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节节麦与野生燕麦杂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 Sch,2n=2x=14与通北野生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直接杂交成功。F_1有两株,一株优势很强,成穗143个,另一株生长很弱,从苗期开始脚叶就逐渐黄化,成穗14个。经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生长势很强的杂种,是自然加倍的双2倍体,染色体数为2n=8x=56。生长弱的杂种植株,是7倍体,染色体数基本上是2n=7x=49。这2株杂种芒长在护颖和外颖的背上,具有燕麦族芒长在外颖背上的族的特征性状。这2株杂种对国内白粉菌小种均表现免疫。节节麦及其他山羊草种,基本上是不抗白粉病的。7倍体植株的结实率极低。  相似文献   

2.
节节麦与野生燕麦杂种F2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勤  肖建富 《种子》1992,(5):5-11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Sch.2n=2x=14与通北野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杂交,F_1代为双二倍体,2n=56。F_2代主要群体为双二倍体,2n=56。有一部分为2n=27Ⅱ,也出现一部分为2n=54,有2~4个单价体。出现个别的7倍体类型,穗型属斯卑尔脱小麦型,结实率极低,不足0.5%,籽粒饱满,100粒重4.75克。PMC染色体构图为2n=21Ⅱ 7Ⅰ。出现极少数的5倍体类型,株型和穗型类似节燕双二倍体,但结实率极低,染色体构图为2n=14Ⅱ 21Ⅰ。并出现普通小麦型,共2株,株高78.1和81.5厘米,籽粒基本饱满,100粒重4.34克和3.92克。PMC染色体构图为2n=21Ⅱ。  相似文献   

3.
王拯 《中国种业》2020,(5):16-18
近年来节节麦对小麦生产的危害呈现增长趋势,种子生产流通环节也成为节节麦扩散的一种主要途径。加强种子繁育各环节的防治与管控,是减少扩散、降低节节麦发展危害的有效途径。在小麦种子繁育过程中,加强繁种基地的严选、原始繁材的把控、扩繁过程中的防控、加工储存流通等环节的检验,是提高种子质量、断绝种子生产流通中节节麦扩散的主要方法。田间综合防治技术结合优质良种的持续使用,能够切断节节麦的传播,减少其对小麦生产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2006年山西省临汾市小麦田节节麦发生普遍,一些乡镇小麦产量损失严重。本文分析了节节麦发病原因,给出了防治节节麦发病的策略,为今后节节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节节麦的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提出包括严控传播繁殖途径、提高田间麦苗竞争力、改善耕作方式在内的农业防治措施,并提出相关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蔡华  乔玉强  王业精  赵茹  张传和 《种子》2006,25(6):4-5,9
对麦田杂草二倍体节节麦(Triticum tauschii L.)的植株形态特征及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作了分析,并和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国春核型作比较。结果表明,节节麦的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在第4号染色体上有一对随体。节节麦染色体组和普通小麦中国春D组全套染色体类型相同,表明这两组染色体具有较强的同源性;但二者在染色体相对长度和臂比值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表明该地区节节麦未参与普通小麦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节节麦在普通小麦耐铝方面的应用价值,设置了pH4.50和pH4.50+50/μmol/L Al3+"以及pH4.50+100μmol/L Al3+3种水培营养液处理45份节节麦.结果表明,再生根伸长量以及耐铝指数在节节麦居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再生根伸长量以pH4.50的最长,pH4.50+100μmol/L Al3+的最短,pH 4.50+50μmol/L Al3+的居中.pH4.50+50μmol/L Al3+的耐铝指数变异范围为0.18~0.49,平均值为0.33.pH4.50+100μmol/L Al3+的耐铝指数变异范围为0.09~0.32,平均值为0.18;节节麦材料在50μmol/L Al3+的苏木精染色除As 65和As 88的染色程度相对较轻(为2级)外,其余染色均较深(为3级),而中国春的染色程度更轻(为1级);综合耐铝指数以及苏木精染色结果认为,所有节节麦都不耐铝,发现耐铝节节麦可能性较小.因此,节节麦可能不是小麦的耐铝抗源之-.  相似文献   

8.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危害与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节节麦的形态特征与习性,分析了节节麦的发生原因与产生的危害,提出了节节麦的综合防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许树军  董玉琛 《作物学报》1989,15(3):251-259,T001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验证Avenin-like b蛋白在小麦面粉中的功能,对13个节节麦的Avenin-like b基因进行蛋白体外表达和纯化,通过微量掺粉试验,在基础面粉中分别加入氧化还原剂(DTT+KIO_3)和已纯化的10 g节节麦体外表达的Avenin-like b蛋白(TaALPb7A-M),对所有掺粉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面粉中加入DTT+KIO_(3 )后_,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较对照高原448(GY448)变化不显著,面团的形成时间减少5.98%,其他分别增加8.11%,3.23%;但在基础面粉中加入体外表达的Avenin-like b蛋白后,相较对照GY448,面团的形成时间提高了12.82%~38.46%,稳定时间提高了22.52%~44.14%,断裂时间提高了16.67%~20.97%,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均极显著上升(P0.01),但不同类型的节节麦Avenin-like b蛋白对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影响差异较大,断裂时间相对稳定。其中,加入TaALPb7D-F蛋白后面团形成时间提高了38.46%,稳定时间提高了44.14%,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节节麦Avenin-like b蛋白(P0.01)。由此可见,节节麦Avenin-like b蛋白能显著提高普通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可考虑将含优异等位变异Avenin-like b基因的节节麦种质资源用于优质普通小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培养皿琼脂共培法,通过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等生长指标的影响,评价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的化感作用差异,以期筛选出对节节麦化感作用较强的小麦品种,为节节麦综合防治提供潜在可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的46个小麦品种中,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的化感作用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小麦对节节麦根的化感作用大于对芽的化感作用。以RI值作为化感作用指标,并运用聚类分析,将46个小麦品种按化感能力的强弱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筛选出‘山农15’、‘济麦23’、‘泰科麦30’、‘FC009’、‘良星66’、‘众信7503’等6个品种对节节麦具有较强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普通树种容易形成节瘤,因而造就出千姿百态的象形、怪树盆景。如榕树、相思、榆树等。其特点生长快,皮层增生能力强。盆景爱好者就是利用这些起伏不平堆垒重叠的节瘤,来营造艰苦求生的形象。山松盆景虽然生长缓慢,但是它的皮层厚,增生力强,油脂丰富,且耐旱耐湿。故此,形成树桩亦偶有发生,正迎合爱好者素材需要。现把多年收集到的有  相似文献   

