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0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和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公司先后育成新麦9号、新麦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新麦208、新麦19号、新麦9817、新麦21号、新麦26号等省级以上审定小麦新品种11个.其中10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新麦18号由新乡市农科院选育,原名新麦9408,组合为(C5/新乡3577)F3d1/新麦9号,2003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C5/新乡3577)F3d1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高产稳产、早熟抗寒、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证号分别为豫审麦2006001和国审麦2006015。  相似文献   

4.
国审周麦2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芳 《种业导刊》2009,(9):18-18
周麦23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以周麦13号/新麦9号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8。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新麦18号的特点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麦18号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4年3月1日获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方思霞  李新平 《种子科技》2000,18(3):179-179
豫麦 51号由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 84 2 5B为母本、豫麦 17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连续 6年定向选择育成。 1998年 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被农业部定为重点示范品种 ,并获河南省第十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1 产量表现1.1 河南省及江苏省区试结果 :1996年参加河南省南部区试 ,南阳组平均单产 4 4 4.3kg/ 6 6 7m2 ,较对照豫麦 17号增产 14 .9% ,居第一位。 1997年在河南北中部高肥水组区试中 ,11处平均单产 4 83.2 kg/6 6 7m2 ,较对照品种豫麦 18号增产 3.9% ,居第一位。1998年同时参加河南省中北部区试和生产…  相似文献   

7.
1品种来源濮麦9号系濮阳农科所1994年用徐州174×内乡183的F1代作母本,豫麦24号作父本复合杂交,经多年单株选择,于2000年选育而成。2004年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4009);2005年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5012)。2产量表现2002~2005年参加河南省、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获得5个产量第一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518.4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5.02%,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92.6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12.06%,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  相似文献   

8.
豫麦34(原名郑农7号)是由郑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994年经河南省审定命名。1998年通过国审定名为GS豫麦34,是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利用时间最长、品质稳定、商家认可程度最好的优质麦品种。豫麦34(原名郑农7号)是由郑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994年经河南省审定命名。1998年通过国审定名为GS豫麦34,是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利用时间最长、品质稳定、商家认可程度最好的优质麦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春性、多穗大粒、分蘖力中等,株高80cm左右,长芒、白壳、子粒白色、角质,穗粒数32粒左右,…  相似文献   

9.
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94年配制的杂交组合,用自己创造的新种质(C5/3577)F3d1作母本,新麦9号作父本杂交,用系谱法经多年选择,于2001年出圃,2003年参加预试,2004—2006年分别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国家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区试、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2006年9月同时通过河南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豫审麦2006001和国审麦2006015。  相似文献   

10.
国审特抗寒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1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麦21是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的特抗寒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偃展1号,新麦9号.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9014.  相似文献   

11.
许农7号是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稳产高产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7。杂交组合母本为新麦9号、父本为豫麦18,系谱法选育。本文根椐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以单株白雌虫数法、相对抗病指数法和繁殖系数法评价河南省47个主推的小麦品种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荥阳群体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许昌群体的抗性。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依据单株白雌虫数评价,所有小麦品种对两种孢囊线虫均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但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有4个品种(太空6号、新麦11、中育6号和新麦18)对H.avenae表现抗病,其余品种表现中度以上感病。田间病圃鉴定条件下,依据单株白雌虫数评价,太空6号和新麦18对H.avenae表现高抗,中育6号、新麦11等10个品种表现中抗,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中育6号和太空6号对H.filipjevi表现高抗,偃展4110、濮麦9号和豫农201表现中抗,其余品种均表现感病。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太空6号对H.avenae表现高抗,新麦18、中育6号和新麦11表现抗病;中育6号、太空6号对H.filipjevi表现高抗,偃展4110、濮麦9号、豫农201、豫农949表现抗病。依据繁殖系数Pf/Pi评价,太空6号、新麦11、中育6号和新麦18对H.avenae表现抗病,太空6号、中育6号、濮麦9号和濮优938对H.filipjevi表现抗病,其余品种表现感病。3种方法的抗性评价结果不完全相同,相对抗病指数法与单株白雌虫数法的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性,可部分克服因感病程度悬殊而导致评价不一致的问题,因而可作为小麦品种抗禾谷孢囊线虫新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淮麦2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8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周麦13/新麦9号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09.  相似文献   

14.
新麦系列品种在黄淮麦区的表现与新麦18号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乡市农科院小麦新品种育种成绩突出,科研成果累累。从新麦9号2000年应用于生产以后,又连续推出新麦 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品种, 共育成省审小麦新品种6个,国审小麦新品种4个,形成了新麦系列品种,实现了半冬性与弱春性,早熟与中熟,中筋与强筋的品种配套推广,被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黄淮麦区的千家万户种植利用,年种植面积超过 2000万亩。  相似文献   

15.
许农7号是河南省兆丰种业有限公司(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以新麦9号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经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2012年11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7。根椐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在河南省许昌市农场的生产实践,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以单株白雌虫数法、相对抗病指数法和繁殖系数法评价河南省47个主推的小麦品种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荥阳群体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许昌群体的抗性。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依据单株白雌虫数评价,所有小麦品种对两种孢囊线虫均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但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有4个品种(太空6号、新麦11、中育6号和新麦18)对H. avenae表现抗病,其余品种表现中度以上感病。田间病圃鉴定条件下,依据单株白雌虫数评价,太空6号和新麦18对H. avenae表现高抗,中育6号、新麦11等10个品种表现中抗,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中育6号和太空6号对H. filipjevi表现高抗,偃展4110、濮麦9号和豫农201表现中抗,其余品种均表现感病。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太空6号对H. avenae表现高抗,新麦18、中育6号和新麦11表现抗病;中育6号、太空6号对H. filipjevi表现高抗,偃展4110、濮麦9号、豫农201、豫农949表现抗病。依据繁殖系数Pf /Pi评价,太空6号、新麦11、中育6号和新麦18对H. avenae表现抗病,太空6号、中育6号、濮麦9号和濮优938对H. filipjevi表现抗病,其余品种表现感病。3种方法的抗性评价结果不完全相同,相对抗病指数法与单株白雌虫数量法的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性,可部分克服因感病程度悬殊而导致评价不一致的问题,因而可作为小麦品种抗禾谷孢囊线虫新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新稻10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稻10号,中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豫粳6号为母本,与品质优、抗病性好的自育品系新稻894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1~2003年先后参加河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3年、2004年先后分别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周麦16系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采用阶梯杂交技术育成的超高产、多抗、广适、优质面条专用小麦新品种.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豫审麦2002006号、国审麦2003029号.2003年9月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20109.3.2004年在农业部启动的小麦、玉米、水稻、大豆4个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中定为黄淮南片麦区4大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平安3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安3号由河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吕平安(河南省小麦首席育种专家)以兰考8679与豫麦18杂交F1代和祥8820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03号,已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040353.2,适宜河南省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高产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20.
新麦11系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用百泉30473×内乡82C6杂交选育而成。2001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农业部重点示范、河南省重点推广品种。1高产 1998-2000年两年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域试验和1998-1999年度12个试验点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