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是以母猪产后乳房硬肿、无乳、发热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产后疾病,治疗应以抗炎、消肿、抗过敏、退热为原则。1发病原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乳房炎,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的呈现隐性乳房炎,脱衣不全而引起的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2.
母兔乳房炎在养兔业中时有发生.乳房炎多发生在产后5~20天的仔兔哺乳期,由于细菌因素,或机械、物理因素,造成乳房感染发炎,也有因产后饲喂精料过多,使母兔乳汁过多过稠,长时间蓄积而引发乳房炎,不能正常哺乳仔兔.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已经产生严重的耐药性,治疗效果很差,重症母兔不能正常哺乳仔兔,造成仔兔的死亡,经济损失严重.为此,笔者采用复方环丙沙星乳房内注入治疗母兔乳房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刘宏义 《兽医导刊》2020,(4):193-19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其症状表现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诸如病原体感染、乳腺感染、机械性刺激等均有可能成为发病诱因,对于奶牛产奶量与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选取乳酸链球菌素用于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对于临床型乳房炎与隐性乳房炎均可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恢复奶牛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治疗母猪乳房炎效果好卢增奇上林县畜牧兽医站530500中图分类号:S858280351母猪乳房炎是由葡萄球菌、棒状化脓杆菌、肠道杆菌等通过乳头管、血液循环等途径侵入乳腺或因外伤引起乳房炎。多发生在产后1—15天,少数在产后15—60天发病。...  相似文献   

5.
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可导致产后初乳期乳房炎,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因而,应重视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1乳房炎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6.
产后5—20天的哺乳母免常发生乳房炎,病情较重而又治疗不当可引起死亡。笔者应用蜂蜜糊剂治疗长毛兔乳房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水肿是临床兽医上经常遇到的常见普通病,水肿的乳房易引起损伤和乳房炎,造成挤奶困难及乳房悬韧带永久性损伤,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愈一例奶牛产后乳房水肿,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产后乳房水肿治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母兔产后几天,常因产前饲养管理不当或产后乳房感染导致乳房发炎,仔兔吮食患有乳房炎的母兔的乳汁后极易引起黄尿病,重者随吮乳而排便,肛门周围有黄色粪便,毛色无光泽而松散,发育迟缓。一旦发现母兔患有乳房炎,必须双管齐下,从治疗母兔和仔兔两个环节入手,抓紧治疗,避免不必要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场经济损失的首要疾病,随着对乳房炎发病和类型认识的深入,干奶期乳房炎预防及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也逐渐替代传统的产后临床乳房炎防治已成为新的科学的乳房炎保健方案。本研究采用乳头封闭剂次硝酸铋乳头内封剂(封铋宁,硕腾公司)和干奶期长效保护药邻氯青霉素(安倍宁,硕腾公司)联合使用作为防治方法,选取单独使用干奶药邻氯青霉素作为对照,以全国23个奶牛场共计4000头左右奶牛来进行试验,观察产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降低比例,使用最新的Meta分析评价方法,探讨联合用药对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奶期使用邻氯青霉素能够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33%;(2)干奶期使用次硝酸铋乳头内封剂联合邻氯青霉素能够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达60%;(3)联合用药与单独使用邻氯青霉素相比,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降低37个百分点。表明长效干奶药邻氯青霉素和联合用药均能有效降低产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干奶药。  相似文献   

10.
<正>母兔产后5~20天,常因产前饲养管理不当或产后乳房感染而导致乳房发炎。仔兔吮食患有乳房炎母兔的乳汁后极易引起黄尿病,重者随吮乳而排便,下腹部呈青紫色,全身发软,毛色发黄,发育迟缓。因此,一旦发现母兔患有乳房炎,必须双管齐下,从治疗母兔和仔兔两个环节入手,抓紧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家畜乳房炎的治疗乳房炎是家畜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有时甚至危及母畜生命。笔者多年来,试用中药治疗乳房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病因:多因母畜产前产后,三焦壅热,热毒流注乳房而发生肿胀。或乳腺闭寒,乳汁蓄积或乳汁分泌过多,积聚于乳房之...  相似文献   

12.
<正>乳房炎,中医称乳痈,俗称"乳肿",是以乳房肿胀变硬、色红灼热、触之疼痛、乳汁分泌不畅玉要特征的母畜产后多发病症之一,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导致乳房脓肿、坏疽、硬结或萎缩,难以治疗。临床上治疗奶牛乳房又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治疗母猪乳房炎的报道较少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和治疗2例母猪乳房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供同行和养殖  相似文献   

