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四川省主要农区144县,有代表性的八年的土壤养分收支资料的统计,说明农业物质循环规模是逐年扩大了,化肥在扩大农业物质循环中已逐渐占主导地位;土壤养分逐年有所累积,肥力应是上升的;有机肥是维持农业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合化肥施用,是维持和迅速扩大农业物质循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茶树种植前,茶园土壤不同耕作技术的研究结果.播前深翻改土、重施有机肥作底肥,是实现茶园速成投产,高产稳产的基本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3.
1984—1985年,在涪陵地区进行花生根瘤菌剂接种试验,以不同花生根瘤菌株C_1、01、97—1、009接种“天府三号”花生品种,均比不接种增产,C_1增产达到极显著,又用C_1菌株接种不同花生品种,以793—28,795—122增产效果显著;在该区紫色土壤上接种C_1根瘤菌剂5208.7亩,平均增产10.37%,增收花生23.03万斤,经济效益11.51万元。实践证明,选择根瘤菌株与花生品种组合发挥了根瘤菌剂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激光对生物效应的研究和在工、农、医方面上的应用有很大发展。国内使用激光技术诱变短小芽孢杆菌AS1.271等均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的CO_2激光诱变的苕子根瘤菌株4′—004,1′—006和CO_2、N_2激光诱变的花生根瘤菌株CO_2—5′、N_2—01具感染性强,结瘤数多,固氮率高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5.
1983.3—1986.2对三年生四川中叶种进行了N、P、K配比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茶园追施有机肥对提高茶树生理生化效应最明显;生产茶园追施无机肥时,应以N肥为主,适当配施P、K肥;在雅安,N、P、K的配比,绿茶区3:1:1,红茶区3:2:1,其生理生化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钵模拟试验得出:①随着稿杆用量的增加,稿杆对土壤氮素固定加大;②土壤种类不同,在相同情况,稿杆对土壤氮素固定不同;③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培养时间越长,稿杆对氮素固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地方品种“青神”及它与外来综合种“墨白94”组配成的“青神×墨白”两套基础材料,采用四种不同近交方式,按常规选系标准和同等选择强度经四代选择,得到32个近交系。用它们及它们与四个纯合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成的32×4=128个测交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考察了其主要性状十四个。以表型值、GCA、表型值变异度和遗传变异度为衡量选育优良自交系效率的指标。研究不同近交方式对选得优系率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交方式能显著地影响所选系部份性状的选优效率。适度近交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选系法的选系可靠性差、选优效率低的缺陷。能有效地提高所选系的生活力、生产力和GCA,其变异度也不显著高于连续自交所选系。因此有较高的选优效率。  相似文献   

