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振元 《花木盆景》2006,(4):F0005-F0005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以下简称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太空诱变因子(微重力、宇宙射线、重粒子、高真空和交变磁场等)作用下,使植物材料发生有益遗传变异,进而经过地面繁殖、栽培、测定试验,筛选出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综合了航天技术、太空生物学和现代遗传育种学等学科的高新技术,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传统农业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是植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白莲的离子注入诱变育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子注入技术用于生物诱变育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生物育种新技术。有关资料表明,离子注入法诱变育种,具有变异率高,变异谱宽,易稳定等优点。为了探索离子注入能否引起白莲性状变异,广昌白莲科研所与北师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共同合作,对白莲进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用江西省广昌县白莲科研所提供的太空莲1号、太空莲2号、太空莲3号种子,挑选其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无破损、无霉菌污染的铁莲子作为试样。1.2方法1.2.1辐照及能量。试验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所进行,采用P 、C 、N 离子种类,2MeV和3MeV能量注入,…  相似文献   

3.
太空诱变育种研究是利用太空搭载等综合技术进行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是集空间技术、现代化农业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交叉新技术,是近几十年来产生的一种崭新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创造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是缓解植物及农作物种质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生物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现对太空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生物学效应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或太空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和交变磁场等太空综合因子作用下,使作物的染色体发生畸变,DNA内部发生重组导致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返回地面后结合常规育种利用有益变异,选育新  相似文献   

5.
航天育种(Spaceflight Breeding)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将农作物种子或其它材料搭载到距地球20~40km的高空,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等太空诱变因子的作用下,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6.
航天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航天育种(SpaceflightBreeding)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或其它材料搭载到距地球20-40km的高空,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等太空诱变因子的作用下,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探索利用空间环境条件来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我国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物种也推陈出新,例如:‘太空一号’豇豆、黄瓜等物种。  相似文献   

8.
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利用太空环境中许多在地面难以获得的诱变因素和多因子综合作用的条件,对某些作物品种可能出现一些特异性状的有用变异,从而创造更优良品种的一种育种手段.湖州市农科院2003年从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引进航天育种黄瓜--太空96-1,进行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对品种特性有了深刻了解,并总结出了一套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温海军 《蔬菜》2008,(2):9-9
超级大南瓜"太空一号"系由内蒙古开鲁蔬菜良种繁育场历经6年之久,从美国大月亮南瓜品种变异株中经多代杂交选择典型变异株,再采用系谱法选育单株,最后用稳定性强、表现好的单株大果型南瓜与烟台农科院采用太空诱变育种技术育成的特大南瓜进行杂交后选育而成.本品种于2007年通过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上海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验收鉴定,并在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栏目做了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0.
鲜干兼用型辣椒航椒4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椒4号是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太空诱变的种质材料选育的自交系配制而成的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2002年在神州3号飞船上搭载天水羊角椒、甘农线椒干种子进行太空诱变处理.2003年进行田间观察试验和RAPD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太空诱变处理使这两个品种产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太空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诱变因子、育种特点、研究现状等方面对国内外太空育种研究进行综述,并就中国太空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航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太空诱变后的空间效应和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进展,介绍了太空诱变机制研究现状,分析了太空诱变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太空诱变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航天诱变育种的现状及其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或太空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和交变磁场等太空综合因子作用下,使作物的染色体发生畸变,DNA内部发生重组导致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返回地面后结合常规育种利用有益变异,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技术. 航天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兴育种技术.是综合了宇航、辐射、遗传、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航天育种的特点是: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稳定性强,因而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良种.其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的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发展农业是当今农业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以来,江西省广昌白莲科研所多次开展子莲离子注入诱变育种试验,以第3次离子注入试验为背景,以京广1号、风卷红旗、太空莲36号3个品种的313粒种子为诱变对象,对用离子束诱变育种中出现的变异和生物效应进行了初步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子莲种子萌发、胚芽生长和花芽分化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M0代还出现了荷叶生长不良、雌蕊瓣化、花型和花色等变异,根据育种目标,初选出优良单株5株。  相似文献   

15.
卫星搭载对芦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杨林  李书华 《蔬菜》2008,(6):30-31
空间诱变育种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高科技育种新技术。1987年以来我国已利用卫星对水稻、玉米、番茄等50多种农作物进行了搭载试验,并对其空间诱变效应、诱变机理进行了大量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且稳定、快的特点,因而受到农作物育种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刘录祥 《蔬菜》2012,(9):1-4
随着神州九号的顺利发射和返回,太空经济再次成为了热门话题。作为太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航天育种以其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而备受关注。高精尖的航天技术和传统的农业,这原本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领域,现在已被科学家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航天技术成为了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借助航天工程把农作物种子送入太空,利用特殊的空间环境使其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再通过进一步的选育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从而提升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航天工程育种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的一种新的农作物育种技术途径,那么,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目前取得了哪些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如何?太空种子有辐射吗?我们吃的蔬菜哪些是由太空种子培育出来的?本期业界观察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请他为我们一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详细阐明我国近年在诱变源、辐射诱变机理、辐射效应、诱变材料、辐射剂量与变异率的关系等方面研究概况.最后提出今后辐射育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末名 《辣椒杂志》2005,3(3):47-48
太空育种又叫航天育种,即是将植物种子或枝芽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太空微重加重离子、多种宇宙射线、大交变磁场和短期过载等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突变,获得高品质的新品种,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档次。我国从1987年8月5日发射的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的青椒、小麦、水稻等一批种子起,开始了我国在太空育种领域的有益尝试。至今,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已先后8次进行了70多种植物近400多个品种的太空育种试验。诱变、育成了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小麦、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新品种、新品系,其中不少属于具有突破性影响的优良突变。这些种子已在湖北、江西、广西、黑龙江等地“安家落户,繁育后代”。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4个太空诱变株系及5个对照(1个统一对照,4个母系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含糖做差异性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二倍体诱变株系JT7503—36528 SP2含糖率比统一对照高2.68度,比母系高1.84度,并达到5%的显著水平;四倍体诱变株系JT334-3 SP2产量及合糖均超母系对照,产糖量超母系对照14.3%,这2份诱变材料入选株系超亲性状显著,证明甜菜太空诱变后代返地育种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对"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循化线辣椒种子M1代的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对循化线辣椒M1代的生理方面影响较大,M1代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比对照要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绿素a/b的值有所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小于对照;M1代果实VC含量的平均值小于对照,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果实VC含量的变异系数要大于对照,太空诱变拓宽了循化线辣椒M1代果实VC含量的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