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油菜和其他作物一样,长期以来遭受着多种病害的危害.其中,菌核病的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随着耕作制度的变更,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优质品种的推广,菌核病有加重的趋势.该文在油菜菌核病症状、油菜菌核病危害、菌核病发病条件、病原菌致病机理、油菜抗病性、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油菜菌核病研究中存在的矛盾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菌核病抗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菌核病抗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前茬作物对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直播密度对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适当晚播、水旱轮作、合理密植可有效控制或减少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合理增施氮肥能提高双低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适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子囊盘形成高峰期防治两种类型油菜的菌核病均优于子囊盘形成始盛期和盛末期的效果,故子囊盘形成高峰期就是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期.以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的高峰期作为防治指标,可统一不同类型油菜或不同生育期的油菜防治菌核病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油菜和其他作物一样,长期以来遭受着多种病害的危害。其中,菌核病的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随着耕作制度的变更,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优质品种的推广,菌核病有加重的趋势。本文在油菜菌核病症状、油菜菌核病危害、菌核病发病条件、病原菌致病机理、油菜抗病性、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油菜菌核病研究中存在的矛盾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2017年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油菜菌核病发病早、发生重、田块间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田间菌源量大、品种不抗病、种植制度有利、花期降水量和雨日数多,以及防治率低等因素.该文根据油菜菌核病发生级别与子囊盘密度、油菜花期降水量和雨日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油菜菌核病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油菜菌核病是四川省油菜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并常年发生,直接导致油菜减产和受害植株含油量降低。在长期油菜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们已经习惯油菜菌核病在花期发生和危害,并根据油菜菌核病的侵染时期集中在油菜初花、盛花和谢花等时期采用药剂喷雾方式进行菌核病防治。然而,随着我省近年油菜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免耕制度的推行,油菜菌核病在冬季出现大量苗期侵染和危害油菜幼苗现象。苗期油菜受害植株先是在  相似文献   

7.
岳元平 《农技服务》2013,30(7):715-716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所致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是中国油菜三大病害(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之首。从品种、气候因素、栽培管理和菌源量大方面介绍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同时阐述了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症状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长后期常发性的重要病害,浅述油菜菌核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目前国内对油菜菌核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认为品种抗性差、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适宜是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措施基础上,应加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菌核病新品种及利用活体微生物研制油菜菌核病生防药剂的研究,旨在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介绍油菜菌核病的病原、危害症状,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市油菜面积逐渐扩大,今年已扩大到25万亩左右,占我市种植面积的1/3.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主要病害,也是制约我市油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栽培水平的提高,油菜菌核病在我市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2001年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随着机械化收获和秸秆还田耕作制度的改变,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并出现苗期高频次危害特征。本文根据四川的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菌核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2022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预测,提出2022年油菜菌核病早期防控策略及花期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菜产量。文章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特征症状、发病条件以及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油菜菌核病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在油菜生产中,菌核病的防治宜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菌核病近年发生严重,轻者造成油菜减产20%~30%,重者高达50%以上.国内对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和测报技术研究甚少,且防治适期描述比较模糊.加之近年来,该病的流行频率和发生规律也发生新的变化,对菌核病的测报与防治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为此,作者于1995~2001年对油菜菌核病的灾变特点、预测预报和综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琍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46-747
根据安徽省各油菜主产区油菜菌核病的系统监测、专题调查及防治试验示范研究结果 ,分析了安徽省 2 0 0 3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重发原因 ,阐明了目前油菜菌核病防治对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涛  潘锦勇  王兴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99-100,116
油菜菌核病是霍邱县油菜上主要病害。近2a来,笔者结合油菜品种抗性,利用不同播期、种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进行了物理方法防控油菜菌核病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抗性对油菜菌核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适时迟播、合理稀植和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7.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造成油菜减产10%-70%,含油率降低1%-5%。本文根据四川今年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发病情况,对2019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认真分析油菜菌核病的症状以及查找大量资料和大量试验的研究论证,结合目前国内外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认为我国油菜菌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油菜品种抗病性较差、种植油菜的地区气候容易诱发油菜菌核病、油菜主产区的栽培条件容易诱发油菜菌核病。通过大量实验,提出了在普通的农业栽培方法上,应加强利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良好抗病性的新油菜品种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出针对性较强的生物药剂,帮助解决油菜菌核病的问题,帮助种植油菜的农民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收入,也为我国农业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9.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油菜菌核病一般田块发病率为8%~50%,重病区可达80%以上.通过研究多种栽培措施与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关系和药剂防治菌核病的效果,建立春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体系.结果表明:合理轮作、垄作、中耕可降低田间菌核数,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种植,适时晚播、合理密植、施肥,防倒伏和杂草等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施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达到88.3%,施用剂量以1.5 kg/hm2最为经济有效,盛花期和终花期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豫南区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烂秆病,河南省上蔡县油菜花期雨水偏多,菌核病常年发生并流行,造成油菜产量大幅度的减产,轻者5%~10%,重者达70%,有的甚至绝收。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本文进行了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