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萼鸡眼草为优良园林地被植物,其繁殖方式以播种为主,但种子硬实率极高,严重影响种子的吸胀及萌发.实验采用浓硫酸酸蚀、温水处理、机械摩擦等多种方法解除种子硬实,结果表明:以浓硫酸酸蚀6min和60℃温水浸种10min两种处理方式为宜.发芽率可分别达到91.33%和94.67%.  相似文献   

2.
荆条种子自然萌发率低,为提高发芽率,试验采用浓硫酸对荆条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浓硫酸浸泡10 min,可有效破除种子硬实,提高种子发芽率,荆条种子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白刺花硬实种子不同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种子存在硬实现象,硬实种子不透水,须经适当处理来提高种皮透性和种子发芽率。试验采用浓硫酸浸泡、热水浸种、砂擦等方法对白刺花硬实种子进行处理,以探讨对白刺花硬实种子的发芽率。结果:3种不同处理对白刺花硬实种子的破除均有作用。以浓硫酸(浓度98%、比重1.84)浸泡25 min,硬实种子发芽率为66.6%;若用热水浸种,采用逐次增温浸种处理效果较好,硬实种子发芽率达54.4%。3种方法相比较,浓硫酸处理的发芽率最高,效果最明显,热水浸种处理的发芽率次之,但适合大量白刺花种子硬实处理,以砂擦处理时的发芽率最低,平均发芽率仅为31.8%。  相似文献   

4.
浓硫酸处理对邵阳市郊野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破除邵阳市郊野大豆种子硬实的方法,研究浓硫酸不同处理时间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温度下,浓硫酸处理45 min的小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99.50%、97.50%;浓硫酸处理12 min的大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99.50%、98.50%。由此表明,用浓硫酸处理可以去除邵阳市郊野大豆种子硬实现象,有效地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芭蕉芋硬实种子种皮透性差,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常规播种难以萌发,为了提高芭蕉芋种子发芽率,为芭蕉芋杂交育种奠定理论依据。以贵州采集的芭蕉芋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碱蚀及GA3活化胚的方法对芭蕉芋硬实种子进行处理,达到软化及腐蚀种壳、解除芭蕉芋硬实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目的。结果表明:NaOH和GA3处理效果不佳,因为,NaOH不能破坏种皮中栅状细胞或石细胞而透性差,激素物质不能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不能催化胚细胞的生化反应;以浓硫酸处理80~120 min效果较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均达到90%以上,发芽指数达到11以上,浓硫酸处理120 min有畸形苗,以保险角度和降低处理时间来看,浓硫酸处理80 min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芭蕉芋硬实种子种皮透性差,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常规播种难以萌发,为了提高芭蕉芋种子发芽率,为芭蕉芋杂交育种奠定理论依据。以贵州采集的芭蕉芋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碱蚀及GA3活化胚的方法对芭蕉芋硬实种子进行处理,达到软化及腐蚀种壳、解除芭蕉芋硬实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目的。结果表明:NaOH和GA3处理效果不佳,因为,NaOH不能破坏种皮中栅状细胞或石细胞而透性差,激素物质不能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不能催化胚细胞的生化反应;以浓硫酸处理80120 min效果较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均达到90%以上,发芽指数达到11以上,浓硫酸处理120 min有畸形苗,以保险角度和降低处理时间来看,浓硫酸处理80 min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安哲  高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54-9556
[目的]比较苜蓿、草木樨、沙打旺种子硬实破除的方法,为生产实践中破除3种牧草种子硬实提供参考。[方法]对3种牧草的种子进行浓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3种处理,并对发芽率和一些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各种处理都不同程度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结论]最适宜于苜蓿、草木樨、沙打旺破除硬实的方法是0.10 mol/L硝酸钾溶液浸种12 h,0.05 mol/L硝酸钾溶液浸种12 h,0.40 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种2 h。  相似文献   

8.
