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明确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2011-2012年开展了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的2年4省8地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对草莓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量为180 g·hm-2时,喷雾7 d后的防效即可达80%以上;使用量为67.5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各试验点安全性目测结果表明,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对不同品种草莓(红颊、丰香、甜宝、明星、幸香)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未观察到对草莓生长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30%醚菌酯适宜在草莓上登记用于白粉病的防治,能够有效控制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40%异菌·氟啶胺SC、0.2%苯丙烯菌酮ME、25%粉唑醇SC、9%萜烯醇EC 4种杀菌剂对草莓叶部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药剂40%异菌·氟啶胺SC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持效期最长,植物源杀菌剂9%萜烯醇EC和三唑类杀菌剂25%粉唑醇SC对草莓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且这3种药剂在本试验浓度下对草莓生长均未发生药害,即对草莓生长安全,可在青浦区草莓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蜡状芽孢杆菌TS-02防治草莓白粉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冲  王程亮  张潞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98-3298,3300
在室外条件下进行了蜡状芽孢杆菌TS-02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效试验,并在室内条件下探讨了其防病机理.结果表明:蜡状芽孢杆菌TS-02可以防治草莓白粉病,活菌数大于3×107CFU/ml可达到理想的效果.抑制作用是活菌和菌分泌的抑菌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活菌的作用更强;蜡状芽孢杆菌可抑制白粉病菌的定殖,从而达到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草莓(Fragaria ananassa)属于蔷薇科草莓属草本浆果类水果。为筛选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的防治药剂,特进行了36%硝苯菌酯乳油不同浓度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6%硝苯菌酯乳油180g/hm2(有效含量),即1800倍液,连续喷雾3~4次。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10d防效达78.41%,该药剂可在草莓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5种药剂对设施栽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50%醚菌酯干悬乳剂3 000倍液对草莓白粉病,无论是从速效性和持效期来看防效均优异,尤其是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草莓白粉病防效最优。药剂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草莓安全无药害,对非靶标动物蜜蜂安全,是生产上理想的应急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草莓白粉病是京郊草莓生产中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为保证草莓的品质和安全,明确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49%软皂水剂和50%醚菌酯悬浮剂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连续施药3次后7d防效分别为87.68%和73.4%。在实际生产中,白粉病发生初期,可选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配合化学药剂使用;白粉病发生较严重时,可使用49%软皂水剂和50%醚菌酯悬浮剂等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使用次数,防止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在气温较高的春季,利用大棚封闭的适宜高温条件,对杀死草莓白粉病菌有显著的效果.掌握35℃左右温度2 h/d,用3 d时间的控温方法,是较安全而有效的大棚草莓白粉病生态型农业防治技术措施.超过38℃以上的温度虽对白粉菌杀菌效果好,但对草莓不安全,40℃以上会因草莓烧苗而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并评价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优选草莓白粉病生防药剂。[方法]以百菌清为对照药剂,于2014年在安徽省长丰县草莓种植基地研究5种生防药剂(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和井冈·枯芽菌)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供试的5种生防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性好。[结论]供试的5种生防药剂在草莓生产中可替代化学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和草莓产品农药残留风险。  相似文献   

9.
