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角叶滨藜为材料,研究了播种密度及氮肥对三角叶滨藜生长、鲜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75(B1)、7.5(B2) kg·hm-2的播种量,100(N2)、200( N3) kg·hm-2的施氮量均可以显著提高三角叶滨藜的株高及鲜菜产量.7.5(B2) kg·hm-2的播种量,200(N3)kg·hm-2施氮量较有利于三角叶滨藜鲜菜总产量的增加.②100(N2) -200 (N3 )kg·hm-2范围内的氮肥能显著提高三角叶滨藜Vc及蛋白含量.15(B4) kg· hm-2的播种量不利于三角叶滨藜品质的积累,Vc及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2015-2016年度开展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超迟播稻茬小麦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超迟播稻茬小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在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任一氮肥运筹方式及其与播种量、施氮量的互作效应与对照相比都达极显著水平。每增播种子1 kg/亩,5种氮肥运筹方式亩增产范围在0.67~24.83 kg,每增施1 kg纯氮各处理亩增产10.92~56.42 kg。产量最高的分别是亩播种量为32 kg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处理、亩施氮量16 kg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两个处理。  相似文献   

3.
耐盐植物海滨锦葵的引种和栽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浓度盐溶液浸泡培养发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的海滨锦葵的生物学特性、萌芽期耐盐性、播种量和施氮量。结果指出,海滨锦葵耐盐性很强,在5‰盐溶液中培养10d,海滨锦葵的发芽率仍然达到63.3%,即使在20‰盐溶液中培养15d,也还有少量种子萌发。海滨锦葵是一种营养结构合理的耐盐油料植物,在江苏沿海滩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海滨锦葵的最大播种量和施氮量分别为2.57kg/亩和10.6kg/亩。  相似文献   

4.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直播水稻苏香粳3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直播水稻苏香粳3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播种量为90 kg/hm2,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直播水稻苏香粳3号的产量最高,达到6697.50 kg/hm2。  相似文献   

5.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油麦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0 kg/亩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40 kg/亩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0~20 kg/亩时油麦菜维生素C随着施肥量提高而升高,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油麦菜氮肥使用量以30 kg/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沿海滩涂碱蓬种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围垦仅 2年的沿海滩涂上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含盐量、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碱蓬嫩茎叶鲜重、干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土壤含盐量与碱蓬嫩茎叶鲜重、干重和籽粒产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增施氮肥、适量播种可以获得较高的嫩茎叶鲜重、干重和籽粒产量。为此建议 ,在新围滩涂上若将碱蓬作为蔬菜种植 ,须在施足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 )的前提下 ,每亩施 P2 O55~ 6 kg和纯 N 15 kg;若作为油籽利用 ,施氮量可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8.
于2016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氮流失量和氮流失率,提高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氮流失量显著上升,氮流失率出现减小的趋势,且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密度对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除磷肥施用量外,其余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理论产量是750.30 kg/亩,此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施用纯氮12.0 kg/亩,基肥施氮占总氮量的10%,不施用磷肥,钾肥施用量11.2 kg/亩,移栽密度2.6万窝/亩。实现亩600 kg以上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9.77 kg/亩,基肥施氮占49.04%;磷肥施用量:4.22 kg/亩;钾肥施用量:6.72 kg/亩;密度:1.73万窝/亩。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盐碱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以白燕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N1=180 kg·hm-2、N2=270 kg·hm-2、N3=360 kg·hm-2)和种植密度(D1=120 kg·hm-2、D2=180 kg·hm-2、D3=240 kg·hm-2)对燕麦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燕麦的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成熟期外,加大种植密度显著增加了燕麦株高。与低密度(D1)和低施氮量(N1)处理相比,增加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有利于燕麦生物量的积累。然而,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中、高氮水平(N2和D3)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CAT、POD和SOD活性的提高。此外,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穗长、穗数和穗粒数有极显著影响,但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产量表明,高密高氮处理(D3N3)的籽粒产量最高,达4.90×103 kg·hm-2。由此可见,在沿海滩涂盐碱地采用合理密植、增施氮肥等栽培措施,可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叶片光合效率、提高保护酶活性、增加生物产量,最终改良燕麦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对缓解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畜牧业饲草短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直播稻播种量与氮肥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75kg/hm2与施氮肥300kg/hm2、375kg/hm2配套栽培,产量达到最高水平;针对2007年特殊气候条件,直播稻播种量75kg/hm2、施氮量300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江苏沿海滩涂快速改良与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人均耕地少,沿海滩涂盐碱地作为我省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初步总结了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及我省有关研究机构在滨海盐土快速脱盐改良技术、耐盐作物大规模筛选技术、沿海滩涂作物栽培关键技术以及技术沿海滩涂作物高效种植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江苏沿海滩涂快速改良与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设想,包括:①滨海盐土评估、农林利用适宜性评价技术, ②滨海中、重盐土快速脱盐改良技术, ③滨海滩涂植树造林改土技术,和④耐盐作物品种的筛选及高效规模化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密度对优质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除磷肥施用量外,其余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理论产量是788.95 kg/亩,此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施用纯氮12.0 kg/亩,基肥施氮比例10%,不施用磷肥,钾肥施用量11.2 kg/亩,密度3.0万窝/亩。实现亩产600 kg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10.09 kg/亩,基肥施氮比例:45.74%,磷肥施用量:4.07 kg/亩,钾肥施用量:6.90 kg/亩,密度:1.99窝/亩。  相似文献   

