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波长为632.8 nm,输出功率为5.8 mW/mm2的H e-N e激光辐照油松种子,以未辐照种子为对照,测定了水分胁迫下油松幼苗针叶中活性氧、丙二醛含量、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和保护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持续,激光处理组和对照组油松幼苗针叶中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M DA含量和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均呈波动性变化,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经激光辐照的油松种子幼苗针叶中上述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激光处理油松种子可增强其幼苗在水分胁迫下保护酶的活性,抑制活性氧的产生,降低膜脂过氧化,有效减弱了活性氧对细胞膜的伤害,在一定范围内增强了油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高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09-11611
文中深入的综述了近些年来激光生物刺激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尝试运用功率密度为16 mW/mm2的CO2激光对萌发的棉花种子进行辐照,进而研究激光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以及抗逆性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CO2激光辐照萌发的棉花种子,会对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出土后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植株的抗逆性以及幼苗的生理生化代谢均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时间进行辐照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摘要:采用He-Ne激光辐照对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的损伤修复作用进行了研究。小麦种子在盛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25℃下进行萌发。萌发后小麦幼苗在经10.08kJ?m-2?d-1的增强UV-B辐射,然后再用10mW?mm-2的He-Ne激光进行辐照。通过小麦幼苗叶片多胺含量、多胺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物的变化,测定了He-Ne激光对小麦UV-B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表明,多胺、多胺氧化酶、膜脂过氧化物的变化同小麦幼苗损伤的修复的能力相关联。He-Ne激光辐照可使由增强UV-B辐射后诱导叶片升高的多胺含量降低。增强UV-B辐射对多胺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物呈促进的作用。显示He-Ne激光对多胺氧化酶由于增强UV-B辐照造成的伤害有一定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跨膜压差作为宏观角度,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作为微观角度,研究了15、30、45 d污泥龄下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SRT为30 d时,跨膜压差的平均上升速率最小,并且膜表面的粗糙度Ra和Rq值最小,且污泥龄为30 d时,膜污染最轻。同时,SRT在一定程度的改变不会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水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菌肽tachyplesin-I对胃腺癌BGC-823细胞膜的作用机制。方法 BGC-823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tachy-plesin-I处理,再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活细胞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膜荧光素渗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膜的破坏情况。结果低质量浓度(≤25mg/L)tachyplesin-I对细胞存活没有明显影响,细胞膜荧光素渗漏较少[(15.14±0.05)~(17.84±0.68)];高质量浓度tachyplesin-I(≥50mg/L)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膜荧光素渗漏较多[(60.54±4.08)~(67.57±0.18)],并进一步引起细胞死亡。结论 tachyplesin-I对BGC-823细胞膜存在质量浓度阈值,低质量浓度tachyplesin-I引起膜可逆性通透,高质量浓度tachyplesin-I造成细胞膜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损伤量(d=X_K—X_L和损伤系数的公式,计算CO_2激光辐照蚕豆(Vicia faba)种子在当代(L_1)引起的生理损伤和染色体损伤,并进行脂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诱变的当代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并阐明其抗菌机制,通过时间杀菌曲线、细胞膜完整性、细菌疏水性、生物被膜定量和RT-qPCR实验,测定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结果表明,(1)茴香醛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分别为4 g·L?1和8 g·L?1;(2)随着茴香醛浓度的增加,变异链球菌的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逐渐增加;(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茴香醛在1×MIC的浓度下即可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破坏变异链球菌细胞膜的完整性;(4)茴香醛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抑菌作用,通过改变变异链球菌的疏水性并下调基因表达发挥抗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活性。以上结果表明,茴香醛作为天然抗菌剂,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抗龋齿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杨兆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95-17396,17398
从激光的物理特性出发,阐述了激光辐照种子所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介绍了激光诱变育种技术的兴起、进展、所取得的成果和实施该技术所应用的仪器设备,探讨了激光育种的诱变机理和规律,客观地将该项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激光诱变育种技术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激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农业上应用还是一个新课题.根据国内外试验,激光可以引起作物形态、生物学特性和染色体等发生变异.为了探索激光诱变效应,去年我所在上海激光站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激光辐照早稻种子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结果.一、试验概况供试早稻品种有辐早二号、广辐早、广陆矮四号、科辐早等4个.辐照光源有5种激光器.即二氧化碳激  相似文献   

10.