将草莓白粉菌孢子抖落接种在直径1 cm草莓叶圆盘上,放在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密封,置20℃、相对湿度90%左右、光照强度为3 000 lx的条件下培养7 d后进行鉴定。丰香草莓的离体鉴定结果与田间对白粉病抗性表现一致。离体筛选杀菌剂的结果表明,腈菌唑与福星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筛选出对棚室栽培的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选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连续喷药2次,间隔期7d,在喷药后3、5和7d后分别对草莓叶片和果实进行了防效测定。【结果】通过对草莓白粉病病叶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在施药2次后第7天时防效分别为77.29%和82.78%;通过对草莓白粉病病果防效调查表明,四氟醚唑、唑醚·氟酰胺和阿泰灵防效好于乙嘧酚、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结论】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可用于北京地区棚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乙嘧酚、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差,不宜用于北京地区棚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新型小檗碱对草莓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田间施药剂量和方法。[方法]以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稀释3000倍为阳性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10%小檗碱(BBR)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 200和1 600倍喷药3次,喷药间嘧隔7和12 d对红颜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的安全性。[结果]10%BBR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防效与醚菌酯无明显差别。对于发病严重的草莓白粉病,喷药间隔7 d,稀释800~1 200倍防效较佳,在相同试验条件下BBR的防效期较醚菌酯短。预防用药以施药间隔12 d、稀释1 200~1 600倍为宜。[结论]10%BBR可湿性粉剂对草莓安全、有效,可作为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天然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0.05%菌妥浓乳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白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蔓延迅速,危害严重。草莓果实属无果皮浆果,以鲜食为主,因此对农药残留要求严格。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粉锈宁、三唑铜、腈菌唑等化学农药防治草莓白粉病,其防效不够理想,易造成农药残留。为了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药剂代替上述药剂,笔者于2004年在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用植物源农药——0.05%菌妥浓乳剂对大棚草莓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为无公害草莓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草莓白粉病直接影响草莓产量和质量,对草莓栽培和生产造成损失,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从细胞学水平清楚了解草莓白粉菌的生理状态和侵染过程,进行了白粉菌分离和显微鉴定的研究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草莓抗白粉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药剂Y5247对草莓白粉病菌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macularis由子囊菌亚门真菌羽衣草单囊壳菌侵染所致,属于专性寄生菌,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1-3],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和果实,一般发病株率在15%~30%,严重地块病叶率高达45%、病果率在50%以上,草莓果实大小不一(出现畸形果),成品率下降,酸度高品质差,失去经济价值,特别是大棚草莓的白粉病,已成为威胁草莓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3-6],严重影响草莓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有效提高草莓白粉病防效的药剂组合,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菌孢子的室内毒力,药剂终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400 μg/mL,以苯醚甲环唑作为阳性对照,计算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按照GB/T17980.119-2004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方法进行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与吡唑醚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物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干燥物原始浓度;25%吡唑醚菌酯;30%吡唑萘菌胺;3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10%);4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20%);2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10%+10%);15%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5%+10%),同时以清水为对照.采用常规的喷雾措施,均匀喷洒在草莓的整个植株全株,第1次施药选择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级阶段,14 d后进行第2次用药,共施药2次.结果 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棚药效试验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干燥物与吡唑醚菌酯、吡唑萘菌胺中的组合制剂施用对田间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单纯使用一种药剂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大棚草莓白粉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是大棚草莓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常用三唑类农药防治,由于多年连续使用,其防效下降。为此,对翠贝、赛高、菌必克、15%粉锈宁、75%百菌清这几种防治白粉病的主要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翠贝3000倍液处理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最好、持效期较长,相对防效达92.1%;75%百菌清600倍液、15%粉锈宁1000倍液、赛高3000倍液 菌必克1200倍液处理对草莓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75.4%,72.9%,73.0%。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草莓生产上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5种新型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60 mL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可达70.59%,该药剂可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的安全性及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750倍液、1 000倍液、1 500倍液于草莓白粉病发生初期使用,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第3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3.01%、92.84%、84.03%,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温室大棚中患白粉病的草莓(DRZ)与健康草莓(HRZ)植株根际土壤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群落的多样性与结构差异。【方法】基于土壤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V3~V4变异区通用引物序列,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97%的相似水平下2个样本共获得OTU个数为2631,涵盖了2域2界39门82纲161目326科600属的原核生物;与健康样本相比,患病土壤原核生物的OTU数目及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均为2个样本的优势菌群,两者群落种类大致相同,但群落相对丰度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同时首次发现了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古菌的门类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植株;在属分类水平上,分析了2个样本中相对丰度Top 50的菌群,表明原核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其中假单胞菌属、链霉菌属和"norank类群"可能是潜在的拮抗菌类群,沃尔巴克氏体属和立克次体属可能是寄生于温室草莓白粉病传播媒介中的类群。【结论】阐明了温室中患白粉病草莓与健康草莓根际原核生物的多样性变化,并解释了病害发生和传播的原因及草莓食用的安全问题,对防控白粉病的发生和快速筛选草莓白粉病拮抗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白粉病是吉林省公主岭市保护地草莓上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草莓的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近几年,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白粉病在各棚室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尤其在重茬地病害发生更为严重。如果不尽早防治,一旦发生,白粉病一周内就可蔓延至全棚草莓。目前生产上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品,多年连续施用同一化学药剂不仅会导致病菌对药剂产生抗性,防治效果大大下降,而且还会对草莓和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