14.
在沿海滩涂上发展盐土农业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文章围绕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阐述了当前江苏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沿海滩涂发展盐土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指出发展盐土农业技术是一条适合于滨海盐土、实现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播期、播量和施氮水平对弱筋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皋地区进行小麦播期、播量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穗数的影响是导致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该试验条件下,11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20 kg/hm2,施氮肥270 kg/hm2,小麦产量最高,达7 854.75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金华地区油菜迟直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选用杂交油菜新品种越优1203,试验设置6个施氮量(0、135、180、225、270、315 kg/hm2)和6个播种量(3.00、4.50、6.00、7.50、9.00、10.5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播种量对越优1203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其在金华地区迟播适宜施氮量和播种量。结果表明,11月18日迟播越优1203,随着氮肥的增加,株高、茎粗、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一次分枝数、两次分枝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上升趋势,油菜大田实际产量显著增加,在315 kg/hm2施氮量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但与施氮量225、270 k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油菜密度逐渐增加,分枝部位高度逐渐升高,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分枝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均呈降低趋势,千粒重无显著变化,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播种量6.00 kg/hm2时最高。因此,在金华地区迟播越优1203,应适当增施氮肥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及运筹对小麦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运筹对小麦生长、产量形成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但施氮量超过一定范围 ,小麦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就当地 (苏北滨海盐土)而言 ,小麦施氮量应控制在 2 4 0kg/h 以下。不同施氮量要采取与其相宜的运筹比 ,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施氮 1 80kg/h 的水平其基/追比应控制在 5 :5较好 ,产量可达 8887.8kg/h ;施氮 2 4 0kg/h 的水平其基 /追比 6 :4较适宜 ,产量可达 8971 .1kg/h ,且较稳产。就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方面 ,小麦营养生殖生长并重时期 (拔节孕穗期) ,土壤中速效氮多 ,小麦体内氮的含量也高 ,且其体内含氮量多少与产量形成呈正相关 ,这可为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引黄泥沙对滨海黏质盐土盐分吸附与淋洗的影响机理,利用黄河三角洲引黄灌区亟需处理的大量淤积泥沙,对滨海黏质盐土进行室内和田间配施泥沙试验。室内试验采用土柱模拟的方法,主要研究配施泥沙对土壤水盐吸附和盐分淋洗的影响与变化规律,确定适宜的田间试验配施泥沙量范围。结果表明:(1)配施泥沙可降低黏质盐土对盐分和水分的吸附能力,土壤含盐量和饱和含水量均与配施泥沙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2)随配施泥沙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指数递增,但是土壤淋洗脱盐效率并不随饱和导水率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配施泥沙量12.9 kg/m~2至139.4 kg/m~2内保持较高水平。(3)配施泥沙能有效抑制黏质盐土表层含盐量,但表层含水量降低明显,当田间配施泥沙量为35 kg/m~2时,与未配施泥沙对照(CK)相比,2016年、2017年表层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26.5%、26.6%(P0.05)。(4)配施泥沙后小麦产量均显著提高,2016年、2017年小麦产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了64.4%、29.3%(P0.05)。因此,黏质盐土配施泥沙不仅能有效抑制土壤对盐分的吸附,而且可提高土壤盐分淋洗效率,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郑麦9023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磷、钾肥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用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水肥地力条件下的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比不施氮肥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在氮肥适当施用的情况下缺磷、缺钾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最佳施N量为17.66 kg/亩,最佳施N量下的产量为611.56 kg/亩,最高施氮量为18.89 kg/亩,最高施N量下的产量为612.76 kg/亩;N、P2O5、K2O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7.43%、0.95%、-0.38%,在合理施肥范围内每千克N、P2O5、K2O可分别增收小麦产量为19.76 kg、0.695 kg、-0.37 kg。该试验地小麦施肥应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20.
滨海盐土稻作改良是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本文概述了江苏省滨海盐土稻作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耐盐水稻鉴定方面,筛选出了‘盐稻10号’、‘盐稻12’、‘通粳981’、‘南粳5055’、‘南粳9108’、‘淮稻5号’等耐盐性较强的品种;在1.5 g/kg盐胁迫下,水稻产量为非胁迫的65%~85%,在3 g/kg的盐胁迫下产量为非胁迫的40%~45%;盐胁迫对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食味品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定位观测表明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滩涂稻田土壤盐分最高点出现在抽穗前后。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滩涂稻作改良研发工作提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1)耐盐水稻种质筛选与品种改良;(2)滩涂稻田地力提升技术研发;(3)滩涂水稻栽培关键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