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施肥对杂交结缕草成坪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杂交结缕草田间肥效试验,观测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草坪成坪后,土壤 的全氮、有机质和pH值基本不变,而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升高,3、4水平的增加量大于1、2水平;速效钾含量降 低,1、2水平的降低量大于3、4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不同区域人工草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12个不同区域[民乐县(ML1、ML2)、安定区(AD)、通渭县(TW1、TW2、TW3、TW4)、宁县(NX1、NX2)、靖远县(JY1、JY2、JY3)]人工草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结果表明:AD的p H值最大,JY3的pH值最小;TW2有机质含量最高,AD有机质含量最低,TW2较AD提高了78.95%,在TW2种植陇东苜蓿对土壤有机质影响大;TW2、TW3速效氮含量较高,约为AD速效氮含量的3倍,在TW2、TW3种植陇东苜蓿对土壤速效氮影响大;JY2速效钾含量是AD的3倍,TW2速效钾的含量最低,在JY2种植陇东苜蓿对速效钾影响大;ML1、ML2速效磷含量较高,NX1、NX2速效磷含量较小,在NX1、NX2种植陇东苜蓿对土壤速效磷影响小;TW2全氮含量最高,较AD提高了85.07%,在TW2种植陇东苜蓿对土壤全氮影响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TW2土样的关联度值最大(0.787 9),综合肥力最好,为最优土样;NX2土样的关联度最小(0.500 7),综合肥力最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土壤中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分析了速效钾和碱解氮在原生质土壤与人工种植地土壤在耕层的垂直分布以及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含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时间越长,对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影响越大,紫花苜蓿地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在耕层呈垂直下降趋势,相同种植年限根际土与非根际土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差异明显,原生质土与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地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差异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均呈现升-降-升趋势。速效钾含量整体表现为:2年生5年生4年生3年生1年生原生质土,碱解氮含量整体表现2年生5年生3年生1年生4年生原生质土。不同生长年限土壤中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变化幅度较大,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生长年限土壤养分均呈降低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并且各生长年限土壤养分以0~20cm土层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氮素添加下植物及土壤养分随月际变化的关系。本研究以玉树州称多县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设置0(N0),15 g·Nm-2(N1),30 g·Nm-2(N2),45 g·N m-2(N3),60 g·Nm-2(N4)5个氮素添加水平,测定土壤及植物中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机碳、全氮、全钾、全磷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氮素添加下随月际变化植物地上部分全钾含量、根系全磷、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根系硝态氮、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系全氮含量,土壤铵态氮、全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植物地上部分速效氮和全氮含量、根系铵态氮和有机碳含量呈降低的趋势。植物与土壤养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及负相关性(P<0.05),但随月际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以上结果说明氮素添加下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会受到月际变化的影响,且在不同月份变化下植物及土壤养分间的关联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三江源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青海省玛多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特征及各土层(0~10、10~ 20、20~30 cm 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pH 值以及容重),分析影响高寒草地植被群落退化的关键土壤环境因素。【结果】1)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大;2)草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3)草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4)土壤速效氮与速效磷是影响退化高寒草原植被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退化程度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较低,成为阻碍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其中主要受到磷的限制,氮次之。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在东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分土层(0~2、2~5、5~10、10~20和20~30 cm)比较了BSCs覆盖区和草本(Herbaceous, Herbs)植物覆盖区的土壤特性(含水率、全氮、全磷、全钾、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与Herbs覆盖区相比,1)BSCs可改善高寒草甸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有机碳含量最高可分别提高9.83%、55.8%、23.36%、39.29%、18.64%和5.43%;2)BSCs使0~2、5~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升高,降低0~20 cm土层脲酶活性,且显著增加2~5 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3)BSCs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0~5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4)结构方程模型表明,BSCs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大于Herbs, Herbs仅对速效钾含量和脲酶活性影响显著,而BSCs对参试指标均为显著的正效影响(P<0.01),尤其是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BSCs具有改善高寒草甸土壤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对高寒草甸生境的恢复与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艳梅  马维伟 《草原与草坪》2021,41(6):74-80,87
为了研究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氮素的分布特征,对该区域4个退化演替阶段,即未退化(U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的4个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30cm和30~40 cm)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微生物量氮及亚硝态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阶段0~40 cm土层全氮、亚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和速效氮含量均值均按照UD、LD、MD、HD的顺序降低.0~10 cm和30~40 cm土层HD的全氮、速效氮含量分别显著低于UD 15.28% 和2.33%、12.13% 和8.41%;UD的微生物量氮和亚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高出HD 13.94% 和10.58%、22.69% 和51.70%(P<0.05).回归分析土壤氮素含量与土层深度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除全氮外,其他氮组分含量与土层深度的R2均大于0.88.由此说明湿地退化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层湿地土壤的氮素含量,但这种降低趋势随着土层加深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高原鼢鼠的造丘活动影响草地土壤营养循环、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活动,造成草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然而,有关不同形成时间的"圆锥状"鼠丘土壤养分在垂直和斜边方向变化规律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1,3及5年以上鼠丘为研究对象,探索土壤养分在鼠丘垂直和斜边方向变化趋势。结果表明,5年以上鼠丘土壤的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随鼠丘顶点到鼠丘底部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快速降低,而1和3年鼠丘呈缓慢降低的变化。其中,1和3年鼠丘顶点到鼠丘底部0~10cm土层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未出现鼠丘区域0~10cm土层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P0.05);1和3年鼠丘全氮、速效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从鼠丘顶点沿斜边方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5年以上鼠丘的全氮、速效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从鼠丘顶点沿斜边方向距离的增加而降低;5年以上鼠丘顶点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1和3年鼠丘顶点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P0.05),而1年鼠丘从鼠丘顶点沿斜边方向30cm处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3年和5年以上鼠丘从鼠丘顶点沿斜边方向30cm处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P0.05),1,3年鼠丘边缘(不同形成时间鼠丘对照区)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高于鼠丘斜边方向各点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由此可见,鼠丘"圆锥状"几何构造造成鼠丘表面温度和雨水径流出现差异,影响土壤矿质化进程,导致鼠丘顶部和基部养分异质性,在鼠丘边缘形成养分富集地带,从而出现鼠丘边缘植被生长旺盛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 mg/kg;pH为(7.74±0.14)。2)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 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 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湿地在全年放牧、冬季放牧和全年禁牧3种放牧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化及季节性动态。结果如下:1)沿着全年禁牧—冬季放牧—全年放牧3种放牧模式,土壤表层(0~15 cm)及下层(15~30 cm)的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小。2)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速效磷表现为无规律。3)3种放牧模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为:9月>5月>7月;全氮和全磷含量一般都在9月份较高,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9月份最低,每种放牧模式下它们之间的具体差异也不完全相同。4)除5月份,两个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全年放牧模式加快了土壤中C、N、P的周转,使土壤养分输出量增加,进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地退化。  相似文献   