8.
DESAYMARD分级法在鉴定葡萄对葡萄霜霉病抗性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DESAYMARD分级法在鉴定葡萄对霜霉病抗性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记分能充分反映葡萄霜霉菌的产孢量、病斑百分率以及由该菌引起的不正常落叶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7只莎能、16只莎能×四川铜羊(F_1)和6只莎能×(莎能×四川铜羊)(F_2)母羊产后13—145小时实行隔离,观察其鸣叫类型、开始鸣叫时间、鸣叫持续期、鸣叫次数及其母羊繁殖性状和鸣叫期内产奶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羊恋羔鸣叫的类型是不同的。恋羔鸣叫开始时间与鸣叫持续期内的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5),鸣叫持续期的长短与产羔季节有关,冬季产羔母羊鸣叫期长于春季(116.6小时对44小时),鸣叫持续期与鸣叫持续期内的总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r=0.9,P<0.001)。鸣叫次数与鸣叫持续期内的总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r=0.57,P<0.01)。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讨了早期断奶仔猪的适宜饲粮类型及营养水平。试验一,将24头35日龄断奶的长×内F_1仔猪分成四组,分别饲喂四种饲粮。结果表明,饲粮中含少量动物性饲料可提高仔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试验二,将36头35日龄断奶仔猪分成6组,分别饲喂六个不同能量蛋白比的全植物性饲粮。结果表明,日粮中Cp为20%,DE/Cp为17.3—19.5(大卡/克)时,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对“紫云英-猪-沼肥-水稻”复合生态模式能流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证明:作物种植是该系统主导产业,水稻光能利用率为2.70%。紫云英较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光合效率。家畜养殖亚系统饲料转化率高,转化为肉能比例较大。紫云英青贮用作饲料在饲料能投中占有重要地位。沼气生产亚系统能量产投比为0.91,产出能中以沼肥含能为主。紫云英、沼肥和稻草归还农田可大大节约化肥能投,有机能投为主要人工辅助能投,有机肥料为肥料主要能投。整个系统有机能输入输出比为3.18。说明农牧沼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具有能投少,能量转换率高,养分利用率高,高功能、高效益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高州市典型龙眼果园能流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流分析和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广东省高州市典型龙眼果园永丰果场在开展绿色食品生产示范试点前后的能流能值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与广东全省种植业系统及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点前后高州市永丰果场的能值产出率分别为1.03和1.09,均比广东省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低,要提高果园的综合效益,应进一步增加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栽培技术,建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3.
农田能量测算原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根据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对农业能量的大量研究和测算方法,结合国内农田投入和产出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农田系统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如:灌溉水、化肥、有机肥、耕作和主要作物产品的能量测算方法与折算标准,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农田能量指标体系,为开展农田能量的广泛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Modern agriculture heavily depends on energy consumption, especially fossil energy, but intensive energy input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cost for producers and results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considered a more sustainable system, but there is lac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betwee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systems in China.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nergy us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would help decision-makers to establish economic,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us,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are to analyze energy inputs, outputs, energy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betwee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ill) production.A total of 24 organic farmers and 24 conventional farmers in Jilin Province, China, were chosen for investigation in 2010 production year.Total energy input was 71.55 GJ ha–1 and total energy output was 96.18 GJ ha–1 in the organic system, resulting in an energy efficiency(output/input) of 1.34.Total energy input was 9.37 GJ ha–1 and total energy output was 113.4 GJ ha–1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resulting i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12.1.The huge discrepancy in energy inputs and respective efficiencies lies in the several times higher nutrient inputs in the organic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system.Finally, the production costs ha–1 were 33% higher, and the net income ha–1 25% lower in the organic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oybean production system.It i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fertilizer management in organic production to improve its energetic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钾氮及有机肥投入对稻农超级稻生产经济的贡献.[方法]以辽宁、浙江、湖南3省8县市690户稻农2009年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将肥料及各品种的生产投入对超级稻生产的产量影响及关联度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有机肥使用的增加对超级稻产量增长作用显著;化肥使用量渐趋合理,但增产不增值;各肥料品种对超级稻产量的增长能力差异显著,增产能力为钾大于磷大于氮.[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当前超级稻生产中,要继续增施有机肥与钾肥的数量并控制化肥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16.
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的输入结构,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其比例,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以及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封闭性和有机型仍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该系统的能量投入水平低,投能结构不合理,亚系统比例失调,造成了系统的低能效。应提高投能水平,优化投能结构,调整亚系统的比例,以提高系统产出。  相似文献   

17.
陈道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60-13761,13763
选取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用机械总动力作为我国农业的投入变量,而谷类、豆类、烟叶、油料和水果产量作为农业产出变量,采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化肥施用量对我国农业产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投入;我国农业的产出典型变量主要受谷类、油料和水果的影响;从所选变量来看,我国谷类、油料和水果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化肥和机械投入的增加所引起,它们呈现高度相关性。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应逐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加农业灌溉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酵母生物有机肥富含氮、钾、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一次施肥即可满足作物对多种元素的需求,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及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20%以上,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在杂交油菜中油杂12号上示范,结果表明,能促进油菜生长,提高产量,投入与产出比为1∶2.42。  相似文献   

19.
陆燕  张兴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83-6184
[目的]对几个乐业县有机水稻品种进行评价,并对其适宜有机肥施用量进行研究,以便减少投入,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方法]有机水稻品种评价试验共选用5个水稻品种,分别为丰优香黏、宜香2292、新香占、两优2186、八桂香。生物有机肥施用量试验所用有机肥配比为35%羊粪∶30%厩肥∶15.5%桐麸∶19%沼气渣液∶0.5%生物菌剂,其施用量分别为4 500、5 250、6 000、6 750、7 500、8 250 kg/hm2,水稻品种为宜香2292。[结果]有机水稻品种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八桂香产量最高,但食用时口感不是很好,品质不理想;亲香占是常规品种,产量太低,在目前市场前景不是很好、有机米的销售价格不高、利润也不高的情况下难以推广;丰优香黏抗逆性稍弱;宜香2292品质较好,产量也高,多年来成为有机水稻示范基地的主打品种。生物有机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当有机肥用量大于6 750 kg/hm2时,增加幅度明显减小,说明投入增大,经济效益没有继续明显增加;当有机肥用量为6 750、7 500、8 250 kg/hm2时,产量很接近,说明施肥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收入没有呈正比增加。[结论]今后宜香2292将继续成为有机水稻种植的重要品种之一。6 750 kg/hm2有机肥用量为最佳的施肥用量,投入产出比最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为例,通过货币及能值分析,以1年为周期,比较"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模式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3.8倍,2种模式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3和1∶1.8;系统能值投入表现为:有机模式为常规模式的22.8%,化肥占常规模式能值投入的91.32%,成为其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有机模式能值产出和系统产出率分别为常规模式的1.7倍和7.5倍。投入相同量的能值,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产生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功能,表现出"低投入、高产出"农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