14.
节节麦与野燕麦8倍体杂种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Sch.2n=2x=14)与通北野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杂交,F_1自然加倍成8倍体,8倍体播成的F_2代,遗传性基本一致,PMC镜检表明,染色体数为2n=28Ⅱ。用F_2所结的种子进行根尖细胞核型分析,结果发现8倍体中包含有全套的节节麦和野燕麦的染色体。节节麦中有1对随体染色体.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野燕麦有3对随体染色体,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节节麦与野燕麦8倍体杂种,有4对随体染色体,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10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节节麦与野燕麦杂交合成的8倍体,是节节麦与野燕麦的双二倍体。  相似文献   

15.
选用分蘖能力强的西农优1号和分蘖能力中等的冈优725两个籼型杂交中稻为试验材料,在群体条件下跟踪调查主茎各节位分蘖的消长变化,结果表明:在带蘖大苗移栽时,主茎节上存在着秧田节位、过渡节位、优势节位和劣势节位4个节位群;秧田节位群具有有效穗数最多、穗粒数较多的特点,而大田优势节位群具有穗粒数最多、有效穗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是影响小麦烘烤品质的重要因素。新的HMW-GS变异类型的发现和利用,有助于优质小麦品种的培育。然而,目前HMW-GS新变异类型众多、对照标准材料多样,导致传统数字命名系统分辨率严重降低。本研究通过利用HMW-GS的条带与中国春1Dx2条带的迁移率比值作为相对迁移率来表示亚基类型,进而提高HMW-GS的分辨率,并且不需要除中国春以外的其它对照材料。在158份节节麦中,成功检测到了64种亚基类型和127种亚基组合。对这些亚基组合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003的水平上可将其划分为9个类群。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基于相对迁移率的亚基表示方法,能有效区分SDS-PAGE胶上距离较近的蛋白条带,可为麦类作物HMW-GS变异类型的发掘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了水杨酸(SA)对20%聚乙二醇6000(PEG6000)引起节节麦幼苗根中活性氧(ROS)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PEG能够显著提高节节麦根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SA能明显抑制PEG诱导的MDA和O2-的积累,缓解PEG对SOD、GR和CAT活性的抑制作用,但对APX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这表明SA可能主要通过影响SOD、GR和CAT的活性缓解了水分亏缺对节节麦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在遗传和植物育种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远缘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育性提高及其细胞学稳定的分子机制,利用ALFP、MASP技术对节节麦-黑麦杂种及其双二倍体S1~S4代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分析。该双二倍的S1~S4代体细胞染色体数2n = 28的植株的比例从57.1%提高到92.5%,2n = 28的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平均数目从11.7提高到12.25,平均结实率从24.5%提高到51.3%。利用两套分别扩增重复序列和单拷贝序列的酶切引物组合EcoR I/Mse I (E-M)、Pst I/Mse I (P-M)对节节麦–黑麦杂种F1和双二倍体S1~S4代扩增表明,基因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于F1代,且以序列消除为主。E-M和P-M引物扩增带中, 节节麦基因组在F1代的序列消除带数占各代总消失带数的70.00%和52.95%,而在黑麦基因组为96.88%和81.64%。MSAP分析表明节节麦和黑麦杂种和加倍能够导致节节麦和黑麦基因组序列甲基化状态改变,以甲基化为主,仅发生在F1和S1代。在S2~S4代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变异。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冬小麦节水节肥节药轻简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耗水量偏大、用肥量偏多、农机作业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引进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使用的圆形(指针式)喷灌机等节水灌溉设备,研究提出喷灌条件下限量灌溉高效用水量为1 650m 3/hm 2,研发出用于大田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系统,筛选出高巧和酷拉斯等4种复合拌种药剂和施用配方,引进了河南豪丰2BMSF-16/8带状免耕旋耕播种机并根据京郊播种要求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水、肥、药利用效率和农机作业效率,形成了北京市小麦节水节肥轻简栽培技术体系,包括选用抗旱品种、采用圆形喷灌机等节水灌溉,采用水肥一体化或缓释复合肥一次底施(或缓释尿素返青期一次施用)技术以减少肥料用量。该技术体系已在京郊得到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许树军  董玉琛 《作物学报》1989,15(3):251-259
波斯小麦(Triticum carthlicum,AABB)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杂交,杂种 F_1出现可育性。不同组合的自交结实率21.25—39.72%。细胞学研究表明,可育性是由于杂种 F_1通过两种途径形成了未减数配子:第一,一部分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分裂消失,只发生第二次分裂。即21条染色体集中到赤道面上之后,姊妹染色单体均等分离并移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