;地下水埋深对雨养模式的产量、水分生产率和水量平衡影响最大,对间歇灌溉相关指标影响较小,而对淹灌模式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菜田灌溉水肥渗漏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膜下沟灌方式下不同灌水量番茄田土体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灌水量与土壤水在根层外渗漏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主要根系层为0~40 cm,最深根层为60 cm。在灌水量7.5~ 22.5 mm范围,灌溉后番茄田不同土层水分增加量呈垂直递减;在灌水量7.5~45 mm范围,灌溉水根层外的渗漏率与灌水量呈线性相关;该文以满足根层水分有效供给和控制根层外渗漏为目标,确定日光温室番茄花果期和采收期适宜每次灌水量为15~22.5 mm。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浅根性蔬菜根-水同位管理灌溉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根系吸水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沈农9660号水稻品种为试材,随机选取一个蒸渗仪(面积为2.5m×2m)进行根系生长观测试验。采用水洗法,测定水稻根系重量根密度。运用非称重式钢筋混凝土蒸渗仪的蒸腾量观测结果,在总结国内外作物根系吸水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差分法对有根系吸水条件下的稻田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模拟,导出了水稻根系吸水模型。  相似文献   

13.
<正> 水稻需水量系由植株蒸腾量、棵间蒸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三个部分所组成。前两者之和又简称腾发量。一般,用水量平衡原理测定水稻需水量,有田测、坑测、筒测三种方法。目前坑测和筒测又可称为器测,如用蒸渗器,水力蒸发器等进行测定。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大多数灌溉试验站至今都沿用筒测法。即选择适当大小的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筒测区,在测区内安装一定口径的镀锌铁皮制成的有底和无底测筒。  相似文献   

14.
为快速准确测算稻田净灌水量,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同步验证的方法,分析直接量测与观测分析2种方法所得小区净灌水量间的差异及原因,并引入偏差系数K(即用2种方法测量值的比值表示直接量测法的偏差程度)。结果表明:水稻茎秆对田面水层的填充作用,会对直接量测法所测净灌水量产生影响;与观测分析法相比,直接量测法所测稻田单次净灌水量偏大1.4%~11.7%,且此偏差在水稻生育初期较小,至生育末期逐渐增加至最大;茎面积指数SAI与K成明显线性关系,采用SAI对直接量测法所测结果进行校准,可减少稻田总净灌水量测算偏差2.3%~6.3%。  相似文献   

15.
水稻间歇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使稻田水分处于“薄水层─湿润─短暂落干”循环状态的水稻间歇灌溉是我国应推广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之一。依据近三年来的试验研究,讨论了间歇灌溉的节水和增产机理,提出了着眼于提高降水利用率和降低渗漏量的稻田水管理模式及其注意事项;同时认为水稻间歇灌溉有利于提高氮素养分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6.
<正> 稻田需水量或称稻田耗水量,它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地下渗漏三部分。在组成水稻需水量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一定的可变性。如蒸腾量主要是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使水分通过叶片以水汽的状态消耗,是个生理的过程。因此,叶片蒸腾量的大小,除受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日照、风速等因素影响外,主要是受水稻的需水特性、生育期的长短,特别是叶面积大小所支配。棵间蒸发是物理的气化过程,在其它气象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有水  相似文献   

17.
<正>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90%以上都采用淹灌栽培,它需要大量的农田灌溉用水量。 这里,我们把水稻需水量定义为植株蒸腾与棵间蒸发之和,亦称腾发量。稻田耗水量则等于其需水量加上地下渗漏量。水稻需水量是灌溉用水量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水资源合理利用供需平衡研究、农田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区用水管理、水利经济分析中所需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间尺度节水灌溉水稻腾发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小型蒸渗仪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试验研究基地测定了2015年水稻生育期稻田蒸散量和土壤蒸发量,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水稻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在水稻生育各期的日变化规律和稻季逐日变化趋势及分配特征,分别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上蒸腾量和蒸发量与净辐射(Rn)、叶面积指数(LAI)、饱和水汽压差(D)、空气温度(Ta)、风速(V)和表层土壤含水率(W)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ET)与水稻蒸腾量(T)均呈明显的倒"U"型单峰变化趋势,变化规律也基本保持一致。土壤蒸发量(E)在水稻生育前期也呈倒"U"型单峰变化,之后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蒸腾量正负波动,水汽凝结对蒸渗仪的测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水稻生育期的T与ET逐日变化趋势及波动状况也都基本一致,总体上为先增加后减小,高峰期出现在分蘖后期。以分蘖后期为界,之前稻田蒸散以蒸发为主,之后以蒸腾为主。从水稻移栽到乳熟,E/ET从接近1逐渐减小至0.19,黄熟期略有增加。在小时和日时间尺度上,影响节水灌溉稻田蒸腾量与蒸发量的主要因素不完全相同,影响程度也不相同。Rn和LAI分别是小时和日尺度上水稻蒸腾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LAI和D则分别是两尺度上土壤蒸发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所有因素中,LAI对两时间尺度蒸腾量和蒸发量均有显著影响(α0.001)。尺度差异的分析对田间水分管理及水转化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渠道渗漏测试方法的选择,不仅决定于测试方法本身的特点、测试精度、适用条件,而且也决定于测试的目的和被测渠道的特点。一、测试方法种类及其特点目前我国现场测试渠道渗漏损失的方法主要有:静水法、动水法和测渗仪法(点测法)。采用静水法测试渠道渗漏损失具有以下特点: (1) 静水法测量渠道渗漏水量用称量法或体积法,是测量渠道渗漏量精度最高的方法之一。采用静水法不但可以测量渗漏量大的渠道,而且在渠道渗漏量相当小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西北干旱地区葡萄园作物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土壤蒸发、作物蒸腾和总耗水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园土壤蒸发、作物蒸腾和总耗水平均日变化均呈"钟型"曲线;全生育期葡萄园耗水420 mm,其中土壤蒸发量193 mm,占46%,作物蒸腾量227mm,占54%;日均总耗水、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分别为2.32、1.08、1.24mm/d。微型蒸渗仪结合茎流计测定的耗水与涡度相关仪测定的在小时和日尺度上均比较接近,差异不足10%;灌溉和降雨使土壤蒸发加剧,作物蒸腾对灌溉的响应滞后于土壤蒸发,而对降雨无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