张立峰  吴兴文  佘跃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698-13701
[目的]了解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种子硬实特性,探讨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方法]以两型豆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并采用浓硫酸处理、热水烫种、机械损伤3种方法处理两型豆地上种子,探讨两型豆地上种子的硬实特性和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同时探讨两型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两型豆地上种子为扁圆形,长3.38 mm,宽3.02 mm,厚1.88 mm,千粒重为15.32 g,自然成熟后硬实率高达98%,地下种子近扁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5 mm,百粒重50.08~58.26 g;破除硬实方法中,以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 min效果最好,热水烫种处理效果最差;20~30℃恒温条件是两型豆地上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而30/20℃变温为两型豆地下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结论]破除两型豆种子硬实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 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种子硬实特性,探讨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方法]以两型豆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并采用浓硫酸处理、热水烫种、机械损伤等方法处理两型豆地上种子,探讨了两型豆地上种子的硬实特性和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同时探讨了两型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两型豆地上种子为扁圆形,长3.38mm,宽3.02mm,厚1.88mm,千粒重为15.32g,自然成熟后硬实率高达98%,地下种子近扁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5mm,百粒重50.08~58.26g;破除硬实方法中,以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min效果最好,热水烫种处理效果最差;20℃~30℃恒温条件下萌发是两型豆地上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而30/20℃变温为两型豆地下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结论]破除两型豆种子硬实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min。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豆科牧草窄叶野豌豆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破除种子硬实的有效方法及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浓硫酸浸种处理15min破除硬实效果为佳。窄叶野豌豆种子萌发率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种子萌发能耐受的NaCl胁迫临界阈值是1.5%。复水处理后,低浓度盐胁迫的种子复萌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浓硫酸、赤霉素及过氧化氢处理美国无刺皂荚种子并对其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未经任何处理的种子吸水性很差,用浓硫酸酸蚀20 min后再用清水浸泡72 h后,吸水率高达85.40%.浓硫酸浸泡10 min,发芽率最高为75.56%;种子经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之后发芽率达到68.89%;比对照增加了17.78%;在0.20%的过氧化氢处理下,发芽率达到71.11%,比对照增加20.00%.所以应用生产上可以采用浓硫酸酸蚀10 min后加200 mg/L的GA3浸种,促进其萌发.  相似文献   

12.
山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种子具有坚硬的种皮,自然状态下不易发芽,为解决此难题,本试验采用沙藏变温、热水浸泡、浓硫酸处理等不同方式处理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吸涨率。结果表明:采用浓硫酸酸蚀种子35min,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98%、90%以上,沙藏变温处理种子发芽率高于50%,热水浸泡处理种子发芽率只有水温80℃、水浴30min时,发芽率为65%。由此可知破除皂荚种子休眠的适宜方法为浓硫酸酸蚀种子35min,其发芽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破除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inn.)种子硬实的方法、提高望江南种子发芽率,通过浓硫酸浸种、热水浸种和干燥3种不同方式处理其种子.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能显著促进望江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别是质量分数98%浓硫酸浸种30min,种子硬实率降为0.0%,发芽率达到79.00%、发芽势为76.00%、发芽指数为99.17,活力指数为9.04,分别是对照组的1.25、1.23、1.51和1.91倍;子叶长、子叶宽和幼苗生物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热水浸种和干燥处理对降低望江南种子硬实率和提高种子发芽率未见明显效果,但一定程度上促进幼苗生长.热水和干燥处理温度过高会抑制望江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砂磨赤霉素浸种、浓硫酸酸蚀和热水浸种3种硬实破除方法对悬岩棘豆和米尔克棘豆种子萌发率、萌发进程及平均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磨赤霉素(200 mg/L)浸种和浓硫酸酸蚀2种方法均可以显著提高(p0.05)2种棘豆的萌发率,加快种子萌发进程,缩短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悬岩棘豆和米尔克棘豆的萌发率分别从27.0%和4.0%提高至97.0%和86.0%;平均萌发时间分别由8.9 d和8.1 d缩短至1.6 d和2.1 d。