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五三农场位于湖北省中部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创办最早的大型国营农场,现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信息化试点农场、湖北省战略中国农谷的核心区。近年来,五三农场高举中国农谷旗帜,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产业发展,砥砺奋进,积极探索出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成效初显。传承农耕文化历史底蕴如果把江汉平原比作一块碧绿的翡翠,位于荆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部署,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在要求,而后者又为前者提供重要保障;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对农耕文化带来的冲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尤为重要。在厘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最后,对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农耕文化是不同时代乡村农业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传统农耕文化与县域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河南省固始县通过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在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中融入农耕文化元素,发挥优势资源的群聚效应,促进了特色农业与农耕文化联动共进发展,增加了农村各产业综合收益。本文采用实证调查、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地农耕文化传承与县域特色农业融合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为其它地方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法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从企业链维度看,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的家庭农场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供需链维度看,农工商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空间链维度看,农业产业集聚、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和农业产业融合,有力地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从价值链维度看,农业产业价值的实现在于以中等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主体,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导向,采用农工商一体化模式实现生产与市场的良好对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法国经验启示我们,要将分散的小农家庭纳入到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生产之中;完善和创新内生龙头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其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5.
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耦合发展,需注重特色农业产业、地方农耕文化、"科技、管理、资金"投入的有机结合,促进农耕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以江西会昌岚山园规划为例,对江西休闲观光农业和江西农耕文化结合方式进行了阐述,提出传承农耕文化、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崔堂凯  李波 《广西农学报》2023,(5):86-90+97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在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继承基础上,通过对城乡发展命运与共的历史把握以及当前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得出其生成逻辑。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新的契机,破除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制约、主体制约以及空间制约。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双向互哺格局、加快建设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数字化转型以及走“文化旅游融合”之路来实现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田园综合体是集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业产业、农耕农事体验为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产业延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根据云南自然生态多样,民族农耕文化多彩和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论述了云南特色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垦》2020,(4):26-27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对于加快农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农场扩大就业、推进脱贫攻坚、繁荣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子。2019年12月17日,全国农垦扶贫产业(特色种植及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交流活动座谈会在海口召开,座谈会聚焦特色种植及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探讨农垦国有贫困农场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现选编2篇典型发言材料,以及云南省景洪市大渡岗茶场产业脱贫纪实文章,供垦区及农场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业融合视角下澳大利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生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澳大利亚生态农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与模式,认为澳大利亚生态农业发展的家庭农场优势明显,着重农业产业价值链纵向融合延伸和休闲农业产业链横向融合拓展,对解决中国生态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发展滞后、产业链短、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具有较大借鉴价值,提出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主体、大力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生态农业融合模式、促进生态农业价值链融合增值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从农业产业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弘扬农耕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正好与这样的大背景高度契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居民休闲消费的目标任务,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耕文化、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推动农村  相似文献   

11.
该文简述了马鞍山市农耕文化发展变迁,深入分析当前农业地位下降、农业人口减少等因素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冲击,认真思考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如何将农耕文化的精华融合其中,并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时期的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弘扬衡阳历史文化、挖掘农耕文化精髓,融合农机农艺技术、创新现代农耕文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力农耕文化发展等方面阐述了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措施,以期为推动该市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周杰 《新农业》2022,(2):93-95
传统农耕孕育民族文化,保护传统农耕也即保护民族文化.贵州境内尚存一定数量的资源禀赋极高的传统农耕存留区,在不改变其自然变迁趋势的前提下,其存续前景不容乐观.对此,应通过农旅融合手段重构传统农耕的活态传承机制,进而重构民族文化可持续传承机制.依托价值观照、过程收益、主客共享等运作要素,农旅融合促成了传统农耕活态传承机制的...  相似文献   

14.
围绕大运河农耕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需求,针对当前大运河农耕文化表现形式单一、文化和科技融合不足、缺乏深度挖掘、数字化媒体素材资源短缺等问题,开展大运河发展、文物、典型人物、典型农耕题材4个层面挖掘整合、标准规范制定,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研发大运河农耕文化数字展示系统,创建数字资源互动与体验系统设备,为公众了解运河农耕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郊区具备发展休闲型家庭农场的多种条件,可以通过理性规划,准确定位;注入农耕文化,融于体验;塑造品牌,注重营销的创新发展策略来展开。在此基础上,政府应通过加强引导,提供各种政策保障;调整发展思路,促进农场区域化发展;建立休闲型农场专门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升农场主文化与经营水平等一系列保障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耕文化传承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社会智慧的结晶,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农耕文化的传承意义,凸显传承农耕文化的必要性。尝试基于农耕文化的经济学属性,借鉴"公地悲剧"的解决策略,提出了九种农耕文化传承模式与实践案例,即罚款与补贴模式、名录保护模式、文物保护模式、农民退出模式、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公司主导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文化礼堂模式,为各地农耕文化传承提供适宜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坚持农耕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创造性,加强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保障,促进农耕文化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当代乡村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凉山彝族起源与迁徙历史演变入手开启对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的源、迁、种、法、器、礼、艺7个大部分的多层次和全方面的诠释与意蕴,以史鉴今探寻凉山彝族农耕文化深度内涵与丰富内容,以期对凉山彝区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价值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兵 《农学学报》2017,7(9):95-100
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徽州农耕文化是古山越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徽州的语言、戏曲、民谣、风俗仪式等方面,具有相对封闭、和谐共生、礼制为先、宗族为重、内容多样等特点,具有教化、规范、维系、宣泄等社会功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保护传承徽州农耕文化具有践行文化自信、回归乡土中国、繁荣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的价值。对徽州农耕文化的活态保护要坚持适度性、整体性、创新性等原则,具体的路径包括构建文化保护机制、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建设文化展览场所、利用网络传播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正将传统的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借助文化创意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这就是——文化创意农业。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市场前景广阔。专业型文化创意项目1.农产品农场文化创意农产品农场,指的是单纯以文化创意农产品的开发与种植的农场,它以文化创意农产品的种植为主要功能,通过批发文化创意农产品作为盈利手段。它的规模可大可小,主要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