He-Ne激光辐照对小麦陈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用5种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贮存3年的小麦种子,研究激光辐照对小麦种子的浸出液电导率以及发芽势、发芽率、芽长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激光辐照可降低小麦陈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激光辐照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芽鲜质量,激光辐照剂量为20.8·Jcm-2对提高小麦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芽鲜质量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液流交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K)的影响。方法:38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ILIB组21例,对照组17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下,ILIB组加用ILIB治疗,对照组不用ILIB。治疗后第3天和第14天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清NSE浓度,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结果:两组同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体积分数外,其余4项指标均有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比较,ILIB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血清NSK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ILIB组下降也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IB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且可降低血清NSK浓度,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对表现各种临床症状的150例常见病进行了激光治疗.结果表明,氦氖激光不仅具有明显的消炎和镇痛作用,并且有促进组织再生和调节胃肠活动的功能.激光是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科学技术,在医学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兽医领域亦有不少关于激光技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报道.为了扩大应用范围,验证治疗效果,我们于1985年3月到1986年12月应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家畜常见病150例,效果较好,现将治疗情况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用氦氖激光(输出功率为12mW,光斑直径为0.25cm)照射黄牛的阴蒂、掌部及肋骨部后血清钙、血清无机磷及血清钾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其变化规律是:血清钙降低,血清无机磷增高且于停照后5天均基本恢复照前水平。血清钾以增高为主,但起伏波动较大。虽照射部位不同,但对血清钙、血清无机磷及血清钾的影响的变化规律是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氦氖激光照射马的会阴部皮肤可以提高血液白细胞噬菌能力。表现为从照射的第二天开始白细胞的噬菌指数及具有噬菌能力的白细胞数均升高,于照射后的第四天达到最高值,而于照射的第9—10天逐渐下降。激光技术在我国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临床观察发现低功率氦氖激光照射有刺激、血管扩张、止痛消炎等诸种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氦氖激光照射马体后对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机能的影响,借此从一个侧面观察其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影响,特拟定本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12匹马氦氖激光麻醉的脑电图。其特征为δ节律,频率2—4周/秒,波幅30—60微伏,周期200—400毫秒,指数90—100%;δ节律对称性良好,额颞区显著;停照后30分、60分,δ节律逐渐消失,α节律逐渐出现。与水合氯醛麻醉脑电图进行比较,水合氯醛麻醉的脑电图δ节律的频率、波幅、周期与氦氖激光麻醉脑电图不同。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利用绵羊6号染色体上与主效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4个微卫星标记OarAE101、OarHH55、BM1329和BMS2508,对波尔山羊进行了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的遗传检测。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位点在波尔山羊上多态性丰富;OarAE101基因座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杂合度(He)分别为0.847 4,6.553 1和0.862 8;OarHH55基因座分别为0.767 6,4.302 9和0.796 8;BM1329基因座分别为0.841 4,6.305 2和0.857 6;BMS2508基因座分别为0.783 1,4.6104和0.8096。4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用于波尔山羊遗传多态性评估和多胎性状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基于蒙皮效应的钢梁在静力情况下的力学性能.给出了该新型钢梁的应力分布情况,并与H型钢梁、箱型钢梁的承载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相同跨度、相同质量的新型钢梁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并且随着跨度的增加,合理设计的新型梁的承载力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对酵母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测定超声处理前后发酵液中核酸、蛋白质及1,6-二磷酸果糖(FDP)浓度的变化,研究了功率超声及有机溶剂对酵母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增加,功率为600、500、400W的处理都使胞内核酸、蛋白质及FDP的渗出浓度逐渐提高,其中,600W超声的作用最为明显.超声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都逐渐减小,即细胞的破碎程度增大.其中,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600W的超声使细胞存活率下降最快.500W超声次之,400W超声使细胞的存活率下降最慢.有机溶剂中,甲苯和氯仿对胞内物质的渗出率影响非常大.但甲苯和氯仿对细胞的损伤非常严重.乙醚对细胞的存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微卫星标记特点,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探讨畜禽保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过程。【方法】选择30个均匀分布于基因组、具有4—10个等位基因的标记位点,位点间无相互作用;模拟产生的畜禽保种群公母比例为1﹕5、随机交配、各家系随机等量留种、群体规模保持世代恒定,世代间无重叠,群体有效大小分别为Ne=10、20、50、100和200,保种繁殖50个世代,1 000次重复。采用多态性位点数(num-p)、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基因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稀有等位基因数(RA)、缺乏丰富位点数(NRP)作为遗传多样性度量指标。【结果】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总体趋势随保种世代而逐渐降低,不同群体规模遗传多样性的降低速度差异显著,相比基础群,Ne值越大,num-p、Na、Ae、Ho、He和 RA的下降速率越慢,且当Ne=100和200时,num-p基本维持50个世代不变,RA则分别增加0.86%和2.49倍;而Ne值越大,NRP的增加速率越慢。【结论】遗传漂变导致了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丢失。小群体中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丢失速度比大群体更高,发生在闭锁群体水平上的有效群体规模的减少将加快基因漂变速度,从而降低保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镉对水稻幼苗根系细胞膜电位和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Cd)对膜透性、跨膜电势差等膜性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造成Cd胁迫下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异常的重要原因。以对Cd2+敏感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淮稻11号和扬稻6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原位考察了水稻幼苗根细胞膜电位对Cd2+胁迫的响应,同时分析了Cd2+对水稻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使根表皮细胞膜电位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去极化,去极化程度随Cd2+浓度提高而增加;相同浓度Cd2+所诱导的膜电位去极化程度与水稻品种有关,扬稻6号幼苗根系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明显高于淮稻11号;在迅速的去极化之后,随后的30min内是否发生复极化与水稻品种和Cd2+浓度有关;就更长时间(0~12h)来看,膜电位在经过了去极化阶段后仍有缓慢的恢复,淮稻11号在1.0mmo1·L-1Cd2+处理6h后已接近初始的膜电位值,而扬稻6号在处理12h后仍不能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Cd2+处理增大了水稻根细胞膜透性,且扬稻6号比淮稻11号膜透性增加的程度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