时间长短的控制是处理时的关键问题,2种棘豆砂磨赤霉素处理均以24 h为最佳,浓硫酸处理分别以5 min和10 min为最佳。热水浸种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2种棘豆的萌发率,但对萌发进程和平均萌发时间几无影响。悬岩棘豆在砂磨后用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24 h时萌发最好,而米尔克豆种子在浓硫酸处理种子10 min时萌发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浓硫酸和GA3浸种及其交互作用对榛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平榛为试材,将榛种子置于浓硫酸中分别浸种0、10、20和30 min,对酸蚀处理的种子,分别用0、100、300和5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经与用湿沙自然层积3个月后在恒温箱中催芽。[结果]浓硫酸酸蚀可提高榛种子发芽率,且随着浓硫酸酸蚀时间的延长,榛子的出苗率逐渐升高,但酸蚀时间过长则容易使种胚受伤,影响发芽,以20 min的酸蚀效果较好。GA3能有效打破榛种子休眠,以300 mg/LGA3处理效果较好。浓硫酸和GA3对促进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以浓硫酸酸蚀20 min和300 mg/L GA3的处理组合对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浓硫酸酸蚀榛种子配合赤霉素浸种能够打破榛子的休眠,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野生大豆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采用刻伤、冰冻、浓硫酸、温水浴等方法,对成熟度一致的天津七里海野生大豆种子进行处理,观察其发芽情况,并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同。刻伤处理的种子各项指标远高于对照;15min浓硫酸处理仅次于刻伤处理,且无明显差异;其次是5min浓硫酸处理,之后是冰冻处理。虽然冰冻处理发芽势比5min浓硫酸处理高,但发芽率比5min浓硫酸处理稍低,二者无明显差异;而温水浴处理在本试验中不利于野生大豆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种子萌发特性,提高镰形棘豆种子发芽率。[方法]对镰形棘豆种子进行形态特征鉴定,并测定净度、百粒重、生活力、吸水率、发芽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和浓硫酸浸泡时间对镰形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镰形棘豆种子净度为93.2%,百粒重为0.339 9 g,生活力为80%,浓硫酸浸泡种子的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浸泡8 min的种子发芽率高达93.33%。[结论]镰形棘豆种子有硬实现象,用浓硫酸浸泡8 min可有效破除其硬实现象,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罗马苜蓿萌发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幼苗根、茎、叶中渗透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98;浓硫酸浸泡、-18℃低温、85℃高温水浴、机械摩擦、液氮浸泡等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同时进行盆栽干旱胁迫试验,测定不同干旱胁迫下根、茎、叶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除低温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其中,机械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较对照组10;提高了9.5倍.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罗马苜蓿各器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渗透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罗马苜蓿存在大量硬实种子,除低温处理外,浓硫酸浸泡、高温水浴、机械摩擦和液氮浸泡处理均能显著消除种子硬实(P<0.05);罗马苜蓿在苗期就可通过产生渗透调节物质来应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好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19.
百脉根是一种重要的豆科牧草,富含营养物质,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然而种皮的不透性限制种子吸涨,导致种子萌发率低,出苗不整齐.为此,本试验研究了百脉根种子休眠的机理,以及打破种子休眠的适宜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自青藏高原的百脉根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2.3%,以种皮透水性差为特点.擦破种皮、98%浓硫酸处理、冷藏及超低温冷冻后赤霉素浸泡均能有效地打破种子的硬实率,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浓硫酸处理对黄瑞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瑞香种子置于浓硫酸中分别酸蚀20、30、40、50、60、70、80 min,然后用2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后置于穴盘中发芽,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研究浓硫酸酸蚀时间对黄瑞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酸蚀对黄瑞香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不同酸蚀时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明显差异,以酸蚀60 min效果最佳,发芽率达24.22%,发芽势达16.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