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正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20~60日龄的幼鸡,其中3~6周龄的鸡易感性最高,感染后对其危害性也最大。本病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易感鸡通过直接接触本病病鸡、带毒鸡及其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昆虫经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快(发病快、传播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鸡感染IBDV后粪便排毒的时间为两周。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以及鸡场的工作人员可以机械带毒,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但病毒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 3~6周龄鸡对本病最易感染,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本病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经被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空气、用具间接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感染.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1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本病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目前,本病在世界上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也是近几年来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品种鸡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鸡传染性腔上囊炎,鸡传染性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被视为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根据品种不同,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cosgrove首次报道于美国甘布罗镇的肉鸡,所以,该病也称为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为特征,感染鸡的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感染,其症状是法氏囊红肿随后萎缩,不同程度的肾变病肾炎和免疫抑制.临床上,本病只在3周龄以上的雏鸡中发生.发病鸡泄殖腔周围羽毛通常沾满含有大量尿酸盐的粪便(图1). 感染鸡在3~6周龄时会出现最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然而,只要鸡有一个功能正常的法氏囊,就可以观察到本病(高达16周龄).低于3周龄的雏鸡感染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无临床症状,但受伤的法氏囊会引发免疫抑制.此外,可见腹泻、厌食、精神抑郁、羽毛竖立,尤其是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图2).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先强 《中国家禽》2000,22(10):16-1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的特征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咯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发病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养鸡业的发展。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雏火鸡、雉鸡和孔雀也可感染。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一般经呼吸道及眼内传染。被呼吸器官及鼻腔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为传播媒介。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地传播本病。种蛋也可能带毒。有少部分的康复鸡,带毒时…  相似文献   

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危害雏鸡免疫功能的流行性传染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1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本病仅发生于2~14周龄鸡,21~49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  相似文献   

12.
<正>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危害20~40日龄的雏鸡,易感鸡通过直接接触病鸡、病鸡排泄物及其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而被感染。1.1症状饮欲增加,食欲减退或绝食,闭目缩颈,体温升高到43~44℃,羽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以3~6周龄的雏鸡多发,以法氏囊显著出血肿胀、坏死及法氏囊内淋巴细胞受损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不但导致鸡只增重和饲料报酬下降,而且能够引起鸡体免疫抑制,导致鸡只大批死亡,同时,本病发生后,极易感染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和新城疫等病,致使疾病更为复杂,加大了鸡群治疗难度,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将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一)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于2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本病流行季节性明显,每年5月份以后,  相似文献   

15.
正蛋用雏鸡是指0~6周龄的幼鸡,饲养好坏不仅影响雏鸡成活率,还影响鸡群以后的整齐度、开产时间、高峰产蛋率等,搞好雏鸡常见病防治是养好雏鸡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尤以雏鸡发病快、死亡快、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尤以20~60日龄鸡易感。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病,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的短、主要感染雏鸡,2~15周龄均可发生,已2~7周龄多发,是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 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IBDV在外界环境中极不稳定,能够在鸡舍中长期存活,可在空鸡舍中存活122天,对大多数消毒药都不太敏感。如果消毒不彻底,是很难消灭IBDV的。病鸡和隐形感染的带毒鸡是IBD的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用具、人员等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致病性病毒主要损害鸡的法氏囊组织,破坏B淋巴细胞,使鸡出现免疫抑制。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笔者在近两年的临床诊疗实践中,深入不同鸡场诊治10余起,采取对症治疗、支持疗法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流行病学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2~15周龄鸡群中发病,3~6周龄鸡易发。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而经由空气和直接接触也可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