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母畜的发情率,提高经济效益.[方法]应用中药"催情散"进行母牛催情试验.[结果]试验研究对24例不发情母牛用药试验,采取中药"催情散"治疗母牛不发情,经服药后配种,发情率和受配率都达到87.5%.[结论]"催情散"具有催情功效,适用于母畜不发情的病症.  相似文献   

2.
对直肠检查发现的发情而卵巢上无卵泡发育或长期不发情母牛,采用口服催情散与肌注前列腺素F2α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口服催情散后120-240h有96.3%(52/54)母牛发情,发情母牛中有92.3%(48/52)母牛排卵,第一情期受胎率为89.6%(43/48):肌注前列腺素F2α后60-100h有80%(16/20)母牛发情,发情母牛中有81.3%(13/16)母牛排卵,第一情期受胎率为53.8%(7/13)。两种药物作用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母畜大多数发情不明显或者不发情,这给1959年畜牧业的继续大跃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人工催情的成功使人们喜出望外,我们沛县选用“求偶素”给母牛进行注射,剂量是每头大家畜肌注三毫升(含一毫克)或一毫升(含5毫克),试验结果,母畜发  相似文献   

4.
对不发情的母畜 ,采用苯甲酸求偶雌二醇、孕马血清、促卵泡素、前列腺素、乙烯雌酚等性激素类药物进行催情 ,是提高母畜繁殖力的有效措施。但在使用时 ,须“三忌” :一忌频繁使用。为促使母畜早发情、快发情而连续多次使用性激素 ,会打乱母畜的性周期 ,严重的可造成母畜性机能丧失 ,使母畜只发情不排卵或配种后不受孕。因此 ,使用性激素对母畜催情 ,不可连续滥用。如使用一次未见效果 ,则至少需隔 1个多月后再用。二忌用药过量。采用性激素类药物对母畜催情时 ,必须按规定严格掌握用量。三忌用后配种。一般情况下 ,对使用性激素催情后发情的…  相似文献   

5.
促排多胎素具有刺激成熟卵泡排卵,促进发情,调节发情周期,提高母畜受胎率的功效。本试验应用促排多胎素对农村分散饲养、产犊后久不发情或发情迟缓的母牛进行诱导同期发情效果研究。结果:在注射药物后24~72h内有91.67%(55/60)的母牛发情,经直肠检查发情母牛中排卵率为89.09%(49/55),情期冷配受胎率为63.27%(31/49)。试验表明:促排多胎素对产后久不发情或发情迟缓的母牛进行诱导同期发情处理效果明显,是一种理想的催情药物。  相似文献   

6.
对不发情的母畜,采用苯甲酸求偶雌二醇、孕马血清、促卵泡素、前列腺素、乙烯雌酚等性激素类药物进行催情,是提高母畜繁殖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使用应得当,否则,会影响到使用效果。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对母畜催情有三忌:一忌频繁使用有的人为了能促使母畜早发情、快发情,对母畜连续多次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催情。结果,适得其反,打乱了母畜的性周期,严重的可造成母畜的性机能丧失,导致母畜只发情、不排卵,配种后不受孕。因此,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对母畜催情,不可连续滥用。如果使用一次未能见效果,至少需隔1个多月以…  相似文献   

