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白地膜进行洋葱高产栽培已全面得到推广应用。但在白地膜覆盖栽培中杂草及后期地温影响洋葱的高产。为促早熟高产兼顾抑制杂草。我们试验用黑地膜对洋葱田进行全层覆盖替代白地膜并取得了好效果,对杂草控制率达95%以上,洋葱增产5%左右,是一种较为可行的覆盖法。具体操作是:在洋葱田施足基肥整好地后,用黑地膜全层将地面覆盖,再打孔栽苗,栽后管理与白地膜相同。这样用黑地膜越冬期可保温,在立夏后又可降温(黑膜下地温低于白膜2~3℃)使洋葱头的膨大期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产量。同时既可防杂草,又不增加管理负担,不失为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方园艺》2012,(4):190
在冬春低温季节,塑料大棚往往密不通风,里面过高的空气湿度会抑制植株正常的水分蒸腾,减缓土壤正常的水循环,诱发和加重病虫害发生,并容易造成落花落果。下面介绍几种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方法。1.选用无滴膜。选用无滴膜可以减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并有利于透光、增温。对普通薄膜表面喷涂除滴剂,或定期向薄膜表面喷撒奶粉、豆粉等,也可以减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2.覆盖地膜。覆盖地膜一般可使10cm处地温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气温提高1℃左右。同时,由于地膜不  相似文献   

3.
1.小棚加地膜、小棚、地膜等几种保护栽培均有良好的改善土壤温度状况的效果,其中以地膜加小棚的为最好,其次为地膜区(改良地面区好于一般地膜区),小棚区占第3位,另外,小棚区的土壤湿度比小棚加地膜区湿度大。由于复盖提高地温,要早拟膜,在不受霜冻的前提下,适当早定植,采用早熟品种,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2.小棚加地膜弥补了地膜只增加地温而不增加近地气温的弱点,小棚只增加气温,很少增加地温以及不能控制小棚内的湿度等缺点,因此,有利于瓜类、茄果类的生长发育。使各种蔬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6,(6):25-29
为了更好地指导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生产,利用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PT1000温度传感器),连续测定不同覆盖层数大棚内温度,探讨了双大棚多层覆盖保温增温效果及对西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5℃左右,最低气温增加2℃左右,平均增加地温7℃;"双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7℃左右,最低气温增加4℃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0℃;"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12℃左右,最低气温增加8℃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4℃。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3月中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地膜"方式;4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单层大棚+地膜"方式。综合种植效益比较,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果农之友》2011,(1):45-45
甜樱桃覆膜以后,棚内的气温升高快,地温则升高较慢。为了保持地下和地上温度协调平衡,可在覆膜的同时或提前用全透明地膜进行地面覆盖增温。覆膜一周内棚内白天气温18~20℃,夜间气温不低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设施内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对提升地温及春季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葡萄设施栽培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方法】以2 a(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on’)/3309M嫁接苗为试材,进行"裙膜"覆盖、地膜覆盖和起垄栽培,以平地裸露栽培为对照的土壤管理模式,研究其对设施内地温、土壤理化性状及春季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设施地温明显滞后于气温,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地温明显滞后于气温2 h左右,"裙膜"覆盖后仅滞后于气温1 h左右,升温更快。"裙膜"覆盖的地温比对照提高1.2~1.5℃,比垄栽提高1.1~2.4℃,黑地膜覆盖效果与其相当。在2017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设施内环境温度大于10℃的时间共计888 h(折合37 d),对照地温大于10℃的时间共计1 385 h(58 d),起垄共计1 197 h(50 d),黑色地膜覆盖共计1 501 h(62.5 d),而"裙膜"覆盖后共计高达1 510 h(63 d),持续时间长。第45天测定,与对照相比,"裙膜"处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23.9%,土壤容重显著降低16.7%,土壤孔隙度则显著提高19.8%。与对照相比,"裙膜"处理的‘赤霞珠’葡萄根和芽中,生长素合成及转运基因的表达量都明显上调,外在表现为发芽期显著提前7~10 d,展叶期提前5~7 d,根系生长量比对照显著增加了32.9%,根系活力提高了13.8%。对发芽效果(时间及整齐度)来说,"裙膜"覆盖效果最好,黑地膜覆盖及起垄栽培效果次之。【结论】"裙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设施地温,有效改善土壤紧实度及土壤通气性,并有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提早葡萄发芽进程,促进春季葡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董娟 《北方园艺》2001,(4):26-26
目前,北方高寒地区已部分实现了蔬菜的周年生产,随着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问世,使设施园艺有了重大突破,但地温不足一直是冬春秋棚室蔬菜生长受制约的主要因素,盲目加热使室内气温过高,地温却变化不大,至使浪费燃料,增加生产成本,影响菜农冬季生产的积极性,从2000年秋开始,我们引进了"地温、室温双项可调式升温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气温过高而地温不足的问题.试验证明,节能可达40%,提前定植20~30d(天),提早上市15~20d(天),减轻了病害,提高产量20%以上,增加经济效益30%.  相似文献   