13.
正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疾病,淤血毒气凝结于乳房,形成痈肿,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本试验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1材料及方法1.1试验材料我市某奶牛场患有乳房炎的奶牛16例,患牛均经NaOH凝乳检验法和酒精阳性乳  相似文献   

14.
正乳房炎是产后牛常见的疾病,每年给全世界养殖业造成的损失多达20亿美元,我国每年也有大量奶牛罹患乳房炎。牛患乳房炎的诱因包括牛个体差异,挤奶操作不规范,牛食用带病源的饲料、饮水等。黄牛是我国固有的普通牛种,可役乳兼用,也可乳肉兼用,在我国饲养的头数占大家畜的首位。出血性乳房炎则是牛产后常发的疾病之一。文章分析了黄牛出血性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并据此提出本人特有的治疗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8—2022年23个省份381个规模奶牛场成母牛乳房炎发病事件,主要影响乳房炎的可能因素:发病月份、发病乳区位置和个数、发病次数、产后天数、胎次、严重程度等。[方法]每头牛同一胎次内不同产后天数多次发病记为多次。发病次数统计根据所有牛只乳房炎事件进行计数求和,不同因素下各水平占比根据各水平乳房炎计数小计占该因素下所有水平乳房炎计数总和。[结果](1)7—9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较高。(2)单一乳区感染乳房炎的可能性最大,左前乳区累计发病最多,占比27.7%;其次是右前乳区,占比25.3%。(3)产后14天内乳房炎发病次数最多,占比10.6%;产后0~105天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43.2%。(4)奶牛第1次发病后,26.6%牛只会再次发生乳房炎(即复发率超过25%),而第3次发病占第2次的37.1%。乳房炎发病次数超过5次及以上时,奶牛乳房炎复发率超过50%。(5)乳房炎治愈天数多集中在0~6天(占比48.9%)和7~13天(占比31.5%)。[结论]为减少奶牛乳房炎频发,需做好7—9月防控,加强产后2周内乳房护理和产后105天内乳房炎揭发工作,挤奶期间给予前乳区更多观察和...  相似文献   

16.
奶牛出血性乳房炎是高产奶牛产后的常发病 ,挤出的鲜乳中含有血液 ,影响鲜奶品质 ,如果治疗不及时 ,极易引起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1 病因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围产期。由于奶牛乳房水肿严重 ,造成产后乳房毛细血管充血或血管破裂 ,血细胞或血红蛋白进入乳汁中造成血乳。2 临床症状病症多发生于母牛产后 1~ 3天 ,挤奶时奶汁呈淡红色或粉红色 ,一般无血凝块 ,严重者有少量凝血现象 ;根据病情不同 ,出血乳区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出现于两后侧乳区 ,也可能出现于同一侧乳区 ;乳房皮肤红肿、充血 ,但一般无炎症变化。3 治疗一般产后牛乳房出现轻…  相似文献   

17.
母羊乳房炎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疾病,这一疾病常在母羊产后发生,导致产后母羊乳汁质量差甚至拒绝哺乳,容易引起羔羊拉稀、消瘦和死亡。母羊乳房炎的治疗方法多样,笔者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治疗病羊15只,治疗周期3 d,治愈14只,治愈率93.3%。  相似文献   

18.
将兽医实验室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对影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乳房炎,产前、产后瘫痪,酮病等做出快速定性诊断:有针对性的治疗用药.以达到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诊疗费用、降低患牛的非正常淘汰率和奶产品的药物残留的作用.经示范试验,兽医实验室监测技术用于奶牛乳房炎.产前、产后瘫痪,爬卧不起综合征,酮病诊疗:试验组较对照组每隐性乳房炎病例节省诊疗费18元,每临床型乳房炎病例节省诊疗费97元,每产前、产后瘫痪病例节省诊疗费79元,每一酮病病例节省诊疗费42元,且对照组有乳房炎未愈淘汰1例,产前、产后瘫痪未愈淘汰1例,发痛淘汰率分别占10%、16.7%,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1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5例奶牛均为初产牛,年龄在2.5~3.5岁之间,且均是发生在产后1个月内的急性乳房炎,病程3~6天,右侧乳房炎7例,左侧乳房炎5例,双侧乳房炎3例。伴有寒战、高热症状者12例,乳头破损者3例。患侧乳房有红、肿  相似文献   

20.
仙方活命饮治疗牛急性乳房炎103例石晓青(大通城关兽医站,810100乳房炎,中医称乳痈,俗称乳疮。是母畜产后常见多发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常导致乳房脓肿、坏疽、硬结或萎缩,难以治疗。笔者自1988年以来,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牛急性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