7.
母畜不发情是常见多发病之一。据《国外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科技进展》报导,对77万头母牛普查结果,有各种生殖障碍造成不孕的占14.15%。本省桐梓县报导,1077头适龄母猪,不孕的达18.1%。我县母畜不孕情况,虽未详细调查,但比例也不会小。因此它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母猪患这种疾病,农村多阉割育肥;而牛的不发情,则多为不治之症。虽曾有少数采用激素治疗,但因药品不易购买,且效果不佳,在农村少有使用。为寻求简便,有效,费省的治疗办法,我站于一九七七年用自制催情散试治此病,取得初步效果。现将第一阶段验证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8.
母畜用性激素催情“三忌”对不发情的母畜,采用苯甲酸求偶雌二醇、孕马血清、促卵泡素、前列腺素、乙烯雌酚等性激素类药物进行催情,是提高母畜繁殖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使用应得当,须注意“三忌”。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农村对母畜使役过重,加之饲养管理跟不上,每年有20%~25%的可繁殖母牛不发情或发情期拖后,严重影响了母牛的繁殖,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母牛的发情率、受配率和受胎率,我们根据初乳含有完全的生物学活性物质,如球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酶和各种激素,其中包括雌激素的特性,进行了初乳诱导乏情母牛发情的实验,自九一年至九三年共催情母牛142头,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传统中兽医理论组方,配制一种中药散剂——奶牛催情促孕散,对奶牛高烧性疾病后继发卵巢静止病例进行治疗试验。2个疗程后试验组发情率达80%,发情牛配种爱胎率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乏情症是造成母畜繁殖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中草药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兽医临床研究表明,中草药“催情散”对母畜具有催情和促排卵作用,能有效治疗母畜乏情。介绍了中草药“催情散”的主要组分及其药效,阐述了“催情散”在治疗母畜乏情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以期为该中草药复方在家畜养殖生产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不发情的母畜,采用性激素类药物,如苯甲酸求偶雌二醇、孕马血清、促卵泡素、前列腺素、乙稀雌酚等进行催情,是提高母畜繁殖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使用应得当,要注意“三忌”:一忌频繁使用。有的人为促使母畜能早发情、快发情,就接二连三地对母畜多次使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母猪不发情现象在我国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很多从业人员不管什么原因,见到母猪不发情就滥用催情药物,片面追求3天发情5天配种,一些兽药厂家为了迎合客户心理,打着中药调理的幌子滥用催情激素,结果不是发情配不上种就是产仔数少.极少数催情后能正常产仔的母猪下胎又无法正常繁殖。其实,母猪不发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先找到病因才能找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筱军 《饲料研究》2001,(5):39-39
母畜繁殖是提高家畜饲养效益的重要环节。但有些母畜不发情,这就急坏了养殖户。因此,有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就滥用性激素药物催情,如使用苯甲酸求偶雌二醇、孕马血清、促卵泡素、前列腺素、乙烯雌酚等。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轻则打乱了母畜的性周期,重则会使母畜性机能丧失。有的母畜虽在性激素药物催情后能够发情,却不排卵,配种后也达不到受孕的效果。 其实,母畜不发情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一是母畜未到性成熟期和发情期;二是母畜过于肥胖,影响发情;三是母畜极度瘦弱,营养不足,尤其缺乏维生素 E等;四是母畜患有生殖道…  相似文献   

15.
对发情的母畜采用性激素类药物,如:促卵泡素、前列腺素、乙烯雌酚等进行催情是提高母畜繁殖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使用应得当,要注意“三忌”。  相似文献   

16.
我国肉牛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商品牛源紧张、牛肉供应不足。基础母牛繁殖率低是造成牛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母牛繁殖率对于缓解牛源紧张、提高养殖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在短期内补饲催情饲料结合药物诱导催情的方法,来提高母牛繁殖率。结果表明。饲料催情结合药物催情2个月内母牛发情率达到81.8%,妊娠率为63.6%;发情率和妊娠率均有明显提高。对比目前生产模式,该技术方案使用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显著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用中药“催情散”治疗母猪不发情二千例左右,疗效达90%以上,现介绍如下; 适应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迟缓。处方:当归八钱官桂四钱元参五钱阳起石八钱杜仲(炭)五钱茴香五钱川芎四钱熟地五钱阴起石八钱  相似文献   

18.
在正常情况下,母牛发情有一定的规律.由于母牛发情常常受内外因素(如营养\劳役\气候等)的影响,有的母牛发情会超出正常规律.这种超出正常规律的现象叫异常发情,在冷配工作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如配种过的母牛过一段时间又发情了,有的母牛在两三个情期内不发情,有的母牛发情持续时间很短,更有的母畜时断时续:常常于10天发情一次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奶牛群中不乏长期不发情(主要是卵巢机能不足)的母牛*这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促使乏情母牛卵泡发育成熟并发清排卵,1次或隔6天2次肌注孕马血(PMSG)是一种直接有效和便于操作的方法[1,2]。但PMSG对每头母牛催情的有效剂量间相差悬殊(数倍)和对个体母牛催请有效剂量的狭窄[2](约在±15%以内)。这就要求操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因而限制了PMSG在乏情母牛催情上的实际应用。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模式化的乏情母牛催情方法。我们在1997年底初步试验了一种模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受催情母牛鞍钢副业总厂畜…  相似文献   

20.
丁家科 《当代畜牧》2014,(33):23-24
为解决适配母牛不及时发情或不发情等问题,提高母牛受胎率。笔者对不发情的初产适龄母牛和经产母牛进行分组、分时、定量肌注兽用激素(组合),适时开展人工授精,定期进行妊娠检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母牛发情率提高至97.16%、情期受胎率提高至71.2%。激素组合疗法对不发情母牛有显著的催情、促排卵作用,能有效提高母牛受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