8.
进入晚秋气温降低,大棚蔬菜如不进行冻害预防,将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绝收,所以要获得晚秋大棚蔬菜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应用科学的预防冻害技术。1增加覆盖物在棚室四周加盖草苫或玉米(麦)秸,可提高棚室温度1~2℃;在原有草帘上再盖一层薄膜,不仅可以挡风雪,而且可使棚室提高温度2~3℃。2经常打扫、擦洗棚膜经常打扫、擦洗棚膜的灰尘和积雪,以利增加光热,提高棚温。3覆盖地膜或小拱棚棚室内若属高垄栽培,可在高垄覆盖一层地膜;若平畦栽培,可支小拱棚,均可提高地温2℃左右。4双层膜覆盖在无滴膜下方栓绳,铁丝上方再搭一层薄膜,其中隔…  相似文献   

9.
果树设施栽培环境较为密闭,空气湿度极易增大,非常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给管理和防治带来了一定难度。为降低设施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浇水时可采用以下技巧:1改明浇为暗浇采用地面覆盖薄膜,在膜下浇水的方法。覆膜可阻止水分蒸发,降低设施内湿度。2改大水漫灌为小水勤浇设施内浇水不宜采用大水漫灌,因大水漫灌明显降低地温、增加设施内湿度,严重时还会因地温降低太多而影响树体和果实的生长发育。设施内浇水应是小水勤浇,即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而浇水次数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3通风排湿设施内浇水后,在全设施内撒些干草木灰用以吸潮杀菌…  相似文献   

10.
夏茭保护地栽培的几种覆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茭保护地栽培,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飘浮覆盖、小棚覆盖和大棚覆盖。①飘浮覆盖飘浮覆盖就是早春用地膜将夏茭田全部覆盖住,以增加地温,促使茭白的休眠芽提早萌发,而达到提早收获的目的。江南地区一般在2月下旬即可覆盖。先在田的四周每隔1.5m插一根木桩(木桩长35cm左右,插入田中25cm深),然后用地膜覆盖茭田。再用绳纵横拉在木桩上,以固定地膜不被风吹走。茭田早期采取湿润灌溉。在茭白苗长到3cm高时,保持水层1cm左右。3月中旬气温升高后,就可揭去地膜,按常规管理。地膜可以再利用。飘浮覆盖可以提早采收期5~7天,增产30%左右。②小棚…  相似文献   

11.
高效有机肥对设施栽培土壤温度及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高效有机肥对设施栽培土壤温度及春捷毛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有机肥提高前期地温2℃~3℃,使气温与地温协调一致,有效的避免了"先芽后花"现象.同时有机肥促进土壤表层(0~20 cm(厘米))根系的发生与生长,尤其是土壤表层的细根数量是对照的2.47倍;显著提高坐果率45.6%,并使新梢生长健壮,延长第一次果实膨大期,缩短果实硬核期,使果实成熟期提前10 d~12 d(天),提高了果实整齐度和平均单果重,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反光幕属于保护地蔬菜生产的辅助设施,冬春季节在日光温室栽培畦的北侧或靠后墙部位张挂反光幕,有较好的增温补光作用。反光幕是聚酯镀铝膜,幅宽1米,两幅镀铝膜连接起来形成2米高的反光幕。当太阳光照射到反光幕,然后再反射到3米范围内的地面和作物上,可增加光照5 000勒克斯,增光率为33%,提高地温和气温2℃左右。距离反光幕越近,增光越多,温度也越高,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利用反光幕可营造日光温室小气候,减少作物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日光温室不论哪种形式,都是前部低矮,空间小,后部空间大,前部白天光  相似文献   

