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至1992年,作为我国作物遗传资源保存中心的国家种质库已保存近23万余份的种质材料。为确保入库贮藏种子的高质量,国家种质制定并建立起种质贮存管理标准和种子入库处理程序。与此同时.也建  相似文献   

2.
1986年10月15日中国农科院国家作物种质库举行落成典礼。这座种质库总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由试验区、种子加工区和贮藏区三部分组成。贮藏区包括两间长期库和四个可调库,长期库的设计温度为-18℃,相对湿度50%,可贮藏40万份种质材料,预计1987年起开始接纳种子入库。这座种质库的建成可基本满足我国在作物种质长期贮存方面的需要,它标志着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开始一个新里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性。从分生组织长期保存无性繁殖作物,超低温长期保存种子、花粉、营养器官,贮藏过程中遗传完整性研究及种子入库前处理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植株、块根、块茎、茎尖、休眠芽、花粉等保存载体的寿命延长机制、活力丧失机制和遗传  相似文献   

5.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提出,长期保存正常型种子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低于-18℃,种子含水量5±1%,密封包装。采用何种方法使种子含水量降至5±1%,是影响贮存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外多数作物种质长期库采用的干燥  相似文献   

6.
卢新雄  崔聪淑 《种子》1991,(6):60-62
我国从70年代末以来,种质库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今全国建成了十几座中、长期冷藏种质库。利用冷藏种质库保存正常型的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还要求种子的质量要高(纯度、净度、生活力高),种子的含水量要低并且要密封包装后贮存,以实现较长期保存种子生活力。为达这一目的,种子在种质库须经过清选、发芽检测、干燥、包装等处理。国家种质库经过5~6年来的不断摸索,已形成一条种子处理流  相似文献   

7.
1988 年投入运行的新疆作物种质资源库,在自然条件下,保存有41 种作物2 万余份种质。经过发芽率测定, 所有种子均可保存10 年, 多数还可保存更长时间。表明该库在干燥环境条件下, 具有很好的种质资源保存性能。  相似文献   

8.
卢新雄  崔聪淑 《种子》1991,(3):62-63
1984年我国建成了第1座容量23万份的国家作物种质库1号库。1986年我国又建成了第2座容量40万份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号库,并于1988年投入使用。至今,国家作物种质库(以下简称国家库)已保存品种资源21万份。与此同时,国家库已逐步形成种质贮存的管理标准。现对国家种质库2号库实行的一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贮存条件保存10年后小麦种子的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思信  张志娥 《作物学报》1995,21(1):118-121
为了长期保存植物遗传资源,许多国家都修建了干燥低温种质库保存种子。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推荐正常型种子 (Orthodox Seed) 长期保存温度-18℃,种子含水量5—7%[陶嘉龄等,1986]。但是如何将种子干燥至适合的含水量,干燥方法极为重要。在鉴定种子贮存效果时,如果只用发芽率,不能全面反应种子内在的活力。为了探讨贮存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贮存效果的影响,较为全面评价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本试验研究了小麦种子在不同贮存条件下长期保存后的萌发能力,田间生长能力,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活性、根尖染色体行为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种子是植物生命的源泉。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种子,尤其是作物野生种、野生近缘植物或特殊遗传材料的种子,有着不同的遗传物质,即不同的遗传基因,因而它是改良作物、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近10余年来,随着我国种子保存技术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作物种质资源库,采用低温、干燥、密封的技术长期保存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作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在我国习惯上称品种资源。所谓种质,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基因,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显然,作物种质资源除常见的种子外,还应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和植物体。由于植物界大多数植物均以种子方式传宗接代,因而种子种质资源的保存就显得格外重要。 1973年,Roberts根据种子贮藏特性,把种子分成两类,一类称正常型种子,一类称顽拗型种子。正常型种子包括大多数栽培作物和园艺作物,目前这类种子已成功地通过低温、干燥、密封办法,得到了妥善的长期保存。而顽拗型种子的保存,尽管早在20世纪初已开始研究,但长期保存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本文仅限于论述正常型种子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从3月16-17日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获知,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收集与引进作物137种,种质资源16207份,共编目16371份,有30种作物10528份种质资源经繁种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有79种作物1585份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繁殖入国家种质圃长期保存,2016年新增入库圃  相似文献   

13.
1.种子科学家在种质保存方面的新问题Alison Mccusker种子作为植物的一种繁殖器官的作用方面,植物学家已作过充分的研究。但在它作为一种器官用作长期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相对新的作用方面,对它的行为了解得很不够。在用作种质保存的种子长期贮存方面的最近新进  相似文献   

14.
库存玉米种质资源发芽力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种质库贮藏玉米种质及其他作物种质发芽力监测、方法制定及安全保存期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对种质库中8种不同入库编号1729份的玉米种质资源取样进行发芽势和发芽率监测并将结果与入库前的发芽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藏27~32 年后,种子平均发芽势为82.66%,平均发芽率为88.09%,有86.58%以上的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75%以上,但有73 份种子发芽率已降至50%以下;贮藏31~32 年的种质发芽率下降明显,而贮藏27~30 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下降不明显。不同原产地的玉米种质经31 年长期贮藏后发芽率下降不同,原产广西地区种质比原产区外、国外引种种质发芽率高。不同年份贮藏的玉米种质资源或同一年份贮藏的不同原产地的玉米种质资源经低温长期保存后发芽力下降趋势不同,玉米种质资源长期库的安全保存期限可达3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5.
入长期库保存的种质资源种子含水量的要求是:一般作物5~7%,大豆8%。本文研究了各种作物种子在一年中的水分变化,适宜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介绍了测定种子含水量的方法和种子干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要闻     
正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拟3月开建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近日在该院2019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备受瞩目的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建设正在强力推进中,项目拟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设计容量达150万份的世界最大规模作物种质资源国家库,实现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全覆盖集中长期保存。中国农科院已成立院所联合工作组,全力推进项  相似文献   

17.
中期低温库贮存种子生活力监测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中期库1993年建库存到2002年贮存10年左右的10688份种质资源具有代表性的8大类13种作物203份资源材料抽样进行生活力监测及水份测定,监测结果表明,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的低温库来说,作物耐贮存性和入库种子的质量(高生活力和低含水量)是影响种子生活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顽拗型种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新雄 《种子》1992,(1):34-36
从种子贮藏特性来看,自然界的种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型种子。此类种子耐干燥,种子含水量降到5~7%时不损伤种子活力,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能延长种子寿命。目前这类种子已成功通过低温长期种质库(-10℃以下),解决种子长期保存的问题。我国在北京中国农科院的国家种质库已保存近20万份的农作物正常型种子。但对另一类顽拗型种子的长期保存问题至今还未能解决。这类种子:对干燥敏感,  相似文献   

19.
正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卢新雄研究员、辛霞副研究员、刘旭院士共同完成。是国内外首部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方面的专著,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可为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设施建设提供指导,也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农林师范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性状鉴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近期工作重点是将收集材料按作物由全国有关单位共同整理,分工繁殖,送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并进行抗病虫、抗逆性和品质鉴定。我国各级种质库应根据任务确定适当规模和条件。考察收集,对国内要着重野生近缘种、我国特有作物和小作物;对国外要着重新作物和特殊优良材料。对重要作物进行起源、分类和保存方法研究,对重要性状进行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等评价。进一步完善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