11.
草坪的生态水循环与节水草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成熟草坪生态水循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熟草坪水分收、支和循环过程的文字模型和静态、动态数学模型,进而讨论了节水草坪建植与养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论剪草     
指出剪草是禾草草坪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禾本科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论述了剪草的生物学意义和剪草技术 ,并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禾草草坪的剪草高度和剪草频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成熟草坪生态水循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熟草坪水分收、支和循环过程的文字模型和静态、动态数学模型,进而讨论了节水草坪建植与养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沙壤土碱草地上,施氮肥比施氮磷肥混施或施复合肥增产效果显著。而氮肥中又以施硝酸铵效果最好。667m2施硝酸铵10kg时增产甘草50.0kg,比对照增产76.8%,施肥时期以6月5日和6月20日效果较好,分别增产0.8%和72.3%。草地施肥不仅要考虑土壤、植被、产草量、肥料种类、施肥时期及牧草的生长发育阶段,还要注意水分条件,一般在降雨后或施肥后灌水最好。  相似文献   

15.
构建独具中国特色草坪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草坪教育正处于草坪业发展的昌盛时期,通过草坪与人类社会历史的渊源关系、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草坪对人类社会的贡献3个方面的论述,证明了草坪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世纪草坪教育的内涵与发展方向和与之相应的教育思想与体系,明确指出设立草坪专业的时机业已成熟。  相似文献   

16.
草坪产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辉珠 《草业学报》1998,7(1):70-74
就我国草草坪产业化,提出了草坪文化、价值、产业和全面国家安全生态国防的观点,旨在转变传统观念,确立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实现产业兴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法,进行多草种、覆盖不同厚度及不同土类的草坪种植试验研究,经观测其出苗率和方差统计分析后认为,影响草种出苗率的主要因素为草种的品种;在同样覆盖厚度下,覆盖的所有土壤类型都表现出大粒草种的出苗率较小粒草种的出苗率要高;要达到50%以上的出苗率,不论覆盖何种土壤,覆盖厚度以0.5cm最好,大粒草种覆土厚度应小于3.0cm;中粒草种覆土厚度应小于1.0cm,小粒草种覆土厚度应小于0.55cm;覆盖的土壤类型以沙壤土最好,粘壤土次之,风沙土较差,漏沙土最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草坪开发利用通过近十多年的研究,已由小规模的试验转入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形成具有独立性的新兴产业.本文就草坪种质资源、草坪草引种、草坪建植(观赏与运动草坪)与管理技术(施肥、除杂、病虫害防治)及草坪生态研究进行综述,并简要概括了我国草坪业目前取得的成就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草坪杂草的综合防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概述了草坪杂草综合防除的概念、意义、措施以及目前草坪杂草防除上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防除草坪杂草需要了解杂草的发生规律、处理好坪床、选择合适的草坪品种、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草坪草生长而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环境 ,加强草坪养护并用好安全高效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