13.
吕素霞 《果农之友》2006,(10):22-22
葡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多年的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冬春季保护地栽培,20厘米地温平均提高4~6℃,气温平均提高2~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6倍,光合效率提高70%以上,农药用量降低6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上市期提前10~15天,含糖量提高1~2个百分点,上色加快,着色鲜艳,单粒果重及单穗重增加,果粒变大而均匀,1年可多结1茬果.大棚应用平均增产40%以上,大田应用平均增产30%以上.规范应用,1千克秸秆可增加0.5~0.7千克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14.
王一红 《蔬菜》2014,(2):20-21
通过对比单层覆盖和三层覆盖蔬菜塑料大棚在早春期间的地温、气温情况以及春提早黄瓜的栽培效果,研究适合设施栽培采用的合理覆盖层数。结果表明:增加覆盖层数能明显提高棚内的地温和气温,三层覆盖比单层覆盖栽培的黄瓜始上市时间提早16 d,总产量平均增加23.2%。  相似文献   

15.
①园土消毒。1m2床土用3~5g多菌灵或溴化甲烷处理,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②双层覆盖。在大棚内覆盖地膜或增设小拱棚。覆盖地膜可以使地表土壤温度提高2℃,增设小拱棚可以使蔬菜生长环境的气温保持在15℃以上。③改进架膜方式。用铁丝代替竹竿、竹片架膜,用塑料绳代替竹竿为攀附物,能减少遮光,提高光合效率。④改进灌水方式。用滴灌或膜下暗灌代替传统的大水漫灌,可以使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10%以上。⑤选用无滴棚膜。这种膜上不会凝聚水滴,透光率可达98%以上。如果使用一般棚膜,可以在棚膜上涂灭滴灵或每天坚持清扫水…  相似文献   

16.
营养纸膜覆盖栽培番茄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料地膜和无覆盖为对照 ,研究了营养纸膜对番茄生长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覆盖营养纸膜可加快植株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根系发育以及产量增加和品质的改善 ,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比覆盖塑料地膜提高2 7.8%和 10 .2 % ,比无覆盖的提高 187.5 %和 2 0 .7% ;营养纸膜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 ,增温效果接近塑料地膜 ,对杂草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特别对阔叶类杂草效果更佳 ;营养纸膜铺设在栽培畦内可以自行分解。  相似文献   

17.
加强扣棚后的综合管理,是设施栽培成功的关键,现将桃树扣棚后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先保后降大棚温度管理有2个关键时期:一是花期前后,适宜温度白天14~17℃,夜间高于5℃,否则开花迟缓、授粉受精不良,主要措施是保温;二是果实膨大期,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7℃,要防止白天气温太高,超过30℃则易造成高温伤害,应注意白天放风通气降温。2调节湿度桃树喜空气干燥。棚内相对湿度萌芽期为70%~80%,花期50%~60%,果实膨大期及近熟期应低于70%。若湿度过大可通风排湿、覆盖地膜、抛撒石灰等方法降湿。3改善光照桃树喜光。要合理修剪,尽量压…  相似文献   

18.
套种绿肥对幼龄龙眼园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种绿肥能平稳地温:在寒冷季节,可提高龙眼园冠下气温0.2~0.5℃,提高叶温0.2~1.0℃,提高地表温度2~3℃,提高根标土温1~2℃;在炎热季节,可降低冠下气温0.5~0.8℃,降低叶温0.4~1.7℃,降低冠下地表温度最高达8.5℃,降低根标土温4.0℃。套种绿肥能减少土壤中过高的含水量,促进龙眼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养分,还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9.
香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不易感染病虫害,栽培容易.亩产1000千克左右,经济效益较高.香葱种植方法如下,供参考. 1 环境要求 香葱喜凉爽气候,耐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强,发芽适温13~20℃,茎叶生长适温18~23℃,根系生长适宜地温14~18℃,气温28℃以上生长速度慢.根系分布浅,需水量比大葱少,不耐干旱,适宜土壤湿度为70%~80%,适宜空气湿度60%~70%.  相似文献   

20.
春甘蓝改良式小拱棚栽培,、综合了改良地膜覆盖栽培和小拱棚覆盖栽培的特点,即采取双行沟栽,小拱棚覆盖,提高温度,并使畦内空间较大,昼夜温差变幅较平缓,这种栽培方式可大幅度促进甘蓝早熟丰产,据调查:定植后10天间,平均畦内气温比露地高3~4℃,有利于春甘蓝早期生长,提高单球重,增加亩产。1987~1988两年,在我县长子营等乡采取小拱棚改良覆盖春甘蓝栽培,亩产达3250公斤以上。比一般、栽培高27.7%。采收初期可提早到5月10日,比一般栽培提前7天以上。亩产值达1625元,比一般栽培提高72.9%。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用优良早熟品种,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